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款激光除草间苗机器人发布》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 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4-07-16
  • 【内容概述】据激光之家7月10日报道,精准农业机器人初创企业——蔚蓝引擎(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市松江区发布了一款由该企业完全自主研发的激光除草、间苗机器人产品。这也是国内首台完全由企业投资、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激光除草间苗机器人。

        该机器人采用增程式方案,四驱差速转向模式,依托电驱加精密齿轮箱的组合,相较于液压方案,该机器人具有转向精度高,转弯半径小,响应速度快,成本低,免维护等优点。同时高地隙龙门式底盘的设计,增强了机器人通过性,可以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除草和间苗需求。

        该机器人参照国内蔬菜种植标准,默认安装4组激光作业单元,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增加至6-8组作业单元。每个激光单元都拥有独立的高分辨率相机和算力设备,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算法和策略管理程序,可以在连续行走状态下完成对幼苗和杂草的识别、定位、追踪、测速、轨迹预判、打击、评估、多模组协同作业等任务。为了更好地适应菜畦有起伏不平整的情况、以及不同垄型不同高度位置的除草作业需求,该团队研发了一套3D打击模组,可以在30cm的高度差内将激光打击精度控制在1mm以内,能够有效满足不同高度下的激光作业。用户还可以通过调整装置来调节机器人的左右轮距、打击平台的高度,以适配不同的作业垄宽和垄高。

        目前,该机器人针对已适配的蔬菜场景,杂草及关键生长点识别率超过97.5%,单垄作业的情况下,设计作业效率每小时2亩。未来随着算法的提升和激光单元方案的优化,作业效率将会逐步提升。

    【背景介绍】蔚蓝引擎科技自2022年开始在上海启动自主研发,经过深度的场景调研,历经两年技术攻关,攻克了一系列的场景难题和技术难题。蔚蓝引擎发布的这台多场景激光除草间苗机器人是国内物理化杂草防除、间苗领域商业化探索的重大进步。据介绍,蔚蓝引擎正在进行天使轮融资,已受邀到广东、新疆、青海等全国多地进行测试并获得多家国内头部企业的采购意向。

