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构建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的通知》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4-09
  • 各设区市经信委,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经信委(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省“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体系,现在全省范围内组织遴选一批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能力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建设、服务单位予以重点培育,构建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以下简称资源池)。现就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资源池组成

    资源池(第一批)由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服务商、数据采集服务商、工控安全服务商和工业互联网配套服务商组成。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主体应在江苏省内注册、具备法人资格,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申报主体包括制造业企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高校和科研院所等。

    (二)申报主体应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技术研发和融合创新能力,应满足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组成单位目录和入围要求(详见附件1)中相应条件。

    三、支持方式

    1、对于入围单位,省经信委将予以统一公布和社会推介。

    2、对于入围单位,省经信委将加强培育发展工作,组织专家团队对优秀单位(重点平台)开展诊断、评估,提升其服务能力。

    3、对于入围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的单位,省经信委将组织其参与全省“企业上云”工作,给予“企业上云”奖补政策支持。

    4、对于入围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服务商、数据采集服务商、工控安全服务商和工业互联网配套服务商的单位,将按绩效给予重点支持。

    四、申报流程

    1、申报主体应如实填报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组成单位申报书(附件2),并报送至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2、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提出“推荐”意见,加盖公章,于2018年4月16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省经信委。申报材料包括: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文的请示件(纸质1份)、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申报单位汇总表(附件3)(纸质1份)、申报单位具体申报材料(纸质2份,按A4纸规格装订成册)。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在报送纸质材料的同时须将电子稿一并报送。

    五、其他事项

    1、请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高度重视本次申报工作,明确专人负责,认真把关,确保申报材料质量。

    2、本通知电子文档,可从省经信委网站公告公示栏下载。

    联系人:王晓荣 联系电话:025-83398264

    电子邮箱:867446918@qq.com

    附件:1、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组成单位分类目录和入围要求

    2、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组成单位申报书

    3、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申报单位汇总表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4月4日

