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胺改性碳纳米管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药物传递平台,目前还没有在人体临床试验中得到应用。尽管经过修饰的纳米管载体能够携带多种效应物、靶向剂,甚至包裹RNA,但关于未经修饰的、不溶性的碳纳米管的报道强调了器官(包括肠道)的炎症,并破坏了其固有的微生物群。微生物群的破坏可能导致致病菌的定植,例如艰难梭菌,刺激免疫渗透到固有层或改变治疗学的吸收。大多数提出的纳米管药物都是可溶的,经过修饰的结构,是在非肠外注射的,这些可溶的大分子大部分是肾排泄出来的;然而,有些被释放到胆汁中,进入胃肠道。
方法:使用环境分离的BALB/C小鼠口服和腹腔注射模型,高剂量(每周3.80或4.25 mg),我们使用胺修饰的可溶性碳纳米管7或8周。每周监测小鼠的总体健康和体重,杀死小鼠后,使用shotgun 16S DNA测序评估其结肠、盲肠和回肠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和含量。
结果与结论:我们证明在suprapharmacological剂量口服时适度改变的α-和β-diversity鼠标微生物,这些变化并没有导致观察到的变化在临床终点。经腹腔注射的小鼠没有显示任何毒性。
——文章发布于2018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