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提锂技术突破 我国锂资源供给更有保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2-24
  • 12月1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齐涛和朱兆武团队研发的多组分协同溶剂萃取—水反萃清洁提锂技术成功通过评审,为高镁锂比盐湖锂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了新途径。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加强工业示范,积极推广应用。

      没有一个盐湖提锂技术能够“包打天下”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子器件和储能技术的迅速发展,锂在新型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受到高度关注,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白色石油”。

      在高新产业的推动下,锂的消费飞速增长,我国锂消费增长尤为突出。以碳酸锂计算,我国的消费量由十年前的不足5万吨迅速增长到目前的20多万吨,消费量占全球的60%,年均增长超过20%,预计2025年的需求量将超过100万吨。

      “保证锂资源的供给对我国新能源战略的发展,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朱兆武研究员强调。

      锂生产主要来源于锂矿石和盐湖锂资源,我国探明的锂储量,以金属锂计算超过500万吨,约占世界锂总储量的7%,其中约85%的锂集中于盐湖卤水。

      然而,“占我国锂储量50%以上的青海盐湖锂资源镁锂比高,由于锂镁性质相近、分离困难,现有盐湖提锂技术成本高,我国锂盐生产长期依赖于进口锂矿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朱兆武研究员坦言。

      更重要的是,由于各个盐湖成分和组成都不尽相同,目前没有一个通用的盐湖提锂技术能够“包打天下”应用于所有盐湖锂资源的开发。朱兆武说,每个地区的盐湖都需要寻找和开发适合自身水质特性的提锂技术,因此盐湖锂资源开发还受到技术壁垒的制约影响。

      “高镁锂比盐湖提锂技术的成熟程度不及矿石提锂,因而锂生产量不足全国总产量的20%。”朱兆武说,同时传统溶剂萃取技术采用高浓度盐酸反萃,造成萃取剂降解损失、萃取过程乳化、设备腐蚀等问题,限制了这一技术路线的广泛应用。

      新技术推广将缓解我国锂资源供需矛盾

      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盐湖锂资源开发利用,基于二十多年的溶剂萃取研究基础,齐涛、朱兆武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出专门针对高镁盐湖的多组分协同溶剂萃取—水反萃清洁提锂技术。

      “这一技术具有萃取体系稳定、有机相无需再生直接循环利用、无酸碱消耗、流程短、产能大、工作环境好等优点,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朱兆武说道。

      他进一步解释道,与传统高酸反萃工艺相比,多组分协同溶剂萃取—水反萃清洁提锂技术单条生产线的碳酸锂实际产量提高了1倍以上,每吨碳酸锂的直接生产成本降低超过万元,节约和新增年利润可达数亿元,预计万吨级生产线年净利润将达10亿元以上。

      2021年4月,该技术在青海柴达木兴华锂盐有限公司开展了年产50吨氯化锂中试试验,截至目前,中试线连续稳定运行,运行时间超过7个月,超过预期的技术指标;2021年9月,成功启动千吨生产线,生产线实际产量超过1800吨/年,超过设计值1000吨/年的80%以上,已平稳运行3个月,运行状况良好;目前,青海柴达木兴华锂盐有限公司已经对原有的3条生产线完成了技术改造,全面采用这项新技术,年产量达到8000吨。

      “新技术提锂过程绿色、清洁、成本低,为高效利用我国盐湖锂资源、保障我国锂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朱兆武说,新技术适应性广,将有效缓解我国战略金属锂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设备及储能行业等重要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原料供应保障。

