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打算把非洲打造成“供氢站”》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03
  • 业界普遍认为,欧洲的目标是将非洲打造成“氢能补给站”,并质疑欧洲可能借此对非洲进行资源掠夺。

     

    日前,德国、埃及、阿联酋、毛里塔尼亚签署了一份价值高达340亿美元的氢能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投建一个装机10吉瓦的电解槽,旨在每年生产800万吨绿氢用于出口。

    事实上,这只是欧洲在非洲布局绿氢供应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此类合作日益增多。业界普遍认为,欧洲的目标是将非洲打造成“氢能补给站”,并质疑欧洲可能借此对非洲进行资源掠夺。

    欧非绿氢合作褒贬不一

    据《金融时报》报道,欧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生产1000万吨绿氢,并进口1000万吨绿氢。欧盟认为,通过和非洲结成“绿色联盟”,可以为实现自身绿氢目标提供更多便利,因为非洲拥有庞大待开发的风光资源。

    去年,欧盟与摩洛哥、埃及、纳米比亚签署协议,将帮助这些国家开发绿氢,并寻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向欧盟供应。欧盟还向肯尼亚、毛里塔尼亚和南非提供预算和技术支持,推动这些国家探索氢能开发机会。

    欧洲投资银行非欧盟顾问多纳尔·坎农表示,采用光伏发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制氢,可以取代化石燃料在钢铁、化工和航运领域的地位。“对这些难脱碳行业而言,绿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他称,“绿氢生产需要大量廉价可再生能源电力,所以阳光充沛的非洲是绝佳的清洁能源制氢地点,非洲完全有能力成为以最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绿氢的地区。”

    行业分析机构睿咨得能源清洁技术分析师拉杰夫·潘迪表示:“非洲无与伦比的矿产储量对电解槽生产至关重要,该地区惊人的可再生能源潜力,不仅有望改变能源流动,还会创造新的能源流动。”

    欧盟气候专员弗兰斯·蒂默曼斯甚至直言,非洲有望成为未来能源的发电站。

    然而,业界对于欧洲与非洲的绿氢合作褒贬不一,关于欧洲“目的不纯”的质疑声始终存在。非洲联盟指出,非洲拥有“非凡的绿氢潜力”,但如果要避免再次被殖民,并确保非洲民众能从氢能经济中受益,任何拟议项目都必须谨慎实施。

    据了解,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能源利用率很低,超过50%的人口生活在没有电的环境中。对此,欧盟委员会表示,欧洲的目标是与非洲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使双方共同受益是优先事项,在当地经济中建立绿氢项目将有助于“经济增长、社会和政治稳定、创造就业机会和工业化”。

    非洲绿氢生产优势明显

    睿咨得能源汇编的数据显示,非洲目前已经宣布的电解槽总装机量达到114吉瓦,其中61%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有关,而且大部分都是以出口欧洲为目标。

    在欧盟看来,非洲可以成为欧洲具有成本效益和可持续能源的来源。非洲大陆的低劳动力成本和可再生能源潜力一直吸引着欧洲,其中,埃及尤其受关注。

    据悉,埃及目前有21个绿氢项目正在筹备中,在非洲绿氢生产国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毛里塔尼亚因深水港地理位置接近欧洲,出口市场广阔,其绿氢项目也被业界广泛看好。

    欧洲投资银行指出,非洲有能力实现每年1万亿欧元的绿氢产值。研究发现,到2035年,非洲大陆每年可以生产5000万吨绿氢,生产成本不到2欧元/千克,这一价格被认为在经济上可行。

    英国极光能源咨询公司研究发现,进口绿氢将是欧洲采购清洁燃料的最佳选择,其成本要低于在欧洲大陆上生产绿氢。即便算上额外运输和调控成本,绿氢进口价格仍具有竞争力。预计到2030年,从摩洛哥向德国以液态形式运输氢,将是最具竞争力的选择,成本仅为4.99美元/千克。

    欧洲资源掠夺质疑难消

    不过,非政府组织欧洲企业观察站指出,欧洲与非洲达成的氢能合作更像是新殖民主义资源掠夺,欧洲为非洲设定绿氢目标,不管是成本、还是能源供应,都不现实,非洲的可再生能源应该用于满足当地能源需求和实现气候目标。

