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水平井渗流场重构压裂驱油技术取得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22
  • 近日,从长庆油田陇东生产现场传来消息,西233区首口水平井渗流场重构压裂驱油技术试验取得突破,该井日产油量从试验前0.87吨提高至10.37吨,达到初次压裂投产的2倍,标志着水平井体积压裂2.0在页岩油老井取得重要进展。

    西233区早期开发水平井采用水力喷射环空加砂体积压裂技术改造,与2018年以来示范区升级应用的细分切割体积压裂2.0相比,属于体积压裂1.0版本,人工裂缝对储层整体动用与控制程度不高。该井投产后产量递减较大,生产9年累产油仅4595吨,重复压裂前日产油不足1吨,预测20年EUR仅8000吨左右。

    按照长庆油田公司统一安排,在陇东油气开发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油气工艺研究院积极践行地质工程一体化、新井老井一体化、科研生产一体化,与勘探开发研究院、页岩油开发公司联合开展水平井重复压裂攻关与试验。一是以三维优质剩余储量最大化动用为目标,综合地震、地质、工程、井筒、动态等资料,在水平段利用近年来新井示范区建立的储层分类分级图版,开展老井精细二次解释与甜点综合识别,结合初次布缝及固井质量,剩余I类和II类甜点段精准裂缝设计;在纵向上根据井身轨迹及优质储层发育情况,优选定方位射孔工艺,确保人工裂缝向目标改造区域最大化扩展;在平面上根据断层、天然裂缝发育情况优化调整射孔位置及工艺参数。二是以压力场、裂缝场、渗流场重新构建为目标,充分结合新井改造形成的系列经验认识,应用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精细优化压前补能、压中增能、压后扩能等关键工艺及参数,集成老井清垢、补能、防垢、驱油等多重功效的复合液体体系,创新形成了“区域补能、体积改造、协同渗驱”为核心的渗流场重构压裂驱油技术。三是以方案设计100%执行为原则,技术人员从井筒处理、压前补能、压裂施工等全过程服务生产,页岩油开发公司强力组织协调,严把施工质量关,专人负责压裂液、支撑剂、化工料取样评价及用量核实,源头把控施工质量;川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优派素质高、经验丰富的施工团队,强力保障现场施工连续、高效和安全。

    此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渗流场重构压裂驱油技术在页岩油重复改造中“生根发芽”,翻开了页岩油早期开发水平井增产提采新篇章。据悉,邻近2口水平井重复压裂亦在紧张有序的组织实施,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将以关键工艺技术创新为抓手,持续跟踪评价试验效果,坚持工程技术回头看与迭代升级,为页岩油水平井高效开发提供坚强技术保障。

  • 原文来源:https://oil.in-en.com/html/oil-2951231.shtml
相关报告
  • 《长庆油田页岩油勘探再获百吨井》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9-12-26
    • 12月17日,记者从长庆油田陇东石油预探项目获悉,长庆油田风险勘探水平井组城页1井、城页2井两口井测试求产,分别获日产121.38吨、108.38吨高产工业油流,标志着长庆油田页岩油勘探再抱“金娃娃”。鄂尔多斯盆地长7发育层共有3类页岩油,其中I类页岩油已实现规模效益开发;Ⅱ类页岩油分布更广泛,资源潜力巨大,但勘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近年来,长庆油田针对这类页岩油油藏特性,着力建立了铁柱子剖面,虽然开展了直井体积压裂攻关,但试油效果不理想,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今年年初以来,长庆油田积极转变思路,将页岩油新类型勘探作为重要攻克目标,陇东石油预探项目组联合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工艺研究院,并引进斯伦贝谢石油公司先进技术,围绕页岩油成藏理论、关键技术应用和选取评价开展探索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在深化地质认识上,在梳理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沉积体系、储层特征研究,深入分析砂体形成机理,通过开展多井对比、小层精描,明确储层分布范围,并精细刻画构造特征,井震结合,优化井位部署及水平井导向方案,在湖盆中部优选出甜点区实施水平井攻关。
  • 《长庆油田二氧化碳增能压裂技术取得重要成果》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09
    • 4月5日,长庆油田老井侧钻水平井液态二氧化碳前置增能压裂及碳埋存试验,在苏里格气田中区首获成功。各项技术数据显示,入井液态二氧化碳累计达100立方米,压后一次性放喷点火后火焰高达6至7米,监测二氧化碳埋存率超过80%,实现了压裂提产和环保减排的双重目标。 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研究压裂技术的专家介绍,二氧化碳前置增能技术以其独特的工艺优势应用于气田致密气藏和老区改造,对于低压、致密、强水锁砂岩储层具有明确的技术针对性,不但能达到地层能量补充、降低储层敏感性伤害及提高气藏最终可采储量的目的,还能够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埋存,减少环境污染。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气田老区的采收率、降低钻完井生产成本,长庆油田利用报废老井,在苏里格气田中、东区开展老井侧钻水平井钻完井压裂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老区开采时间较长,侧钻井地层压力普遍较低,对压裂液造缝效率和压后排液造成一定困扰。 对此,长庆油田科研技术攻关团队结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发展目标,利用液态二氧化碳在老井侧钻水平井开展了气田增能助排压裂和碳埋存试验,现场压后测试无阻流量达37万立方米/天,较区块前期老井侧钻水平井提高3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同时,为进一步掌握气田侧钻水平井碳埋存规律,压后开展了二氧化碳埋存监测试验,试验井排液8天累计返排气态二氧化碳7888立方米,折合液态二氧化碳13立方米左右。专家介绍,根据国外二氧化碳返排经验图版,此项试验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效果方面达到了既定目标。 据了解,二氧化碳压裂已在集团公司个别油田企业进行了规模应用,但长庆油田结合自身低压、低渗、低丰度的“三低”油藏特征,创新性开展了将二氧化碳压裂增能提产与碳埋存中和相结合试验,既破解了低压储层压裂排液提产瓶颈,又解决了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环保问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次试验的成功,为长庆油田掌握二氧化碳增能压裂的碳埋存规律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2022年,长庆油田将在苏东北、靖边上古等低产低效区和老井侧钻水平井全面应用此项技术,为气田低压致密气区的高效发展提供强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