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马鞍山实践”_》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lifs
  • 发布时间:2020-03-20
  • 由东向西奔流的长江,在马鞍山折为北上,诗仙李白的千古名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的就是长江马鞍山段这一壮阔景象。 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标对表习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的部署要求,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在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经济带留下了宝贵的“马鞍山样板”。 “唯一的办法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整改入手,提高站位坚决改、精准施策科学改、举一反三全面改、压实责任强力改。对于马鞍山这样一个滨江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来说,没有生态优先就没有一马当先……”中共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道出了马鞍山这一年多来在长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绩的“秘方”。 中共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发布新闻。 吴晓光 摄 明确“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发展新目标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马鞍山的发展经历了“先有矿后有市、先生产后生活”的过程。沿江产业布局密集、产业结构偏重、污染排放较大,中央、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指出了很多问题。  张岳峰指出,环保问题的本质是产业问题,产业发展的质量决定了生态环保的水平,“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政治任务还是民生工程,应把环境治理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产业升级、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经济带结合起来。” “环境治理的力度大,产业治理的力度就大,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一手抓环境治理,一手抓产业提升。由此,马鞍山走出了一条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在2018年7月召开的马鞍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马鞍山通过了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目标定位。在生态保护上,坚决不走以前粗放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在产业转型上,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融合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 同时,在治理工作推进上,马鞍山以环保整改倒逼产业转型。借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东风,拆除153家非法码头、22家船舶修造企业,整治684家散乱污企业,清理62处固废堆放点,既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又为优质产业项目发展腾出了空间,既没有影响发展速度,又提升了发展质量。2019年,马鞍山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严格执法,铁腕治污。2018年以来,马鞍山市办理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49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79人,发挥了威慑作用。在执法过程中既强调治污的力度,也体现人性的“温度”。一方面,对企业采取约谈、挂牌督办、依法关停三个步骤。给企业整改留足时间,坚决避免“一刀切”。同时,为推动企业做好环保整改,政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推广“环保管家”,帮助企业从源头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前已给69家企业免费诊断环保问题,提出技术改进措施117条。另一方面,对干部采取约谈、诫勉谈话、党纪政务处分三个步骤。        中共马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长 袁方回答记者提问。 吴晓光 摄 按自然肌理实施生态修复  推进生态价值转化 张岳峰介绍,长江在马鞍山穿城而过,一江两岸拥有岸线79公里,港口岸线资源丰富,马鞍山港是长江内河门户港,年吞吐量超1亿吨,郑蒲港是安徽江北地区唯一的万吨级深水良港。同时,长江断裂带造就马鞍山地区丰富的铁矿资源。便利的航运条件,加上丰富的铁矿资源,是马鞍山这座城市诞生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最大的发展、最大的民生来抓。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按照自然肌理实施生态修复,不搞大拆大建、过度整改。“在23公里长江东岸综合整治中,我们注重使用本地树种进行复绿补绿,保留部分码头设施作为观景平台,保留部分厂房作为管理用房,保留杨树林、芦苇荡等生态湿地,打造原生态的滨江湿地公园,不仅效果好,而且花钱少,已经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张岳峰表示。 不仅如此,打造原生态的滨江湿地公园、还加快构建长江生态廊道,加强防护林建设和湿地保护,完成造林绿化1.3万亩,退渔还湿1662亩,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马鞍山在长江东岸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正积极推进生态价值转化,整合沿线采石矶景区、薛家洼、陈家圩、太白鲜花岛等文旅资源,引进大而强的文旅集团,进行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运营,加快滨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张岳峰表示,要持之以恒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深入推进 “四季挖窝、三季种树”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彻底解决“滨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的问题,让滨江公园一段一段延伸下去。