    “用水、融资、成本、运输……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南非智库非洲气候基金会能源转型分析师戈德瑞吉·鲁托姆吉警告称,“拟议中的许多项目都在严重缺水地区,电解水制氢会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和供水安全的压力。”

    非洲气候基金会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欧洲投资银行仅为非洲绿色基础设施提供了53亿欧元(约合57亿美元)的投资,这与实现大规模转型所需资金规模相差甚远,仅普及电力一项,非洲每年就需要320亿美元。

    今年初,欧盟委员会与非洲签署协议,承诺投资数百万美元用于绿氢生产,但据睿咨得能源调查发现,非洲已宣布的114吉瓦电解槽总装机中只有13兆瓦做出了最终投资决定。

    非洲绿色氢能联盟指出,到2050年,联盟6个成员国南非、纳米比亚、埃及、摩洛哥、肯尼亚和毛里塔尼亚,创建氢能经济将需要4500亿至9000亿美元投资。

    此外,将绿氢从非洲运到欧洲更是难上加难。戈德瑞吉·鲁托姆吉指出,与其将氢作为一个独立产品运输,不如使用氨或甲醇形式的载体燃料更有意义,但成本和安全问题都不容忽视。

    考虑到建立完整绿氢价值链所面临的挑战,欧洲在非洲的布局难言乐观。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数字化副总裁艾得瓦特·苏克坦卡表示:“氢能肯定会成为可持续经济的主角,但我们对于在非洲布局此类投资和项目仍然持观望态度。”业界普遍认为,欧洲的目标是将非洲打造成“氢能补给站”,并质疑欧洲可能借此对非洲进行资源掠夺。

    日前,德国、埃及、阿联酋、毛里塔尼亚签署了一份价值高达340亿美元的氢能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投建一个装机10吉瓦的电解槽,旨在每年生产800万吨绿氢用于出口。

    事实上,这只是欧洲在非洲布局绿氢供应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此类合作日益增多。业界普遍认为,欧洲的目标是将非洲打造成“氢能补给站”,并质疑欧洲可能借此对非洲进行资源掠夺。

    欧非绿氢合作褒贬不一

    据《金融时报》报道,欧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生产1000万吨绿氢,并进口1000万吨绿氢。欧盟认为,通过和非洲结成“绿色联盟”,可以为实现自身绿氢目标提供更多便利,因为非洲拥有庞大待开发的风光资源。

    去年,欧盟与摩洛哥、埃及、纳米比亚签署协议,将帮助这些国家开发绿氢,并寻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向欧盟供应。欧盟还向肯尼亚、毛里塔尼亚和南非提供预算和技术支持,推动这些国家探索氢能开发机会。

    欧洲投资银行非欧盟顾问多纳尔·坎农表示,采用光伏发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制氢,可以取代化石燃料在钢铁、化工和航运领域的地位。“对这些难脱碳行业而言,绿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他称,“绿氢生产需要大量廉价可再生能源电力,所以阳光充沛的非洲是绝佳的清洁能源制氢地点,非洲完全有能力成为以最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绿氢的地区。”

    行业分析机构睿咨得能源清洁技术分析师拉杰夫·潘迪表示:“非洲无与伦比的矿产储量对电解槽生产至关重要,该地区惊人的可再生能源潜力,不仅有望改变能源流动,还会创造新的能源流动。”

    欧盟气候专员弗兰斯·蒂默曼斯甚至直言,非洲有望成为未来能源的发电站。

    然而,业界对于欧洲与非洲的绿氢合作褒贬不一,关于欧洲“目的不纯”的质疑声始终存在。非洲联盟指出,非洲拥有“非凡的绿氢潜力”,但如果要避免再次被殖民,并确保非洲民众能从氢能经济中受益,任何拟议项目都必须谨慎实施。

    据了解,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能源利用率很低,超过50%的人口生活在没有电的环境中。对此,欧盟委员会表示,欧洲的目标是与非洲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使双方共同受益是优先事项,在当地经济中建立绿氢项目将有助于“经济增长、社会和政治稳定、创造就业机会和工业化”。

    非洲绿氢生产优势明显

    睿咨得能源汇编的数据显示,非洲目前已经宣布的电解槽总装机量达到114吉瓦,其中61%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有关,而且大部分都是以出口欧洲为目标。