    关于组织构建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的通知.pdf

  • 原文来源:http://jssjxw.jiangsu.gov.cn/art/2018/4/8/art_6278_7561017.html
相关报告
  • 《关于组织实施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365”工程的通知》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yxzhou
    • 发布时间:2018-07-03
    •   苏经信企信〔2018〕530号   各设区市经信委,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经信委(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及省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省经信委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启动实施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365”工程(以下简称“365”工程)。“365”工程,旨在更好地发挥工业互联网服务机构作用,瞄准我省重点发展行业和领域,突出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点方向,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建设跨行业跨领域、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和标杆企业,助力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365”工程,重点围绕五星级上云企业、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创新发展方向,聚焦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核心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配件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在2020年前打造50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标杆项目,助力江苏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和品牌企业建设。   二、工作任务   “365”工程将充分发挥华为“云+联接”能力,为江苏制造业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服务,主要任务如下:   1、工业互联网建设咨询。帮助企业深度了解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应用模式,从业务、运营、IT架构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并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支撑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2、工业互联网网络提升。依托华为IOT、边缘计算、eLTE和5G等能力,为企业提供“厂线-车间-整厂-产品”不同层次的联接服务,数据采集服务及边缘分析服务。帮助企业实现设备互连、生产协同、产品数字化和可视化管理,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助力企业服务化转型,为智能制造打下良好基础。   3、企业云化应用服务。 联合合作伙伴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维护等全流程云应用服务,推进企业应用CAD/CAE、软件开发服务、MES、ERP等,帮助企业高效构建自身数字化平台。同时结合华为EI和大数据能力,帮助企业实现健康设备管理、优化工艺流程、挖掘增值效益、辅助市场决策,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4、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建设。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发展需要,依托华为工业互联网云平台能力,联合打造面向区域、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于本区域、本行业企业,以点促面,带动区域和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5、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标杆建设。推进龙头企业、重点产业集聚区与华为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五星级上云企业、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创新发展标杆项目。   6、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区建设。推进在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方面有一定发展基础的设区市、县(市、区)、国家级开发区与华为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全方位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区。   三、工作程序   本次“365”工程试点区和发展标杆的遴选工作,共分为对接、申报、审核、签约、实施五个阶段。   1、对接。华为公司主动做好与各地经信委对接工作,深入了解当地建设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作基础。7月15日前完成对接工作。   2、申报。各地经信委组织有关单位填报“365”工程项目申报书(详见附件),并对申报单位材料进行审核,提出推荐意见,汇总后报省经信委。华为公司要做好与各地经信委的工作对接和推荐咨询工作。8月10日前完成第一批“365”工程试点区和标杆项目申报工作。   3、审核。省经信委组织专家针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与评定。8月31日前完成第一批“365”工程试点区和标杆项目审核与评定。   4、签约。省经信委组织华为公司与第一批“365”工程试点区和发展标杆企业集中签约仪式,并向社会发布工程项目名单。9月上旬完成签约。   5、实施。各地经信委要做好“365”工程跟踪指导、经验总结和示范推广,以点带面,促进本地区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365”工程建设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积极组织试点区和标杆项目申报,及时跟进工程实施情况,确保标杆项目成功实施。   2、加强政策支持。省经信委工业互联网发展资金将对“365”工程项目以及试点区内工业互联网发展项目给予优先重点支持。华为公司对参与“365”工程的区域和项目将投入更多资源,给予更大优惠。鼓励各地市安排配套资金给予重点支持。   3、加强培训宣传。华为公司配合各地经信委及工程实施企业,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组织沙龙,培训会和供需对接会等多种形式培训宣传活动。   五、有关要求   请各地经信委及有关单位高度重视“365”工程推进工作,组织开展申报,于2018年8月1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省经信委。申报材料应提供纸质材料(3本)和相应电子文档。本通知及相关材料,可从省经信委网站(www.jseic.gov.cn)公告公示栏下载。   联系人: 王晓荣 025-83398264 甄亚辉(华为) 13062510306 邮 箱:867446918@qq.com 地 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6号苏兴大厦906室   附件: 1、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365”工程试点区申报书 2、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365”工程标杆项目申报书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7月2日  
  • 《支撑精准服务 助力民生幸福——江苏省“互联网+民政服务”的创新探索与发展取向》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6-05
    • 近年来,江苏省民政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抢抓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互联网+民政服务”,用实实在在的信息惠民成果,助力民生幸福,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现代民政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构筑新支撑。 “互联网+民政服务”的实践探索 一是实施行政权力清单网上标准化管理。全面梳理省市县三级民政部门权力事项清单,按照“三级四同”原则,做到权力事项的类型、名称、编码、依据相同,集中统一通过江苏政务服务网对外发布服务指南,列明办理条件、流程、材料目录、办结时限及常见问题等内容,并建立基于政务服务网的全省民政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动态管理机制。 二是打造民政综合服务“旗舰店”。在江苏政务服务网首批上线民政综合服务“旗舰店”,打造民政政务服务“网上淘宝”,开启“网上晒权、网上行权、网上办事、网上服务”四合一政务服务新模式。“旗舰店”汇聚全省民政服务资源,囊括各类民政机构信息,提供婚姻收养、社会组织、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多样化在线主题服务,网络访问总量进入全省前十。 三是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梳理并向社会发布民政政务服务“不见面”清单。通过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办件过程信息库、法人库、电子证照(批文)库、EMS物流配套系统等,做到“一次认证、全网通行”。所有民政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申办,80%以上提供“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审批服务,办事材料上门取,办件进度随时查,审批结果送到手。 四是推动政务服务向移动端延伸。积极拓展民政便民服务新渠道,推出全省婚姻登记微信预约、社会组织信息查验、养老机构掌上查询等移动端应用,并将行政区划、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婚姻登记处、殡仪馆查询等10类民政高频、刚需便民服务资源接入国务院客户端和江苏政务服务APP、微信号,为社会公众贴心提供“指尖上”的各类民政便民服务。 五是促进系统整合与业务协同。按照“管理集成、建设集约”的思路,对各类民政业务系统进行整合,推广应用省到社区五级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基本覆盖全省各项民政业务、各类民政对象、各级民政部门和全体民政工作者。全省民政业务实现统一平台办理,统一标准服务,统一在线监管,促进各类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有效提升基层工作效率,使民政管理服务更规范。 六是加强数据归集和共享交换。建设省级民政大数据中心,有效汇集全省各类民政数据,基本构建起“数据全省集中、实时分类存储、统一共享交换”的数据应用机制。编制省级民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民政部数据共享平台、全国社会组织法人库、江苏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开展常态化数据交换。大力推进省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建设,与公安、人社、司法、国土、税务、工商等10个省级部门开展数据共享合作,省级层面打通与41家省级商业银行及证券机构数据通道,推动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数据核查比对。 “互联网+民政”的发展取向 江苏民政近年来开展的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民政信息化建设,既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具体实践,也是助推现代民政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体现了推进民政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明取向。 一是以“互联网+”推进服务民政建设。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关键在于提升民政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民政服务人群不断拓展、服务诉求不断升级的新形势下,传统服务模式难以为继。江苏“互联网+民政”建设,为各项民政业务植入互联网基因,插上信息化翅膀,通过线上线下交互融合,有利于实现服务资源的最大整合以及服务人群的最广覆盖。同时,互联网服务模式还可实现服务质量的实时跟踪评估,有利于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是以“互联网+”推进法治民政建设。全省民政系统在梳理行政权力清单的过程中,逐项审查权力设定的法律依据,确保“法无授权不可为”“清单之外无职权”。在此基础上,省市县三级民政部门将所有权力事项的基本信息和详细流程录入数据库,实现标准化、动态化管理,全省民政系统共在政务服务网上发布了1.5万余个办事指南。通过权力事项网上申办、在线审批、结果公示,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程留痕和闭环监控,从而推动民政部门职权、程序、责任的法定化。 三是以“互联网+”推进精准民政建设。精准管理是新时代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政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互联网+”带来的政务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共享、大数据分析等为民政精准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江苏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为精准脱贫、精准救助提供了数据支撑,有效避免了“开宝马吃低保”等现象,使有限的公共资源真正投向最困难的对象。 四是以“互联网+”推进廉洁民政建设。江苏民政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阳光政务”建设。目前,各类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结果信息以及财政预决算、救助保障情况等群众关注的重点信息都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示,确保群众知情,方便网民监督。更重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民政数据源源不断产生汇聚,依托完整、准确、具有时效性的民生大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智能预警等方式,可以对民政各项业务实时动态监管,日益成为廉洁民政建设的重要手段。 深化“互联网+民政”建设的着力方向 迈进新时代,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江苏民政将瞄准人民群众新期待和高质量现代民政建设新需要,不断推动互联网与民政工作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渗透、互动与融合。一是紧扣百姓需求,优化服务供给,以解决民政事项办理中的堵点、痛点、难点为着力点,使群众办事更顺畅、服务更便捷。二是聚焦用户体验,持续迭代升级,让“互联网+民政服务”更好用实用、智能高效。三是围绕一体发展,促进深度融合,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店小二”服务,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穿透力,推行一体化移动政务服务。四是挖掘数据价值,深化智慧应用,全面提升民政精准服务、精准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