    (机器人样机如下图)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ODQ0Mjc1NA==&mid=2247545299&idx=4&sn=f0efd8487385ad1e5c1107135c21c7ae&scene=0
相关报告
  • 《荷兰首台商用自主激光除草机器人上市》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6-25
    •       荷兰初创公司Trabotyx近日推出了一款名为TOR的商用自主激光除草机器人,这是欧洲首款商业化的激光除草设备。TOR于6月18日在荷兰Flevoland省Dronten镇的有机农场Van den Dries正式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TOR使用蓝光二极管激光精准打击杂草,破坏其光合作用,实现无接触、无土壤扰动的绿色除草。该设备搭载高功率蓝光激光器和自主导航平台,具备夜间与小雨中作业能力,并计划在未来版本中集成RTK-GPS自动导航系统。 TOR分为三种型号,适应不同种植规模和作物需求,特别是Pro型号,每小时可覆盖0.15公顷,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机械平台。此外,TOR的AI视觉算法支持识别多种行作物和小杂草,对有机农业尤为重要,因为其无需使用化学除草剂。 Trabotyx计划在2026年播种季投放首批10台机器,销售区域限于距离总部Den Bosch四小时车程内,未来将建立经销商网络以扩展市场。每台设备的年服务费用约为购入价的7%,涵盖维护、软件更新与技术支持。 随着全球农业日益关注“零化学输入”与“碳中和”,激光除草作为一种无残留、低扰动、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正逐步成为替代化学除草剂的重要方向。未来,随着视觉算法升级和导航技术完善,激光除草机器人有望拓展至更广泛作物种类与不同耕作条件,为全球有机农业和高端果蔬种植带来新的生产范式。
  • 《超160万台订单!割草机器人撬开激光雷达新战场》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8-27
    •        多家割草机器人企业大量下单激光雷达!         2025年,割草机器人行业掀起了一场激光雷达采购潮,大额订单接连落地,激光雷达也成为了这一赛道备受关注的行业焦点。         早在今年 2 月,览沃科技便宣布已累计交付10万台Mid-360激光雷达,并计划在未来三年交付超百万个激光雷达,为这场采购潮拉开了序幕。进入二季度后,行业热度持续攀升。4月,追觅旗下庭院品牌可庭科技与禾赛科技达成协议,约定未来一年由禾赛科技供应30万颗JT 系列激光雷达;5 月,库犸科技与速腾聚创宣布将共同开发基于车规级全固态技术的高端割草机器人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仅首批订单就约定三年内合作120万台,展现出行业对激光雷达技术的高度认可。 随着这些合作的推进,曾经多见于汽车行业的激光雷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入后花园。 优势显现,激光雷达强势破局 在割草机器人领域,导航与感知系统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迭代升级与锂电化趋势的加速渗透,割草机器人完成了从传统 “埋线式” 到 “无边界” 作业的关键跨越。在此过程中,RTK(实时动态定位)、UWB(超宽带)等技术与视觉传感器的融合方案,在成本控制与定位精度之间实现了较好平衡,成为行业内的主流部署选择,富世华、宝时得、九号机器人等头部厂商均沿用了这一技术路线。 而随着全球市场对割草机器人的需求持续爆发,行业迫切需要具备更精准感知与更高精度导航能力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全地形适应、全天候可靠、全自动高效”的作业目标。在此背景下,激光雷达凭借其独特优势进入行业视野。其无需依赖外部信号,在阴雨、雾霾、夜间等复杂天气条件下仍能保持高精度测距与障碍识别,在路径规划、边界识别、动态避障等核心功能上表现突出。随着激光雷达价格下降和算法优化,其在割草机器人中的应用加速渗透,并向中高端机型拓展。 激光雷达技术在割草机器人领域的优势正迅速转化为市场订单的增长。这一趋势下,不少割草机器人行业的重量级玩家加速与激光雷达厂商达成合作,为激光雷达割草机器人的量化生产筑牢基础。         库犸科技与速腾聚创的合作,不仅推动高端产品 LUBA mini AWD LiDAR 成功上市,其订单量更刷新了今年上半年的行业纪录;可庭科技与禾赛科技、览沃的合作,确保了未来 1-3 年内激光雷达的大规模供货;MOVA 科技搭载禾赛科技 JT16 激光雷达的全新割草机器人 MOVA 600/1000,发布不足半年出货量便突破十万台,这一量产成绩直接证明激光雷达方案已不再是试水阶段。与此同时,亮道智能、蓝海光电等激光雷达厂商均有开发出适配割草机器人企业的产品,并完成量产。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边界在加速融合,角色也在被重新定义。一方面,自研派强势崛起。在扫地机器人领域积淀深厚的行业巨头科沃斯,将其自研激光雷达技术成功延伸至割草机器人领域;2025年3月发布的智能割草机器人旗舰新品GOATA3000 LiDAR,标志着其正式入局激光雷达割草机器人市场。另一方面,上游激光雷达厂商躬身入局。以激光雷达为主营业务的供应商乐动机器人,敏锐捕捉到下游应用爆发的巨大机遇,自2023年起便开始小规模尝试割草机器人项目,并启动战略转型。当前,乐动机器人的核心业务包含“视觉感知产品+智能割草机器人”两大板块,从核心部件供应商跨界杀入终端产品制造领域。这些动作共同构成了激光雷达在割草市场快速上位的真实写照。 随着合作订单的涌现、自研势力的崛起以及跨界布局的展开,应用激光雷达技术的割草机器人正在不断拓展市场。         多重驱动,共助订单潮         为何割草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和供应链巨头,会在当下这个时间点集中签下如此大额的合作协议?核心驱动力可归结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技术突破、价格下探、供应链成熟以及市场需求升级。这四大因素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了行业的集中签单潮。 技术突破是基础前提,为激光雷达方案的规模化应用清扫了部分障碍。早期园林场景对激光雷达的挑战集中在草坪反射率低、强光干扰、雨雾信号衰减等方面,如今随着技术迭代,这些痛点已逐步得到解决。新一代固态激光雷达在性能上实现了多重突破,其可靠性与稳定性显著提升,能适应复杂户外环境;扫描速度与精度更高,可捕捉更细微的地形变化;尺寸与体积进一步缩小,更易集成到机器人机身。这使得割草机器人得以构建“高感知+高精度定位+高可靠性”的底层能力,为全天候高效作业奠定了技术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视觉、IMU 等多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激光雷达在复杂地形中可实现厘米级导航精度,动态避障与边界识别能力也同步增强。当激光雷达能在绝大多数园林场景中稳定工作时,厂商无需再担心方案的适配风险,转而将其作为产品差异化的核心卖点,大胆投入规模化生产。技术的成熟,让“敢用”成为可能。 除了技术成熟,价格的快速下探则让 “能用得起” 成为现实,进一步推动厂商集体出手。过去,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的成本长期维持在万元级,而割草机器人整机售价多在几千至两万元区间,高昂的硬件成本让厂商难以消化。但近年来,受益于车载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激光雷达的量产成本持续下探,目前已进入行业可承受范围。从市场价格来看,速腾聚创E1R数字固态激光雷达电商售价约4999元,览沃Mid-360约3999元,禾赛JT系列与思岚 Aurora等产品甚至已进入千元级区间。 结合市场上的割草机器人整机售价来看,这一变化对割草机器人市场的影响尤为显著。        目前,割草机器人的售价分为三个等级,入门款800-1500美元,中端款1500-2500美元,高端款则超过3000美元。从所收集的采用激光雷达感知方案的割草机器人来看,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集中在中高端区间。这表明,高端产品的溢价能力能够覆盖激光雷达的硬件成本,而中高端机型则可以通过规模化采购将成本摊薄到可控范围,从而使激光雷达在整体市场中的普及成为可能。 图表:部分割草机器人激光雷达方案产品 技术可行、成本可控之外,供应链的成熟则为大规模合作提供了“敢签大单”的底气。上游供应链的成熟让厂商有信心签下大单,速腾聚创、禾赛科技、览沃等头部供应商具备稳定的大规模交付能力。这种供应链的成熟度,让割草机器人企业无需担心核心部件的供应稳定性,从而敢于签订大额采购协议,为规模化生产铺路。 而海外市场的需求增长也在倒逼厂商加快高端化升级。一方面,欧美地区园林场景复杂(如多坡度、多障碍物),且高端消费者对智能化、自动化的支付意愿更强,这使得搭载激光雷达的割草机器人在出口产品中具备天然优势。另一方面,行业竞争的加剧也推动品牌寻求差异化突围。在割草机器人进入规模化竞争阶段后,技术路线的差异成为关键竞争力,而激光雷达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清晰的技术标签。         综上,技术突破解决了 “能不能用” 的问题,价格下探回答了 “用不用得起” 的疑问,供应链成熟保障了 “大规模用得上” 的可行性,市场需求升级则明确了 “必须加快用” 的紧迫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2025年的割草机器人行业迎来了一波集中签单的浪潮。 从当前趋势来看,激光雷达方案在未来从“可选”走向“必选”的可能性正不断提高,割草机器人行业的技术与市场版图也将随之被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