要深入实施“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战略,加足高质量发展的“油门”,实现 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为长江流域系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探索可复制、可克隆、可推广的经验。” 多方协力   精准施策   守护一江碧水        张岳峰指出,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环境治理需要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在政府层面,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机制,实行专人、专责、专班攻坚,建立市领导定期调度、暗访督查、包保负责机制,实行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除解决环保问题,该市还培育出了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实现了自然生态与政治生态的双丰收。  张岳峰表示,环境治理要遵循科学规律,为推动企业做好环保整改,在社会层面,马鞍山借助权威机构、专家团队的力量。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华南环科所合作,推广园区“环保管家”,开展企业废水废气排放实时监管、大气污染综合监控、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等专业服务,帮助企业从源头上发现和解决问题。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担任治水首席专家,按照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的思路,一体推进雨污分流、截污纳管、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等工作。与三峡集团、中冶华天等央企开展合作,探索“技术+资金+运营维护”一体化合作模式,有效破解资金、技术等瓶颈。 不仅如此,马鞍山在长江生态保护的同时,也以环保整改倒逼产业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融合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马鞍山依靠交通及区位优势,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产业落户,成为中国大陆首个全产业、全领域承接台资转移转型的“海峡两岸产业转型转移示范基地”,吸引了许多台商在此投资兴业,产业涵盖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据马鞍山市市长袁方介绍,接下来,马鞍山将进一步加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持续打造城市生态客厅;加快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确保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推广“环保管家”“智慧环保”等手段,对向山区进行综合治理,力争通过3年努力,将其打造为全国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长江支流源头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 紧抓机制创新,树牢绿线思维,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等,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力护航一江 碧 水。“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持续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马鞍山样板。”张岳峰表示。

相关报告
  • 《安徽省马鞍山百万尾鱼、鳖今晨放归长江》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06-08
    • 以“修复生态性资源增殖,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2020年马鞍山市雨山区增殖放流活动暨“增殖放流同参与情系长江共行动”主题党日活动在马鞍山市雨山区长江沿线滨江湿地公园启动。   活动现场,一箱箱、一桶桶的鱼苗、鳖苗在长江边依次排开,党员志愿者们拎着一只只水桶、抬着一箱箱鳖苗,将一尾尾鱼苗、一只只鳖苗缓缓放入长江,让它们回到“母亲河”的怀抱。本次投放鲢鳙鱼155万尾,中华鳖苗1万尾。   投放鱼苗均出自长江,是中标公司精心培育出来,规格符合《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此次回到“父母”的故乡,它们肩负着恢复长期鱼类种群数量、增加天然鱼苗资源的使命。   近年来,马鞍山市雨山区紧紧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主题,开展“长江大保护”生态功能修复行动。一方面开展一系列“亮剑”行动,先后取缔拆除了码头、砂场、船厂30余家,及时开展渔民退捕转产工作,拆解54只船,实现辖区内10户渔民全部“上岸”。   同时推进长江“建新绿”行动,制定和完善长江雨山段生态绿化方案,突出长江三道生态防线,全面开展长江生态增绿补绿复绿工程建设,共补绿复绿1063亩,栽植鸢尾、池杉、柳树等苗木6922株,芦苇2000平米。   另一方面,雨山区连续四年开展长江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精心培育的适应长江生存的本土鱼苗鲢鳙鱼880万尾,中华鳖苗6.8万只,全力维护长江水生物多样性。   志愿者们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当地市民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者,做“科学放鱼、文明放鱼”理念的传播者,做引领全社会爱护水源保护生态的先行者,共同保护好长江的水域资源和生态环境。
  • 《“利剑”出鞘整治环境 马鞍山披上层层绿衣》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5-18
