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材料研究新成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8
  •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永真特聘教授和朱为宏教授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材料 (HTMs) 领域取得进展,相关研究工作 “ Low cost and stable quinoxaline-based hole-transporting materials with a D–A–D molecular configuration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 被国际知名化学期刊《 Chemical Science 》在线报道。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空穴传输层能够促进光生电荷的提取和收集,并保护吸光层。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中常用的 HTM 是 2,2',7,7'- 四 [N,N- 二 (4- 甲氧基苯基 ) 氨基 ]-9,9'- 螺二芴 (spiro-OMeTAD) ,其昂贵的成本是制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际应用的瓶颈之一。部分研究工作表明,将复杂的螺芴核替换成简单的 π 桥连,构建给体 -π 桥连 - 给体 (D-π-D) 型 HTM ,可以简化合成路线,降低成本。然而, π 桥连的富电子性会抬高分子 HOMO 能级,降低其本征稳定性。研究人员通过引入弱吸电子的喹喔啉单元,构建给体 - 受体 - 给体 (D-A-D) 型 HTM ,合理调控 HTM 的 HOMO 能级,优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界面能带排布。与spiro-OMeTAD 相比,这种 D-A-D 型的 HTM 分子具有更好的光稳定性,热分解温度提升了 30 o C ,合成成本降低了 30 倍。以噻吩取代的 HTM 分子 TQ2 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取得了 19.62% 的光电转换效率,优于参比化合物 spiro-OMeTAD(18.54%) 以及苯环取代的 HTM 分子 TQ1(14.27%) 。荧光寿命表征以及导电率测试表明噻吩取代的 HTM 分子有更好的空穴提取和传输能力。进一步通过单晶分析发现 TQ2 分子间存在 S---S 以及 S---π 相互作用,缩短了分子间三苯胺单元的距离,增加了空穴传输通道。该工作为设计低成本、高性能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提供了新思路。

    该论文由博士生张浩在朱为宏教授和吴永真特聘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导。相关工作得到了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东方学者人才计划、中国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等科研项目的资助。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221256
相关报告
  • 《倒置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07-07
    • 钙钛矿以其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长的载流子复合寿命和宽的吸收范围,已经成为低成本和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的潜在材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提高至25%以上,为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了新途径。因倒置平板结构器件具有可低温制备、可忽略的迟滞效应、高稳定性的特性,并可以制备成叠层电池,所以其备受重视。然而由于钙钛矿材料的多晶性和离子特性,钙钛矿中存在大量导致离子迁移和载流子非辐射复合的缺陷,且缺陷是水/氧渗透的主要通道,会显著降低钙钛矿薄膜甚至器件的稳定性。 前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在葛子义研究员的带领下通过薄膜形貌调控、载流子传输层修饰和新型二维钙钛矿材料设计(Angew. Chem.Int. Ed. 2023, 62, e2022175; Adv. Funct. Mater. 2023, 2301956; Adv. Energy Mater. 2021, 11, 2101416;Adv. Funct. Mater. 2022, 10, 2210600;Infomat 2022, e12379;Nano Energy 2022, 93, 106800;Energy Environ. Sci. 2022, 15, 3630)等手段,大幅提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然而,钙钛矿中的缺陷和光诱导引起的相分离将显著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团队基于添加剂工程,利用可变形添加剂优化前驱体溶液胶体尺寸分布,增大钙钛矿薄膜晶粒尺寸,释放晶界残余应力,钝化铅、碘和有机阳离子缺陷,抑制光诱导引发的相分离。此外,添加剂还可优化钙钛矿能级,从而促进载流子提取/传输,减少陷阱辅助复合。通过该方法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基于富溴钙钛矿(FA0.88Cs0.12PbI2.64Br0.36) 和贫溴钙钛矿(FA0.96Cs0.04PbI2.8Br0.12)的器件分别获得了23.18%和24.14%的最佳效率,并且基于贫溴钙钛矿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也获得了23.13%的出色效率,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值之一。这项工作为添加剂工程中钝化缺陷、应力消除和抑制相分离提供了新的见解,为开发最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提供了可靠方法。 相关成果以“A Deformable Additive on Defects Passivation and Phase Segregation Inhibition Enables the Efficiency of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over 24%”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宁波材料所博士后谢莉莎、硕士生刘健为共同第一作者,宁波材料所葛子义研究员和刘畅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上述工作得到国家相关人才计划(219255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1A20331、81903743、22279151、22209192、62275251)和博士后面上项目(2022M713242)等项目的支持。(来源: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2752
  • 《太阳能 聚乙烯卡唑的后功能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空穴运输的开放途径》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9-10-25
    • 我们报告了通过功能化来调整聚(9-乙烯基咔唑)(PVK)性能的潜力,并将其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空穴传输材料(HTM)。合成的聚二乙烯基聚合物被兴趣分子取代,以改善溶解度、电荷转移性质或调整能级。双(4-甲氧基苯基)胺基被发现可以改善孔洞的流动性和增加PVK的HOMO水平。因此,采用PVK-[N(PhOCH3)2]2作为HTM的PSCs表现出最佳的PCE为16.7%。与spiro-OMeTAD相比,首次研究发现PVK-[N(PhOCH3)2]2可延长PSC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