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涉足开发“协作型机器人” 应对劳动力短缺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04
  • 据日媒报道,日本三菱电机将涉足开发能与人一起完成工作的“协作型机器人”。机器人的利用将从此前的汽车等大型制造业企业,扩大至食品和物流行业,三菱电机将应对这种趋势。

    报道指出,在日本国内,劳动力短缺日趋严重,三菱电机预计此前从未采用机器人的行业也有采用的可能,因此力争在2018年度内实现商品化。

    据悉,三菱电机已开发出多关节型、单手臂的协作型机器人。在与人接触后能自动停止,同时配备了利用者可在直接驱动机器人的同时教授动作的直接教学(Direct teaching)功能。

    三菱电机的负责人表示,“在协作型机器人领域,(三菱电机)比其他公司起步晚,因此将主打易用性”。

    协作型机器人被视为今后的增长领域。不需要像以往的工业机器人那样以确保安全的栅栏隔开,适合于在降低投资额的同时,将人从事的工作交给机器人。

    据富士经济预测,协作型机器人的世界市场到2025年将增至2016年的8.7倍,达到2700亿日元。川崎重工业和瑞士ABB公司已宣布就协作型机器人展开合作。此外,发那科和安川电机等日本厂商也相继推出产品。

相关报告
  • 《中国制造业为何选择协作机器人?》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09-08
    • 近年来, 在政策和技术发展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来自汽车、新能源、电子半导体等大型制造企业开始考虑在传统工业机器人之外,部署能够和人近距离共事的协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有着卓越的安全易用特性,能够在哪怕是狭小的空间快速安装投产,执行码垛、螺丝拧紧、焊接、机器看护、质检等多项任务,其应用模式不断创新,应用场景持续丰富。 企业选择协作机器人很大程度上在于这项技术回应了自动化升级过程中,愈发细分的需求和挑战, 尤其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以协作机器人辅助工业机器人,实现更全面的自动化流程 对于大型制造企业来说,选择协作机器人抑或是传统工业机器人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协作机器人可以完成传统机械臂无法执行的细微动作和任务。得益于这项技术的灵活性,协作机器人可以在不影响现有产线流程的前提下,快速集成,成为工厂运营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由于其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企业能够在不改变工厂物理环境的前提下引入协作机器人,对于紧凑的制造业环境,这是很大的优势。以优傲在北京北汽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的应用为例,北汽李尔在厂房空间紧张的情况下,选择于各条流水线上部署了超过几十台优傲协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运行时无需围栏保护,能够近距离配合工人作业,通过定位、测量以及拧紧汽车车座螺丝等作业,实现了汽车座椅组装的自动化工序。 2. 借力协作机器人重新规划人员岗位,积极应对制造岗位招工挑战 无论企业规模,本土制造业长期面临着招工难、用工难、留工难的三重挑战。协作机器人在提升制造企业生产效能和产量的同时,可以有效缓解用工紧张带来的产线压力,一方面分担现有员工在重复枯燥作业上的投入时间,让他们从重复性强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随着自动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将获得更安全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技能的转型与提升,间接提高整体工作氛围与士气。 焊接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相关岗位工人缺口大、求人倍率高,典型需求市场自南至北遍布全国主要省市,当中不乏制造业经济重镇。以自动化技术替代传统人工焊接是大势所趋,其中协作机器人能够承担丰富的焊接工艺,完成室内室外多类型的焊接工作。在香港, 优傲与合作伙伴SquareDog Robotics合作,将协作焊接机器人“SQD-Robo Welder自适应焊接机器人”应用于户外施工现场。这一解决方案配备了优傲的协作机器人UR10,已获香港太古城二期、启德发展区新急症医院、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等多个重点项目应用。以启德工地为例,施工方部署了10台焊接机器人在工地现场作业,通过创新科技解决人手问题并高效推进施工进度。操作者本身无需持有中工或大工焊接工艺等级资质,无需专工专责,机器人可快速投入工作。 3. 协作机器人简单、灵活、模块化,是柔性产线的重要需求 协作机器人具备传统工业机器人没有的特性,包括简单易用、便携灵活,更能适应当前制造业对柔性生产的要求,也更能在产线出现缺口时,通过快速部署及时补足相关任务的执行。协作机器人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进行移动,安装点位非常灵活,比如配合移动机器人执行任务,或是在天花板固定安装等。 此外, 操作者可以通过加载新的程序,让协作机器人执行新任务,这些调整编程很容易,前线员工经过短期培训即可熟练操作。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大规模部署了优傲协作机器人,其中包括双臂机器人解决方案。这些机器人布局于产线不同点位,完成丰富的制造任务,例如零配件自动上下料、产品装配、拾放、机器人视觉拾取等。协作机器人灵活的特性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回应订单需求变化,以很短的时间即可完成部署调试,开展新的项目、执行新的任务,及时应对市场的需求及不确定因素。 4. 协作机器人部署能够给予大型制造企业更高的自动化投资回报 许多大型制造企业使用协作机器人主要在于这项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和生产品质。