      朱兆武表示,未来合作企业将继续进行万吨级生产线技术改造,引领青海高镁盐湖锂资源高效、清洁利用产业发展。项目成果的规模化应用推动了我国盐湖锂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提升了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项目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将对青海地区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和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报告
  • 《盐湖提锂技术突破 我国锂资源供给更有保障》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1
    • 12月1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齐涛和朱兆武团队研发的多组分协同溶剂萃取—水反萃清洁提锂技术成功通过评审,为高镁锂比盐湖锂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了新途径。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加强工业示范,积极推广应用。 没有一个盐湖提锂技术能够“包打天下”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子器件和储能技术的迅速发展,锂在新型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受到高度关注,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白色石油”。 在高新产业的推动下,锂的消费飞速增长,我国锂消费增长尤为突出。以碳酸锂计算,我国的消费量由十年前的不足5万吨迅速增长到目前的20多万吨,消费量占全球的60%,年均增长超过20%,预计2025年的需求量将超过100万吨。 “保证锂资源的供给对我国新能源战略的发展,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朱兆武研究员强调。 锂生产主要来源于锂矿石和盐湖锂资源,我国探明的锂储量,以金属锂计算超过500万吨,约占世界锂总储量的7%,其中约85%的锂集中于盐湖卤水。 然而,“占我国锂储量50%以上的青海盐湖锂资源镁锂比高,由于锂镁性质相近、分离困难,现有盐湖提锂技术成本高,我国锂盐生产长期依赖于进口锂矿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朱兆武研究员坦言。 更重要的是,由于各个盐湖成分和组成都不尽相同,目前没有一个通用的盐湖提锂技术能够“包打天下”应用于所有盐湖锂资源的开发。朱兆武说,每个地区的盐湖都需要寻找和开发适合自身水质特性的提锂技术,因此盐湖锂资源开发还受到技术壁垒的制约影响。 “高镁锂比盐湖提锂技术的成熟程度不及矿石提锂,因而锂生产量不足全国总产量的20%。”朱兆武说,同时传统溶剂萃取技术采用高浓度盐酸反萃,造成萃取剂降解损失、萃取过程乳化、设备腐蚀等问题,限制了这一技术路线的广泛应用。 新技术推广将缓解我国锂资源供需矛盾 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盐湖锂资源开发利用,基于二十多年的溶剂萃取研究基础,齐涛、朱兆武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出专门针对高镁盐湖的多组分协同溶剂萃取—水反萃清洁提锂技术。 “这一技术具有萃取体系稳定、有机相无需再生直接循环利用、无酸碱消耗、流程短、产能大、工作环境好等优点,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朱兆武说道。 他进一步解释道,与传统高酸反萃工艺相比,多组分协同溶剂萃取—水反萃清洁提锂技术单条生产线的碳酸锂实际产量提高了1倍以上,每吨碳酸锂的直接生产成本降低超过万元,节约和新增年利润可达数亿元,预计万吨级生产线年净利润将达10亿元以上。 2021年4月,该技术在青海柴达木兴华锂盐有限公司开展了年产50吨氯化锂中试试验,截至目前,中试线连续稳定运行,运行时间超过7个月,超过预期的技术指标;2021年9月,成功启动千吨生产线,生产线实际产量超过1800吨/年,超过设计值1000吨/年的80%以上,已平稳运行3个月,运行状况良好;目前,青海柴达木兴华锂盐有限公司已经对原有的3条生产线完成了技术改造,全面采用这项新技术,年产量达到8000吨。 “新技术提锂过程绿色、清洁、成本低,为高效利用我国盐湖锂资源、保障我国锂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朱兆武说,新技术适应性广,将有效缓解我国战略金属锂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设备及储能行业等重要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原料供应保障。 朱兆武表示,未来合作企业将继续进行万吨级生产线技术改造,引领青海高镁盐湖锂资源高效、清洁利用产业发展。项目成果的规模化应用推动了我国盐湖锂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提升了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项目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将对青海地区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和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发挥重要作用。
