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项目的可行性探讨》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 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3-03
  • 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如果全部实施,每年可从长江流域调水400~500亿m3到华北平原,以缓解华北地区的3~3.25亿人的水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第一阶段(调水200亿m3/年)建设,已于2002年或2003年开工(已在2002年12月开工。校译者注),需投入170亿美元建设资金(包括70亿美元的附属项目资金)。世界银行最近研究认为“该项目在经济上有较大效益”。但世界自然基金会却反对该结论,争议较大。笔者认为该项目在经济上投资昂贵,并需要移民30万人,调水价格也很难为农业所承担;但是,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正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化,而华北平原严重水短缺已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通过将当地灌溉用水重新配置并转让给生活和工业用户以及改善环境用水,实际操作是不可能的。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些矛盾,从这个意义(更多的是从政治上和实际需要出发)说,而不是严格从经济上或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中国政府决策实施此项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原文来源:http://www.cws.net.cn/Journal/nsbd/200401/05.html
相关报告
  • 《美日正在探索共同建设镓项目的可行性》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5-08-06
    • 转自全球技术地图 据business wire 8月4日消息,美国铝业公司与日本金属和能源安全组织(JOGMEC)、日本双日株式会社签订联合开发协议(JDA),探索在西澳大利亚的一家氧化铝精炼厂内共同建设镓项目的可行性,同时预计从2026年开始生产镓。澳大利亚美国铝业公司总裁 Elsabe Muller 表示,JDA 合作伙伴正在评估共建设施的可能性,以扩大镓的供应,镓是西澳大利亚氧化铝精炼工艺的现有副产品。双日金属资源和回收事业部首席运营官 Osamu Matsuura 表示,该项目有可能为日本半导体生产引入对全球下游加工和制造至关重要的供应选择。
  • 《民间资本参与中水供给的可行性及模式探讨》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4-03
    • 从我国的现实国情看,中水作为公共产品由民间资本参与供给,采取民间资本独立或与政府联合供给的形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巨大财政压力,而且其作为我国社会资本向公用事业投资的-种有益尝试,必将推动社会资本投资公共服务领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民间资本参与中水供给可分为独立供给模式和联合供给模式,联合供给模式中又分为BOT模式和TOT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