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蛋白黏合强度不亚于商业蛋白质基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26
  • 许多生物使用基于蛋白质的黏合剂进行防御、捕食或者让自己更好地附着于他物。这些黏合蛋白的部分结构和组成,彼此之间非常相似,并且与弹性蛋白也非常相似。弹性蛋白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天然生物材料,其特殊的交联、疏水结构,赋予它良好的弹性、延展性、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等。

    美国普渡大学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发表报告称,他们使用重组蛋白系统来检验弹性蛋白基蛋白质的吸附潜力,以及影响黏合强度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团队发现,水分含量、蛋白质结构和分子量,都会显著影响其黏合强度。研究表明,这些蛋白质其实具有与商业蛋白质基胶相似甚至更优的强度。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8-07/26/content_400217.htm?div=-1
相关报告
  • 《纳米蛋白质组学能够对人血清中的低丰度蛋白进行蛋白分解分析》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9-07
    • 自然于2020年8月06日发布关于“纳米蛋白质组学能够对人血清中的低丰度蛋白进行蛋白分解分析”的文章,文章指出由上至下的质谱分析(MS)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提供了对蛋白质形态的全面分析,以实现对蛋白质功能的全蛋白理解。然而,由于血液蛋白质组的异常动态范围,MS检测血液中低丰度蛋白质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挑战。在此,我们开发了一种集成的纳米蛋白质组学方法,将肽功能化超顺磁性纳米颗粒(NPs)与自上而下的质谱联用,用于直接从血清中富集和综合分析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这是一种金标准的心脏生物标志物。这些NPs能够敏感性地富集cTnI (<1 ng/mL),具有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同时消耗高含量的蛋白,如人血清白蛋白(>1010比cTnI丰富)。我们证明了自顶向下的纳米蛋白质组学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不同cTnI蛋白质形态的分子指纹图谱,以建立蛋白质形态的病理生理关系。这种可伸缩的、可重复的无抗体策略通常可以使直接从血清中提取的低丰度蛋白的蛋白分解分析能够揭示以前无法实现的分子细节。
  • 《蛋白质修饰研究的最新篇章》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10-12
    • 蛋白质修饰的重要性 蛋白质是执行细胞功能的基本功能单元,其表达受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的调控。通常,蛋白质在表达以后还需要经过不同程度的修饰才能发挥所需要的功能。这种翻译后修饰过程受到一系列修饰酶和去修饰酶的严格调控,使得在某一瞬间细胞中蛋白质表现出某种稳定或动态的特定功能。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通过共价添加官能团或蛋白质,调节亚基的蛋白水解切割或整个蛋白质的降解来增加蛋白质组的功能多样性。 这些修饰包括磷酸化,糖基化,亚硝基化,甲基化,乙酰化,脂化和蛋白水解,并且影响正常细胞生物学和发病机理的几乎所有方面。蛋白质磷酸化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PTM,已在大约17,500种人类基因产物中检测到。翻译后修饰是增加蛋白质组多样性的关键机制。尽管基因组仅包含20,000至25,000个基因,但估计蛋白质组包含超过100万个蛋白质。转录和mRNA水平的变化增加了转录组相对于基因组的大小,并且无数的不同翻译后修饰指数增加了蛋白质组相对于转录组和基因组的复杂性。因此,识别和理解PTM对细胞生物学和疾病治疗和预防的研究至关重要。 (蛋白修饰3d示意图) 蛋白质修饰研究进展 基于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不均一性及相对丰度低的特性,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现有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包括电泳、色谱、生物质谱以及生物信息学工具,对修饰蛋白质或肽段进行富集分离,消除修饰引起的不均一性并标记修饰位点,使之与理论质 量有一个差异,通过质谱检测这种差异,从而鉴定蛋白质,并通过串联质谱鉴定修饰位点。PTMs 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中,对生物体的信号传导以及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但是 PTMs 鉴定往往比未修饰多肽 鉴定更加困难。 蛋白磷酸化修饰是生物体内最为普遍也是研究最为深入的修饰方式,而其中的酪氨酸磷酸化,特别是酪氨酸激酶受体的磷酸化已经被证明对癌细胞的诱发和生长有关键作用,多种针对不同酪氨酸激酶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也已经被开发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线药物。目前研究较多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包括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和泛素化四类修饰。 磷酸化的研究方法及关键技术有:免疫沉淀法、流式细胞分析、双向凝胶电泳法、固相金属亲和色谱等。针对乙酰化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生物质谱鉴定乙酰化修饰位点、基于特异性识别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抗体鉴定乙酰化修饰位点、以标记底物为基础的方法鉴定乙酰化修饰位点等。针对甲基化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甲基化特异性的 PCR、亚硫酸氢盐测序法、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 而糖基化的研究方法及关键技术有:放射性标记法、分子荧光标记法、电泳法、凝集素标记法、抗体标记法、化学酵素法等。目前所具有的对泛素蛋白探究的技术类型比较单调。对泛素蛋白的检测、泛素作用靶点的定位以及泛素蛋白本身性质的探究方法中,这些技术还必须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譬如,传统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主要依赖于基于特异性抗体的免疫检测技术或放射性标记技术。这些方法对研究由单一位点翻译后修饰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过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上述技术存在操作要求高、特异性抗体制备周期长等缺点,很难实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大规模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