《我国登记于人参上的农药产品数量88个,涉及45种有效成分》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1-06
  • 摘自:《农药科学与管理》2024年第10期
    作者:张锡珍,卜显峰,李志博,王壮,桂贞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属五加科人参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
    随着人参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种植人参,已经取代野生人参,成为药用原料的主要来源,由于喜阴、喜湿、耐寒的特性,决定了其种植区域集中,病虫害在区域内高发的特征。防治病虫害,是田间管理最重要的事项。人参常见病害共9类,涉及的病原菌有200多种,生产中常见虫害,有10余种。
    1、人参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浸种农药情况
    1.1 病害发生情况
    人参主要病害包括立枯病、黑斑病、猝倒病、锈腐病、灰霉病、疫病、炭疽病等,土传病害成为人参等中药材的重要病害。立枯病属土传真菌引起的病害,发病率达20%,甚至更高,可造成参苗成片死亡,以2、3年参苗发病最重,也可危害3年以上植株。黑斑病是一种普遍性病害,由链格孢属真菌侵染引起,一旦感染,发展迅速,危害人参所有部位,导致参籽和参根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猝倒病由细菌引起,主要危害幼苗近地表地上的茎基部,可导致幼苗成片死亡。锈腐病由4种真菌引起,发病率超过20%,危害人参各个生长时期,极大降低参品质量和产量。
    1.2 虫害发生情况
    参虫害危害并不严重,预防措施得当可有效避免大面积发生。人参主要虫害有蝼蛄、蛴螬、地老虎和金叶虫等。蝼蛄也叫土狗、蝲蝲蛄,杂食性害虫,主要啃食人参种子、根茎,在表土层打洞会导致人参幼苗脱离土壤而干枯。蛴螬危害相对较多,春季较为严重。主要啃食人参嫩茎和根部,当地上部分出现危害症状时,根部已经被严重啃食。地老虎一般每年发生2代,开始危害参叶和参苗,转入地下后,在夜间到地面啃食参茎,一只地老虎可危害多颗参苗。金针虫危害一般发生在春季,以危害种子和根茎为主,幼虫可进入根茎内部,受害参株出现萎蔫,甚至折断。
    1.3 浸种作用农药情况
    赤霉酸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种植中,人参栽培普遍用于浸种,以增加人参发芽率。其原理是通过改变过氧化物酶活性,加速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分裂、分化,从而打破人参休眠,促进幼苗生长,缩短人参培育周期。氨基寡糖素,也被称为农业专用壳寡糖,是一种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植物免疫诱导剂,具有高诱抗活性。用于人参栽培浸种,可以诱导人参免疫系统抗病、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2 、人参用农药登记情况
    2.1 产品情况
    截至2024年7月30日,我国登记于人参上的产品数量88个,包括单剂69个、混剂19个,共涉及农药有效成分45种,登记的人参用农药,都属微毒、低毒、环保型农药。所有登记在人参上的产品中67个产品用于防治人参病虫害;21个产品用于调节人参生长(表1)。
    表1 我国现有登记防治人参病虫害农药品种情况
    2.2 主要病害用药登记情况
    2.2.1 黑斑病
    我国用于防治人参黑斑病且在登记有效期内的农药登记产品30个,其中单剂29个、混剂1个,共涉及农药有效成分14种,其中三唑类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2种,无机铜类2种,二甲酰亚胺类、苯胺嘧啶类、无机硫类、羧酰胺类、抗生素类各1种,与生物农药相关的农药有效成分1种。以戊唑醇作为有效成分登记防治人参黑斑病的农药产品数量最多,共10个;其次为多抗霉素4个登记产品、嘧菌酯3个登记产品。
    2.2.2 疫病
    我国用于防治人参疫病且在登记有效期内的农药登记产品14个,其中单剂5个、混剂9个,共涉及农药有效成分18种,其中苯基酰胺及脲类3种,羧酸酰胺类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2种,苯基酰胺、氨基甲酸酯类、羧酸酰胺类、苯胺嘧啶类、含氟苯甲酰胺类、羧酰替苯胺类、苯基酰胺及脲类、新烟碱类、吡咯类、无机硫类、噁唑类各1种,与生物农药相关的农药有效成分1种。以精甲霜灵作为有效成分有3个登记产品,以霜霉威盐酸盐、霜脲氰、嘧菌酯为有效成分的各有2个登记产品。
    2.2.3 立枯病
    我国用于防治人参立枯病的农药登记产品9个,其中单剂6个、混剂3个,共涉及农药有效成分9种。与生物农药相关的农药有4个登记产品,以咯菌腈、精甲霜灵为有效成分的各有3个登记产品,以二氯异氰尿酸钠、氟唑环菌胺、噁霉灵、噻虫嗪为有效成分的各有1个登记产品。
    2.2.4 灰霉病、根腐病、猝倒病、锈腐病、炭疽病
    登记用于防治人参灰霉病、根腐病、猝倒病、锈腐病、炭疽病的农药产品数量较少,登记产品数量分别为7、7、3、2和1个。
    2.3 主要虫害用药登记情况
