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低温处理对新型低碳马氏体不锈钢时效过程中组织演变及合金相析出的影响》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7-12
  • 从文献中有争议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深冷处理对低碳马氏体钢的微观结构演化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通过分析合金时效后的微观结构演变和合金析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冷处理后,硬度有所提高,这主要是低温下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化的原因。通过与淬火和深冷处理样品的比较,硬度行为在时效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深低温处理有利于合金碳化物的形成和析出。结果表明,深冷处理提高了原子(尤其是碳原子)的扩散驱动力,促进了细碳化物在老化过程中的形成。

    ——文章发布于2018年8月8日

相关报告
  • 《马氏体不锈钢中残余铁素体:机械强度对比对延性的影响》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7-12
    • 韧性损伤过程的马氏体不锈钢15?卷%剩余碳化铁素体和两个种群的粒子的研究使用结合多尺度实验和建模方法。富含铌的碳化物有助于晶粒细化,而较粗的富含铬的碳化物则是优先损伤的成核位点。采用三种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在保持铁素体与马氏体体积分数相同的同时,部分溶解crc -碳化物颗粒。令人惊讶的是,随着Cr-carbides体积分数的降低,其延展性也随之降低。纳米压痕图表明,铁素体与马氏体的强度对比随碳化物的溶解而增加。通过对两相组织内部应变划分的有限元模拟,铁素体的应力三轴性随力学强度的对比而增大。这促进了空隙成核和生长,减少了断裂应变。 ——文章发布于2018年7月25日
  • 《低碳低合金Q&T钢在回火初期析出和碳化物粗化的特征》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9-17
    • 为了确保适当的热处理条件用于获取所需的强度和韧性低碳低合金淬火及回火(Q&T)钢板的厚度,需要能够预测的影响成分和热处理条件(时间、温度)的微观结构,因此这些钢的硬度进化。摘要碳化物析出和粗化行为三个低碳低合金Q&T钢进行了调查在回火600°C到16小时决定的角色Mo合金添加,V,Cr和Si。已经发现自身回火发生在水淬火与ε碳化物和马氏体中的渗碳体存在三种钢的金属丝网。在钢基,渗碳体成为稳定的第二阶段2小时后回火和(有时球面)的形状是椭圆的,回火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粗2 h - 16 h。然而,在Base-Mo-V Base-Cr-Mo-V-Si钢、椭圆和针状渗碳体(显示含有锰、钼和铬)都存在在回火;此外,在经过4h回火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富含mo - v的次生碳化物。最重要的是,在三种钢中,渗碳体的粗化有助于软化过程的量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板条间和板条内碳化物的粗化。虽然在4小时回火后可以观察到精细的二次合金碳化物,但它们不会导致基mo - v和基cr - mo - v - si钢中出现明显的二次硬化峰。 ——文章发布于2018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