协作机器人能够帮助企业减少产线停机时间,真正做到7天24小时不间断生产。无论生产时间是否延长,协作机器人的精准度都可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确保稳定的质量输出,这也意味着企业能够更快地获得投资回报。 制造业中的许多工种都会直接受到疲劳和折损的影响,比如码垛。传统码垛工作大多由人工完成,搬运工人需要不断重复这项相当枯燥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搬运中,因为姿态与身体肌力受到长期压力,绝大多数搬运工人都面临着多项健康风险,而身体的疲劳也将影响相关工作的执行效率与稳定性。 以UR20协作机器人技术替代传统人工码垛可以从安全、效率、成本三方面帮助企业回应这些挑战和风险,在工序流程上真正做到降本增效。此外,对比传统的码垛自动化技术,协作机器人从编程难易度、维护成本、占地面积、部署灵活性等多方面而言,都更胜一筹,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制造企业对柔性、定制化的要求,是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除了上述应用,我们也不断与合作伙伴协作,为企业开发更多元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在数字化的同时寻求简化相关技术在制造环境中的部署与管理。在即将于9月19日开幕的2023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CIIF),优傲将携包括UR20在内的多项最新解决方案亮相8.1号馆A005展位,与行业分享优化制造效率的新应用,为全面的自动化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关键力量。(撰文:徐奕临 优傲机器人中国区总裁) (优傲供稿) .
  • 《人机协作 共话未来(第一期):人机共融,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1-04-10
    • 3月31日由 中国机器人网 主办的中国 工业机器人 技术 应用 论坛——协作 机器人 应用场景技术研讨会(深圳站),我们邀请了七位在协作机器人领域深耕多年的从业者们,以多种角度为我们深入介绍了协作机器人。中国机器人网通过整理,希望带领读者们踏入协作机器人的大门,共同来探索协作机器人的无限可能。以下是第一期,中科 新松 总裁杨跞——《人机共融,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蒋新松院士在1996年提出了机器人未来发展的步骤,他提出工业机器人具有系统发展方式、编程语言及方式与传感器的引入及机器人本体的进化的特点,其强调精度、速度、负载。而工业机器人未来必将进化成为服务型机器人,它们将具备遥控及监控技术、人机共融、多传感器系统、导航和定位问题、水下与陪伴等特点,最终将为人类服务。  因此,根据中科新松对于机器人的追求,它们认为与其将之称为协作机器人,不如将其定义为“服务机器人”,而服务机器人的核心就是“人机交互”。目前人机交互拥有三个方向,就是模拟人的思考、模拟人的交互与模拟人的感知。就目前协作机器人市场,后面两点已经做得很好了,而在模拟人的思考上,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协作型机器人——跨越时代的产物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具有高精度、高速度与高负载的特点,所以传统工业机器人具有部署成本高,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小批量、定制化、短周期的需求、安全性差,在劳动密集领域无法人机协作、使用难度较高,普通用户无法熟练完成机器人配置、维护等工作的不足。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我们对于生产的柔性、便捷、安全、智能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追求。 纵观协作机器人的历史,从1997年被定义以来,人们从未停止对协作机器人的研发与为了达到人机协作的追求,中科新松也在2015年推出了其旗下首款7轴协作机器人。目前,中科新松已经推出了DUCO®多可®系列协作机器人,为更多企业解锁自动化,实现人机协作提供了方案。 多可®:对协作机器人的应用探索 对于协作机器人,大量机器人品牌都在柔性、便捷、安全、智能上大作文章,而中科新松在这几点上都做足了功课,也体现了他们的核心优势与核心的竞争力。 在安全上,多可®具有基于外力观测器的碰撞检测、基于触觉传感器的碰撞检测和基于视觉识别运动意图的碰撞预测。从三方面对机器人的安全性保驾护航,达到了国际上多项安全标准。多可®协作机器人的云端智能平台同时兼具对机器故障预测的模型,智能识别和检测的模型,工艺优化的模型与智能决策应对。并且可以实现机器人绑定,机器人远程监控与机器人远程诊断,令操作者完成人机协同,使用无虞。此外,多可®协作机器人配备了视觉与AI,完成了多重的结合。DUCOMIND 软件系统可以实现三维仿真,轻松了解机器人实时状态、CAD工装导入、运动轨迹可视化、点云数据可视化等,同时显示图像数据与点数据。 因此多可®协作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多维场景,在3C行业进行PCB检测、定位抓取、零部件组装、瑕疵检测;在汽车行业进行装配、上下料、缺陷检测与涂胶;在物流行业实现拆码垛、装箱、扫码和定位抓取;在医药行业完成定位抓取、扫码、检测、包装等。甚至还可以应用于机械,食品和科研等等领域。 结语 中科新松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机器人的公司,正如中国机器人事业奠基人蒋新松院士一样,他们对于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协作机器人作为机器人跨时代的产物,必然将在日后熠熠生辉。因此中科新松在协作机器人上的探索也是不遗余力的,相信中科新松会抓住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机遇与解决机器人产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