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土壤有机质》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5-04-10
  • 土壤有机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古代碳的半永久储存库,他可能比以前想象的更易于受到气候的影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固定碳的40%-60%储存在根部,其中大部分被与根相联系的土壤根部微生物分泌和利用。大气中升高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反映了这种增加的数量,并改变释放到土壤的根系分泌物成分。

    在3月30日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的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已经发现普通根的分泌物草酸可以通过非常规机制促进土壤碳流失,即通过从与矿物质相结合的物质中释放有机化合物这一机制。

    根系分泌物引起的土壤碳损失通常归因于“激发”—— 由于土壤新碳增加导致在本地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矿化的短期增加。

    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气候变化增加了进入土壤的根系分泌有机合物。最近的实验研究表明根系分泌物输入增加可能引起土壤碳的净损失。这种微生物碳的矿化刺激或“激发,通常可由次级代谢解释,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碳分解提供了一个易于生物利用的能源供应。

    “我们的劳伦斯学者Marco keiluweit展示一种替代机制可以产生同等的或更大程度的碳损失。”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兼该论文的共同作者珍妮佛•佩特岭说。“通过提高微生物访问以前矿物保护化合物,一些根系分泌物发展了加速碳损失的间接机制,不是简单地增加能量上更有利的基质。

    “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耦合生物和非生物机制的“激发”现象的新视角,并且挑战了与矿物相结合的碳是受保护且并未参与微生物千年时间尺度循环的假设”她说。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一种气候相关的“激发”机制,植物分泌物对抗强大的受保护的矿物-有机物连结体,促进土壤系统碳的损失,”Pett-Ridg说。“如果根分泌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正如预测的那样,那么CO2浓度升高不仅可以刺激分泌,他也会改变那些分泌化合物释放到土壤中的成分,并增加根部区域金属和有机物的运移。”

相关报告
  • 《精准农业技术绘制喀斯特土壤有机质分布》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2-19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团队利用精准农业技术,构建了适用于喀斯特地貌的耕地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为在地貌复杂、气候多变的喀斯特地区推广精准农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欧洲农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上。    喀斯特地区以地形地貌独特、小气候多样著称,其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对缓解极端气候影响、防治石漠化、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高效监测喀斯特耕地土壤有机质并准确识别关键预测变量和空间分布,仍是土壤科学领域的难题。    该科研团队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剖析了影响喀斯特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关键气候因素、地形条件和光谱特征,成功构建了结合遥感与机器学习的耕地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研究发现,喀斯特农田中石灰土的有机质含量最高,而紫色土的含量相对较低;水田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旱地。该研究成果丰富了土壤科学理论体系,为全球喀斯特地区的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精准农业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ja.2024.127323.
  • 《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温度敏感性与微生物群落的关联取决于土壤组分》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1-21
    • 2024年8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机构揭示了不同土壤组分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SOM)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10)的关联。基于青藏高原大规模的表层土壤采样,结合SOM分馏和实验室培养,发现与矿物结合态有机质(MAOM)相比,颗粒态有机质(POM)具有更高的Q10和更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并且受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这些发现强调了在地球系统模型中加入SOM分级相关的微生物特性以及与Q10的关联,去准确预测陆地碳与气候反馈的必要性。相关成果以Linkage between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M decomposi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depends on soil fractions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