    我国用于防治人参虫害的农药登记产品一共有3个,其中2个用于防治金针虫,另外1个用于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涉及噻虫嗪、噻虫胺、咯菌腈、精甲霜灵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5个农药有效成分。
    2.4 植物生长调节用药登记情况
    我国人参用植物生长调节方面的农药登记产品共21个,涉及农药有效成分2种,分别为赤霉酸和氨基寡糖素。以赤霉酸为有效成分的有20个登记产品,以氨基寡糖素为有效成分的有1个登记产品。
    2.5 农药剂型和毒性
    我国现有农药登记剂型134种,在人参上登记的农药产品共涉及15种剂型。其中超过5个产品的剂型分别为悬浮剂26个、可湿性粉剂19个、乳油12个、结晶粉8个、水分散粒剂6个,占比分别为29.6%、21.6%、13.6%、9.1%、6.9%,合计超过80%。登记人参用农药产品中微毒产品9个、低毒产品78个、中等毒1个,占比分别为10.2%、88.6%、1.1%。
    2.6 农药类别和其他
    我国在人参上登记的农药类别有5种,其中杀菌剂64个、杀虫剂2个、杀虫剂/杀菌剂1个、植物生长调节剂20个、植物诱抗剂1个,占比分别为72.7%、2.3%、1.1%、22.7%、1.1%。人参用药的登记企业一共有52家。近5年新增人参用药登记产品数量仅2个,登记时间超过10年的产品数量为66个,占人参用药登记总数量的71.6%。
  • 原文来源: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3195.htm
相关报告
  • 《747个有效成分取得登记,但产能过剩成行业发展新难题》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1-26
    • 在第38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上,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黄修柱所长作了题为′′农药产业分析与展望′′的报告。黄所长从农药登记、生产、出口概况分析了我国农药产业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工作的思考和打算。 1 农药登记概况 我国农药登记产品丰富,结构更加优化。2013—2023年,我国农药登记产品数量的年均增长率为4.38%;2024年1~10月,新增农药产品2,078个(不含出口,下同),其中,大田用药新增1,995个、卫生用农药83个;新增除草剂657个、杀虫剂811个、杀菌剂399个、植物生长调节剂184个,其他27个。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我们登记农药有效成分747个 (不含出口,下同)、产品47,127个,其中,大田用药44,171个、卫生用农药2,956个;除草剂12,980个,杀虫剂19,962个,杀菌11,976个,植物生长调节剂1,729个,卫生用农药及其他480个。 2024年,我国已公布2个登记公告,批准了12个新农药(有效成分)、17个新产品登记。其中,包括除草剂9个,杀菌剂6个,杀虫剂2个。 低毒、生物农药的登记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10月31日,我国有效登记状态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140个(不含抗生素类),产品2,000余个。2024年,新增登记的生物农药占新农药品种数量的50%,且100%由国内企业自主或合作研发。 微毒/低毒农药成为我国农药登记的主流。微毒/低毒农药的占比由2013年的78.3%,提升至2023年的86.2%,2024年新登记农药均为微毒或低毒农药。 2 农药生产概况 我国农药产能严重过剩,库存持续高企,需求疲软,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产能西迁、抢夺专利临期产品市场、盲目投资等因素,我国农药产能过剩,企业极度内卷。2024年1~8月,全国农药产量为149.4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2.42%。2022年,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卫生用药等五大类农药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仅有30%~60%。其中,除草剂产能利用率最高,达58.1%。 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1~8月,我国农药产量居前5位的除草剂原药依次为:草甘膦、2,4-滴、莠去津、草铵膦、百草枯;产量居前5位的杀虫剂原药依次为: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吡虫啉、敌敌畏、杀虫单;产量居前5的杀菌剂原药依次为:百菌清、代森锰锌、戊唑醇、多菌灵、嘧菌酯。 我国农药行业投资的热点产品包括:除草剂草铵膦、精草铵膦、烯草酮,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联苯菊酯,杀菌剂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等。 