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8-08
  • 近日,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的全面法规欧盟《人工智能法案》(AI法案)生效。《人工智能法案》旨在确保欧盟开发和使用的人工智能是值得信赖的,并有保障措施保护人们的基本权利。该法规旨在在欧盟建立一个统一的人工智能内部市场,鼓励采用这项技术,并为创新和投资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人工智能法案》基于欧盟的产品安全和基于风险的方法,引入了人工智能的前瞻性定义。风险分为四类,风险等级越高,管控越严格:

    ·最小风险:大多数人工智能系统,如支持人工智能的推荐系统和垃圾邮件过滤器,都属于这一类。由于对公民权利和安全的风险很小,这些系统在《人工智能法》下没有义务。公司可以自愿采用额外的行为准则。

    ·特定的透明度风险:像聊天机器人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向用户明确披露他们正在与机器交互。某些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包括深度伪造的内容,必须这样标记,当使用生物特征分类或情感识别系统时,需要通知用户。此外,提供商必须以一种方式设计系统,即合成音频、视频、文本和图像内容以机器可读格式标记,并可检测为人工生成或操纵。

    ·高风险:被确定为高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将需要遵守严格的要求,包括风险缓解系统、高质量的数据集、活动记录、详细的文档、清晰的用户信息、人工监督以及高水平的稳健性、准确性和网络安全性。监管沙盒将促进负责任的创新和合规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这种高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包括用于招聘、评估某人是否有权获得贷款或运行自主机器人的人工智能。

    ·不可接受的风险:被认为对人们的基本权利构成明显威胁的人工智能系统将被禁止。这包括操纵人类行为以规避用户自由意志的人工智能系统或应用程序,例如使用语音辅助鼓励未成年人危险行为的玩具,允许政府或公司进行“社会评分”的系统,以及预测性警务的某些应用程序。此外,生物识别系统的一些用途将被禁止,例如在工作场所使用的情绪识别系统,以及在公共场所为执法目的对人员进行分类或实时远程生物识别的一些系统(少数例外)。

    为了补充这一系统,《人工智能法案》还引入了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规则,这些模型是功能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旨在执行各种任务,如生成类人文本。通用人工智能模型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组件。《人工智能法案》将确保价值链的透明度,并解决最有能力的模型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

  • 原文来源: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4_4123
相关报告
  •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

    • 来源专题:科技出版市场动态监测
    • 编译者:崔颖
    • 发布时间:2024-10-11
    •     当地时间8月1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以下简称《法案》)正式生效。作为全球首部全面监管人工智能的法规,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东评价其为“一个有效、适度且全球首创的人工智能框架”。     《法案》规定,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方法造成的影响风险为依据,将人工智能技术风险分为四类,风险等级越高,管控越严格。其中,风险最高的情况包括:为唆使犯罪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操纵人的潜意识;使用高级监控摄像机等,将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实时应用于犯罪搜查等。这些情况是被“禁止”的。第二高风险的情况包括:基于犯罪心理画像的犯罪预测、在入学考试和录用考试测评中应用人工智能。《法案》还提到,人类有义务保存和管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历史记录。     《法案》明确,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系统必须明确告知用户他们在与机器互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必须确保合成的音频、视频、文本和图像内容能够被检测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此外,该法案规定,禁止使用被认为对用户基本权利构成明显威胁的人工智能系统。对涉及“禁止”行为的企业,欧盟将对其处以3,500万欧元或全球年营业额7%的罚款,以二者之中的更高金额为准进行处罚;如果没有履行除“禁止”以外的其他风险分类中的义务,则根据业务规模等处以1,500万欧元或最高不超过全球年销售总额3%的罚款。     欧盟委员会最早于2021年4月提出《法案》提案的谈判授权草案。去年12月,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三方就《法案》达成协议。今年2月,欧盟27国代表对《法案》的最终协商文本予以确认;今年5月,欧盟理事会对其予以正式批准并成立人工智能办公室。至此,该法案历时3年,终于正式落地。     据悉,欧盟《法案》相关规则将分阶段实施,某些规则将在该法律通过6个月后或12个月后生效,而大部分规则将于2026年8月2日开始生效。欧盟成员国需在2025年8月2日之前指定各自国家市场监督和法案适用的主管部门,而欧盟委员会的人工智能办公室将是该法案在欧盟层面实施的关键机构。
  • 《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高楠
    • 发布时间:2024-08-19
    •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于8月1日正式生效。该法案是全球首部全面监管人工智能的法规。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制定人工智能管制规则,欧盟新规则可能为后来者提供重要借鉴。欧盟介绍,制定《人工智能法案》的目的是在维护民主、人权和法治的同时,推动普及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       根据使用方法而非技术本身造成的影响风险进行分类。风险分为四类,风险等级越高,管控越严格。其中,风险最高的情况包括:为唆使犯罪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操纵人的潜意识;使用高级监控摄像机等,将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实时应用于犯罪搜查等。这些情况是被“禁止”的。第二高风险的情况包括:基于犯罪心理画像的犯罪预测、在入学考试和录用考试测评中应用人工智能。人类有义务保存和管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历史记录。       该法案规定,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系统必须明确告知用户他们在与机器互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必须确保合成的音频、视频、文本和图像内容能够被检测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此外,该法案规定,禁止使用被认为对用户基本权利构成明显威胁的人工智能系统。如果企业涉足“禁止”领域,则被处以3500万欧元或全球年销售总额7%的罚款,以二者之中的更高金额为准进行处罚。如果没有履行除“禁止”以外的其他风险分类中的义务,则根据业务规模等处以1500万欧元或最高不超过全球年销售总额3%的罚款。       据悉,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相关规则将分阶段实施,某些规则将在该法律通过6个月后或12个月后生效,而大部分规则将于2026年8月2日开始生效。(作者:晓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