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研发的疏浚重器“天鲲号”试航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6-14
  • 6月12日,经过为期近4天的海上航行,首艘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完成首次试航。这标志着“天鲲号”向着成为真正的疏浚“利器”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次试航经由长江口北角开往浙江花鸟山海域进行。海试全面检测并验证了船舶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航速测定、停船试验、回转试验、抛锚试验等都经过了实操考验。还对雷达、电罗经、磁罗经等助航辅助设备进行了调试校正。

      “天鲲号”全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它的姊妹船“天鲸号”每小时挖掘的海底混合物,可填满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半米深的坑。“天鲲号”疏浚能力进一步提升,风化岩、岩石、淤泥、黏土等不同土质均不在话下,最大排距达15公里,称它“削岩如泥”毫不夸张。天航局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丁树友说,“天鲲号”是迄今为止中国疏浚业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的集大成者。

      在“天鲲号”的操控室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了航行台和疏浚台,这套设备是国内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统,可实时显示疏浚三维土质、推算潮位、管理能效、智能自动挖泥。在船体上层居住区域和主船体甲板之间,有多个气囊进行隔离。这是“天鲲号”首创的气动减震装置。148只柔性气囊挖泥时充满气体,有效缓冲船体工作状态下的震动。为适应恶劣海况,“天鲲号”做了诸多改进。船的桥架重量高达1600吨,可满足挖掘高强度岩石的需要。桥架配置了世界最大的波浪补偿系统,能确保船舶在大风浪工况下的施工安全。船上配备的三缆定位系统,可适应4米高的波浪。

      重型挖泥船属于高技术含量、资金密集型国家重要基础装备。过去,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自主设计建造的核心技术。在天航局投资建造的“天鲸号”诞生前,中国重型挖泥船进口比例高达八九成。1966年从荷兰引进自航耙吸船“津航浚102”轮时,天航局曾花费了高价。

      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静波表示,中国只有实现重型挖泥船的自主设计建造,才能不受制于人,实现河道疏浚、航道开挖、海疆建设的独立自主。

      “天鲸号”迈出了中国大型疏浚装备国产化第一步。“天鲲号”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是首艘国内设计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

      “‘天鲲号’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实现了该船型关键技术的突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708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费龙认为。

  • 原文来源:;http://www.hellosea.net/news/focus/2018-06-13/50825.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试航》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12-31
    • 12月18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命名暨首次试航活动在广州市南沙区举行,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装备研发迈出重要步伐。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李金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少康,中国船舶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盛纪纲出席活动并致辞。 大洋钻探船是深海探测“国之重器”。“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总体装备和综合作业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船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150余家单位共同参与建设,自2021年11月30日开工建造至今,如期完成船舶主体建造及配套工程建设。 “梦想”号总吨约33000、总长179.8米、型宽32.8米,续航力15000海里,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000米钻探能力,预计于2024年全面建成。该船将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提供重要装备保障,进一步提高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有力支撑我国实施大洋钻探国际大科学计划,提升“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能力,承载全体中华儿女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共同梦想,承载全球科学家“打穿莫霍面、进入上地幔”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的共同梦想,承载全人类开发地球深部资源的共同梦想。
  • 《郑州轻研合金成功开发超高强铝锂合金 有助于航空航天领域减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10
    • 近日,郑州轻研合金成功开发出超高强铝锂合金并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抗拉强度695MPa,屈服强度566MPa,伸长率6%以上! 目前铝锂合金中主要应用的第二代Al-Mg-Li合金强度在400-500MPa,第三代Al-Cu-Li合金强度在500-600MPa。郑州轻研合金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生产工艺,实现了超高强铝锂合金技术突破,使铝锂合金性能获得大幅提升,将填补国内工业条件下700MPa级铝锂合金的空白!与传统7系超硬铝合金(7075)相比,密度降低5%,抗拉强度提高30%,屈服强度提高20%,弹性模量提高7%,可有效替代现有高强/超高强铝合金,对于减重迫切的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铝锂合金作为一种轻质高强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克克计较”,火箭每减重1kg,发射成本可降低2万美元,导弹每减重1kg,则可增加15km射程。铝合金中每添加1%的锂,密度降低3%,弹性模量提高6%。采用铝锂合金代替常规铝合金可使结构重量降低5%~15%,刚度提高15%~20%,减重效果立竿见影,能够显著提高航空航天器有效载荷,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战略意义。 此次开发的超高强铝锂合金有四大优势:密度低、模量高、强度高、工业化批量生产,这主要取决于制备工艺的先进性,郑州轻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对生产工艺的研制开发与不断优化,采用“全真空熔铸法”,解决了铝锂合金熔铸过程易吸氢、氧化造渣、成分偏析、缩松严重等问题,从而制备出高纯净化高品质合金铸锭,为后续变形加工制备高性能铝锂合金产品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公司可批量提供1420、2195等多种牌号铝锂合金板带箔、管棒型线丝、锻件等产品。同时,针对铝锂合金预研型号,公司拥有设计图纸到零部件交付(熔铸、加工成形、热处理、机加、表处、检测)的全流程开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