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_贵州省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3-07
  • 信息名称:贵州省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

    1.时间:2020年3月6日

    2.机构或团队: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事件概要:

    3月6日,medRxiv预印本发表了来自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题为“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COVID-19 in Guizhou, China”的文章。

    2019年底,中国武汉爆发COVID-19疫情,并于2020年1月传播至贵州省。为了解贵州省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文章作者收集了162例COVID-19实验室确诊病例,描述了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并估计了潜伏期、系列间隔和基本生殖数。文中还介绍了两个在贵州省有代表性的病例研究:病例1是无症状携带者的例子;病例2是一个涉及四个不同地区、跨越三个省和八个家庭的大型复杂感染链的例子。根据8天潜伏期和6天系列间隔的估计,文章结果表明在2019-nCoV的潜伏期内可能存在感染性,这增加了筛选或鉴定COVID-19相关病例的难度。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01.20028944v1

  • 原文来源: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01.20028944v1
相关报告
  • 《贵州省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13
    •     3月6日,medRxiv预印本发表了来自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题为“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COVID-19 in Guizhou, China”的文章。     2019年底,中国武汉爆发COVID-19疫情,并于2020年1月传播至贵州省。为了解贵州省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文章作者收集了162例COVID-19实验室确诊病例,描述了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并估计了潜伏期、系列间隔和基本生殖数。文中还介绍了两个在贵州省有代表性的病例研究:病例1是无症状携带者的例子;病例2是一个涉及四个不同地区、跨越三个省和八个家庭的大型复杂感染链的例子。根据8天潜伏期和6天系列间隔的估计,文章结果表明在2019-nCoV的潜伏期内可能存在感染性,这增加了筛选或鉴定COVID-19相关病例的难度。
  • 《3月12日_青少年和青壮年中COVID-19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3-14
    • 1.时间:2020年3月12日 2.机构或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重庆大学三峡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滨州医科大学,郑州大学,莫纳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3.事件概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的研究人员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题为“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VID-19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的文章。研究人员从医院收集了46例年龄在10至35岁的COVID-19确诊患者的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流行病学和临床数据。同时,总结了几个关键的流行病学参数、无症状病例及其向家庭成员的传播以及入院时和治疗期间的临床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确诊的46例患者中,男性24例(52.7%),年龄在10岁到24岁之间的患者有14例(47.3%)。有症状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6.6天(95%CI 4.4-9.6),中位时间间隔为1.9天(95%CI 0.4-6.2),三例无症状病例已传播给其家庭成员。 入院时仅发现1例重症病例。入院时的常见症状是干咳(34例,91.0%)和发烧(29例,69.0%)。根据胸部CT显示,有近60%的患者表现出毛玻璃样阴影。3名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急性肾损伤。大部分患者(78.3%)在随访结束时出院。研究结论:青少年和青壮年COVID-19患者的潜伏期长,时间间隔短。在无症状的情况下会传播给其家庭接触者,该研究种很少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10.20032136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