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气象站扎根在“死亡之海”深处》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10-27
  •     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决定在新旧两个达里雅布依村子建设三个六要素气象观测站。一方面,是为了当地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沿昆仑山北坡建站,能够支持塔里木河流域安全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气象局工作人员克服重重险阻,在大沙漠中实现了气象站的建立,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对冬季沙漠里会不会降雪、气温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了解,这对当地发展种植业、保障牧业安全很重要,特别是对沙漠固碳和近年昆仑山北坡降水气候机理研究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死亡之海”的深处,气象数据正源源不断被获取,被传递到于田、和田、乌鲁木齐、北京甚至更多更远处,它们将被用于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乃至更多领域,造福更多的人。


  • 原文来源: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tpxw/202310/t20231024_5844124.html
相关报告
  • 《新研究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沿海死亡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12-01
    • 目前对全球海洋死亡区时空演化还知之甚少,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了一种监测方法,利用遥感来认识和预测不断变化的海洋“死亡区”。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在《环境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期刊上。 研究人员表示,探究海洋死亡区的位置和变化规律是缓解海洋恶性环境问题的第一步。但传统方法无法用于大规模的海洋监测工作。死亡区又称为无氧区,指水体缺氧到生物无法生存的程度。该问题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化肥径流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死亡后的藻类遗体沉入水底并腐烂,消耗水中溶解氧气,使水体发生缺氧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如鱼类)窒息。 死亡区很难识别和追踪,通常通过水样来观察。该研究以密西西比河河口的墨西哥湾作为示范点,利用卫星观测来监测海洋深处的环境变化。研究小组补充了水采样的数据,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使用卫星视图。除了预测缺氧区的大小外,该研究还提供了更多关于死亡地带发生时间、地点和持续时长的信息,从而能够近乎实时地对缺氧区进行建模预测。 据报道,自1995年以来海岸附近至少有500个沿海死亡区,总面积超过英国,危及渔业、娱乐和海洋的整体健康。而且气候变化正在加剧缺氧。该研究团队指出,有必要建立一个全球海岸观测网络,综合和共享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预测和报道不断变化的海岸。(张灿影 编辑)
  • 《青海:山洪沟项目50个智能气象站投入试运行》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8-09
    •     截至7月31日,青海省2023年度山洪沟项目新建50个智能自动气象站已完部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投入业务试运行。     新建的50个气象站均为6要素智能自动气象站,其观测设备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称重式降水测量仪和智能集成处理器等模块,其辅助设备包括无线模式的短距离电源通信模块、4G或北斗模式的远距离通信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