3 农药出口概况 我国农药出口数量同比上升,农药价格持续下降,利润跌幅较大。 我国农药出口量占农药产量的比重稳定在85%左右。2024年前8个月,出口占比达89%,占世界农药需求的六成以上。 2024年1~8月,我国农药出口货物量为266.2万吨,同比增长26.8%;折百数量为133.1万吨,同比增长34.3%。出口数量大增,出口金额微长,农药出口价格依然继续缓慢下滑。 4 思考和打算 据黄所长介绍,农业农村部召开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交流会时强调,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为应对农药产能过剩、打造农药企业核心竞争力,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农药创新。黄所长指出,我们要重点聚焦:高效低风险的新化学农药,以现代生物技术研发的新生物农药,以新材料、新加工技术为支撑的新制剂,与高端制造、新型生产设备相结合的安全生产工艺和技术,与新装备、新应用结合的高效、减量、精准施药技术,与新能源、数字技术结合的绿色低碳农药研发生产应用技术等关键技术。并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措施,进一步优化农药企业营商环境,推进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还将从强化农药登记评审、强化农药生产的现代化建设、持续改进农药经营体系、升级农药登记试验单位、推动农药科学高效使用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新一批农药拟登记公示:砜吡草唑新增6个原药登记,氟吡菌酰胺线虫防治上再添新产品》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4-01
    • 近日,2025年第3批拟批准登记农药产品公示,444个拟批准登记的农药产品将获登记。 原药登记31个:含4个专利成分;砜吡草唑原药新增6个登记 在31个原药(母药)中,除草剂占比最高,达18个,涵盖三唑磺草酮、苯唑氟草酮、特丁津、砜吡草唑、甲磺草胺、精草铵膦、唑唑草酯、异噁唑草酮、三氯吡氧乙酸丁氧基乙酯、氟硫草定等有效成分。其中,本次拟批准公示信息中砜吡草唑原药登记6个,该产品原药登记数量迅速增加。三唑磺草酮、苯唑氟草酮为清原作物科学的专利产品,清原参股企业甘肃华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登记了关于三唑磺草酮和苯唑氟草酮除原研企业清原外的首张原药登记。 杀虫剂原药登记4个,涉及溴氰虫酰胺、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丙氟菊酯等有效成分,其中丙氟菊酯将实现我国首登。杀螨剂原药登记2个,包括丁氟螨酯和乙螨唑。杀菌剂原药登记4个,涵盖肟菌酯、氟唑菌酰胺、苯酰菌胺、氟啶胺等有效成分。植调剂原药登记3个,包括28-表高芸苔素内酯、糠氨基嘌呤、抑芽丹等有效成分。 本期拟登记产品中,市场热点产品的登记情况如下: 氟吡菌酰胺 目前国内已有42个氟吡菌酰胺登记产品。本次拟登记产品中,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推出了两种新的复配方式,其中氟吡酰·咯·噻虫胺首次首次实现对马铃薯蛴螬和腐烂茎线虫的防治,寡糖素·氟吡酰成为首个国内企业登记的针对西瓜根结线虫防治的产品。 溴氰虫酰胺 本次拟登记产品中出现了2个关于溴氰虫酰胺的产品,一个为淮安国瑞化工有限公司的92%溴氰虫酰胺原药产品,一个为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的溴氰虫酰胺·茚虫威复配制剂。 三氟吡啶胺 先正达拟登记1个三氟吡啶胺产品,首次实现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也是先正达在此成分上登记的第5个产品。 三唑磺草酮 三唑磺草酮是由清原自主研发的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本次拟登记产品中,共包含4个三唑磺草酮。其中出现了新的复配方式三唑磺草酮·莎稗磷,用于防治水稻移栽田。目前国内已有4张农药登记证件,均来自清原,而本次农药登记中,出现了甘肃华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农立华(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的拟登记产品。 苯唑氟草酮 苯唑氟草酮是青岛清原自主创制的新型吡唑酮类除草剂。本次公示产品中包含3个苯唑氟草酮拟登记产品,包含两个原药产品和1个可分散油悬浮剂。 草铵膦/精草铵膦 本次拟登记的草铵膦/精草铵膦农药共17个,其中包含1个来自甘肃滨农科技有限公司的精草铵膦铵盐的原药拟登记。此外在复配方式上,首次出现了精草铵膦和草甘膦的复配(草甘膦 30%,精草铵膦 6%)。 氯虫苯甲酰胺 本次拟登记产品中包含40个氯虫苯甲酰胺相关产品,其中6个为与甲氨基阿维菌素的复配制剂。值得注意的是,江西中迅农化有限公司拟登记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目前国内已有5张同类登记,表明企业开始重点布局氯虫苯甲酰胺在地下害虫防治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