    •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曹琦报道:载满矿石的运输车一辆辆驶过,从地面上卷起的尘土夹杂着轰隆隆的机械作业声。这是人们对矿区和码头的固有印象。但在马鞍山姑山矿里,都呈现着另一番景色。连片的樟树、垂柳、格桑花被种在山上,风一吹来,飘起阵阵花香。5月15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媒体行记者来到马鞍山,见证了这座工业城市的绿意新颜。 生态复垦还青山 从一名矿工变成复垦工人,让马鞍山姑山矿工人梅仕江过上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在姑山矿上,原来的满目荒岗再也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满山苍翠,楼亭水榭,春花秋果和鸟语花香。春去春来,他撒下的200多斤格桑花漫山遍野地盛开,在风中尽情地摇曳,见证着姑山矿的变迁。 “相比过去来说,现在姑山矿上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不再是尘土飞扬,我们工作环境好多了,这些都得益于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作为马钢姑山矿的一名老职工,梅仕江见证了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 “山上有刺猬、狗獾子、还有黄鼠狼等野生动物,还有自己种的油桃、西红柿、黄瓜,我还养了不少的鸡鸭鹅,经常有黄鼠狼和老鹰来光顾。”梅仕江告诉记者,“这跟以前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当地人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 姑山矿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仅是马鞍山挖了“金山”还青山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马鞍山“利剑”出鞘,不断加大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力度,姑山矿首当其冲。 据了解,姑山矿是太钢集团公司下属的一个原料矿区,是一座城市矿山,做为钟山排土场后,形成南北长约550m,东西宽约350m,最高堆置标高60m,占地面积22.8万㎡的一座人造山体。位于姑山露天采场西北约2km处,前身是深达九十多米的露天采矿。 “一到刮风天气,尘土都跑到山下人家家里去了。到了雨天,污水横流,让附近的村民经常来投诉。”姑山矿业公司党委书记李大培直言,从上世纪末开始,姑山矿开采完后一直是一个荒岗,“作为大公司,应该要有社会责任感,既然开采了这么多深坑,就要负责治理。我们要挖了“金山”还青山。” 在这个思路下,姑山矿开始了热热闹闹的生态复垦工作。上个世纪末开始,姑山矿陆陆续续地开展填土固化,直到2002年,争取到了国家科技部立项的“冶金矿山生态恢复示范试验”建设项目,姑山矿钟山排土场作为示范基地才正式拉开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序幕。渐渐地,当地深坑遍布的矿区里渐渐冒出了平地,一些复垦的地方鲜花遍地、作物茂盛、鸡鸭成群。 5月15日上午,采访团站在姑山矿上看到,整个矿区都被绿色植物覆盖,远远望去,郁郁葱葱。作为在姑山矿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员工,对于工作环境的变化,王顺深有感触。他说:“露天矿的原始开采模式就是挖开土层,开采石料,不可避免地造成植被破坏、山体破碎、生态恶化。而今,这片搁置已久的矿终于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非法码头变观景绝佳地 而在花山区薛家洼码头,曾经的繁忙混乱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绿树环绕、水天相接、两岸青翠的滨江公园。薛家洼码头经历的沧桑巨变、重焕新颜,诉说的正是一座钢铁城市生态优先、努力转型升级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初,薛家洼是一个自然岸坡,船船装卸主要靠手提肩扛,第一个装卸队是恒星村的村办企业。90年代中期,为适应船舶大型化,恒星村投资建设了第一个岸壁式码头,安装1台8吨的吊机,开始了机械化生产,2000年后,市场经济越发活跃,个体资本也进入码头行业。 资本的不断涌入让马鞍山的航运业更加繁荣。作为长江边上的重要口岸,薛家洼码头就有6个泊位,最大起重能力16吨,年吞吐能力400万吨左右。截止2017年上半年,薛家洼地区共有3家码头。长江马鞍山段的112家码头中,有83家非法码头,薛家洼码头就是其中之一。 随后,各种非法码头也开始涌现,问题接踵而来。“之前的薛家洼码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嘈杂混乱、乱搭乱建屡禁不止,污水横流、生活垃圾随意乱扔。让附近的村民苦不堪言。”花山区薛家洼码头当地村民纷纷向记者表示。 大大小小的非法码头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扰乱了正规经营和市场秩序。“投入少成本低,装卸价格还低于正规码头,给正规码头带来很大的经营压力。例如,一个投入2个亿的正规码头,如果是非法码头可能只要9000万。同时,这些非法码头达不到国家规定生产经营条件,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马鞍山市港航管理局总工程师江荣介绍称。 这种情形直到最近才得以改变。从去年5月份开始,马鞍山花山区积极落实主体责任,会同市非法码头整治推进办(市港航管理局),对3家非法码头强力开展整治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攻坚奋战,薛家洼地区3家非法码头全部彻底拆除,达到“拆除到位、清理到位、防反弹到位、复绿到位”,极大改善了沿江生态环境。 如今的花山区滨江文化公园正是一处码头改建的,记者看到,曾经的作业平台已成为一处美丽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长江两岸的秀美风光一览无余。 马鞍山市港航局有关工程师江荣表示,长江沿岸不搞大开发,只搞大保护确实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大事。“在马鞍山段有一家国营的大型码头,经营了几十年从来没有盈利过,直到大大小小的非法码头取缔整改后,生意才渐渐好了起来。现在一改往日情形,码头吊机整日忙个不停,去年底终于实现扭亏为盈。” 为防止非法码头重现,马鞍山花山区积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巡查制度,安排专人对辖区长江沿线进行不定期巡查,公开举报电话,做好长江干支流非法码头整治“回头看”工作,巩固整治成果,杜绝死灰复燃。 让一江清水向东流,马鞍山正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