  • 《技术取得新突破 盐湖提锂产业步入“快车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7
    • 西藏城投近日公告称,公司参股公司西藏国能矿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国能矿业”)两个盐湖提锂中试项目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会。其中一个中试项目首次在西藏地区实现卤水直接制备电池级碳酸锂,为西藏碳酸盐型盐湖锂资源的高效绿色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盐湖产业今年以来成为风口,在锂产品价格飙涨和技术进步的助推下,产业资本大举介入,盐湖产业迎来加速发展期。从盐湖中试项目看,原卤提锂成为主要方向。结合新型试剂的引入,盐湖提锂的效率将大幅提升,成本端亦有望进一步收窄。 历经波折 据统计,全球锂资源可分为盐湖资源和矿石资源两大类。其中,盐湖占60%,矿石占40%。从区域分布看,锂资源主要集中在澳洲、智利、中国和阿根廷,合计占比达95%。我国盐湖主要聚集于青海和西藏地区。 青海成为盐湖提锂的重要试验场。煅烧法和萃取法因受制于能耗环保而丧失竞争力,而吸附法和膜法则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察尔汗盐湖的高镁锂比条件下。 部分盐湖企业的产业化过程历经波折。业内人士指出,盐湖提锂项目一般的建设周期是1-2年,但建设过程遇到多种情况。比如,蓝科锂业的二期2万吨项目,受困于大股东盐湖股份的财务情况,产能建设拖延时间较长,蓝科锂业从成立到建成1万吨产能经历了7-8年时间;位于东台吉乃尔的青海锂业公司命运更加坎坷,从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开发技术到成立公司,期间几乎失败。盐湖所退出后由西部矿业集团“接棒”,后者继续推进产业化研发,前后历经8年时间。 西藏则面临较大的基础条件限制。青海盐湖的平均海拔在2600米附近,而西藏盐湖的平均海拔高达4400米,水电气、运输等方面也有一定困难。 渐入佳境 今年以来,盐湖提锂技术取得很大进展,产业资本大举介入,盐湖企业成为市场追逐的“香饽饽”。目前,青海盐湖卤水提锂技术逐步成熟,2020年青海盐湖碳酸锂产量约为3万吨。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将达到4万-5万吨。其中,以蓝晓科技和久吾高科为代表的“吸附+膜”技术路线应用最为广泛。 “目前,盐湖提锂技术成熟度已经达到70%-80%的程度,很多技术完全达到产业化水平,还有一些技术在不断完善。”久吾高科副总经理王肖虎表示,市场需求快速释放,碳酸锂价格持续走高,矿石提锂的产能没有随着需求而释放,对于盐湖提锂技术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倒逼提锂技术加快成熟。 在2020年以前,盐湖所产的碳酸锂部分应用于储能电池,并未大规模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是与中高端新能源车“绝缘”。上述情况正在得到改观。蓝晓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盐湖提锂技术不断升级、优化,锂盐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在后续精制工段增加“除硼”“除磁”装置后,可以将盐湖提锂产品提升至“电池级”标准,按照电池级产品价格进行销售。 王肖虎直言,在去年碳酸锂价格较低时,很多盐湖企业的工艺改造工作已完成,可以产出电池级碳酸锂。不过,制作高纯度电池级碳酸锂的过程会影响锂的综合收益率。“提锂企业要多增加淡水进行洗涤以获得更纯净的碳酸锂,但部分碳酸锂通过洗涤水就排掉了。现在碳酸锂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增加工艺、提升品质是可行的。” 技术进步 众多盐湖锂企主导的不同技术路线中试项目今年以来先后上马,部分完成并获得专家认可,产业技术进步提速。 近日,西藏城投参股公司国能矿业的中试项目,根据西藏盐湖的特点,通过“预处理-萃取-反萃-热解”等工艺流程,首次在西藏地区实现了卤水直接制备电池级碳酸锂。 据悉,前述新技术工艺流程中构建了“钙循环”“碳循环”“水循环”和“萃取体系循环”四个循环体系,使得能耗、物耗和水耗与其他技术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 对于原卤直接提锂的应用前景,王肖虎介绍,老卤提锂前期需要建很多盐田,将原卤进行多级的摊晒蒸发结晶,把氯化钠、氯化钾逐渐结晶出来,然后做成老卤进行提锂。而原卤提锂省去了摊晒的过程,提锂效率更高,并且可以快速释放产能。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西藏和南美的盐湖,西藏多为地表卤水,一般不太容易建设盐田,所以更适合采用原卤提锂技术。 “现在西藏有几个碳酸盐型盐湖,用传统的铝系吸附剂效果不及预期。公司开发的钛系吸附剂,可以在高碱性条件下直接脱附,对环境友好。”王肖虎表示,针对不同的盐湖,新型吸附剂的引入有望进一步改善提锂效率。 就在11月初,久吾高科与西藏矿业子公司扎布耶锂业签订年产100吨单水氢氧化锂中试科研项目。久吾高科称,本次扎布耶盐湖提锂中试装置是盐湖原卤直接生产电池级氢氧化锂的生产装置,通过此次中试实验的技术探索,掌握扎布耶盐湖卤水的提锂工艺,并验证制备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的技术可行性,为西藏矿业扎布耶盐湖万吨工业化项目的可行性以及设计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