    在欧盟看来,非洲可以成为欧洲具有成本效益和可持续能源的来源。非洲大陆的低劳动力成本和可再生能源潜力一直吸引着欧洲,其中,埃及尤其受关注。

    图片

    据悉,埃及目前有21个绿氢项目正在筹备中,在非洲绿氢生产国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毛里塔尼亚因深水港地理位置接近欧洲,出口市场广阔,其绿氢项目也被业界广泛看好。

    欧洲投资银行指出,非洲有能力实现每年1万亿欧元的绿氢产值。研究发现,到2035年,非洲大陆每年可以生产5000万吨绿氢,生产成本不到2欧元/千克,这一价格被认为在经济上可行。

    英国极光能源咨询公司研究发现,进口绿氢将是欧洲采购清洁燃料的最佳选择,其成本要低于在欧洲大陆上生产绿氢。即便算上额外运输和调控成本,绿氢进口价格仍具有竞争力。预计到2030年,从摩洛哥向德国以液态形式运输氢,将是最具竞争力的选择,成本仅为4.99美元/千克。

    欧洲资源掠夺质疑难消

    不过,非政府组织欧洲企业观察站指出,欧洲与非洲达成的氢能合作更像是新殖民主义资源掠夺,欧洲为非洲设定绿氢目标,不管是成本、还是能源供应,都不现实,非洲的可再生能源应该用于满足当地能源需求和实现气候目标。

    “用水、融资、成本、运输……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南非智库非洲气候基金会能源转型分析师戈德瑞吉·鲁托姆吉警告称,“拟议中的许多项目都在严重缺水地区,电解水制氢会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和供水安全的压力。”

    非洲气候基金会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欧洲投资银行仅为非洲绿色基础设施提供了53亿欧元(约合57亿美元)的投资,这与实现大规模转型所需资金规模相差甚远,仅普及电力一项,非洲每年就需要320亿美元。

    今年初,欧盟委员会与非洲签署协议,承诺投资数百万美元用于绿氢生产,但据睿咨得能源调查发现,非洲已宣布的114吉瓦电解槽总装机中只有13兆瓦做出了最终投资决定。

    非洲绿色氢能联盟指出,到2050年,联盟6个成员国南非、纳米比亚、埃及、摩洛哥、肯尼亚和毛里塔尼亚,创建氢能经济将需要4500亿至9000亿美元投资。

    此外,将绿氢从非洲运到欧洲更是难上加难。戈德瑞吉·鲁托姆吉指出,与其将氢作为一个独立产品运输,不如使用氨或甲醇形式的载体燃料更有意义,但成本和安全问题都不容忽视。

    考虑到建立完整绿氢价值链所面临的挑战,欧洲在非洲的布局难言乐观。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数字化副总裁艾得瓦特·苏克坦卡表示:“氢能肯定会成为可持续经济的主角,但我们对于在非洲布局此类投资和项目仍然持观望态度。”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5101.shtml
相关报告
  • 《德国汉堡欲打造欧洲绿色氢气中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7
    • 3月15日,从汉堡驻中国联络处获悉,汉堡经济与创新部(BWI)日前提出了绿色氢气进口战略,旨在到2030年将汉堡打造成为德国和欧洲的绿色氢气进口中心。 汉堡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中的三个城市州之一(柏林、汉堡、不来梅)。位于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的汉堡港是欧洲第二大港口和德国最大港口。 据悉,为实现气候目标,德国对气候中性的绿色氢气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而仅凭国内生产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为此,汉堡经济与创新部(BWI)日前提出了绿色氢气的进口战略。 该战略包括九条内容,旨在为汉堡港大规模进口氢气铺平道路。该战略的目标是帮助满足德国国家能源需求,并巩固汉堡作为氢气先锋的地位。为此,汉堡现在正在加大努力,力图成为欧洲绿色氢气的进口中心和综合能源价值链的典范。 汉堡经济与创新部长米夏埃尔·韦斯特哈格曼(Michael Westhagemann)在介绍该计划时表示,汉堡此前已经与苏格兰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该市正在寻求与澳大利亚、智利、丹麦、挪威或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等伙伴国加快进一步合作。 研究显示,预计到2030年时,德国的绿色氢气进口占比将达到40%至70%。在这一背景下,汉堡港将调整并扩建其进口基础设施。规划中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进一步扩大陆上和海上的基础设施,以及建设陆上专用管道。这些措施旨在支持当地工业的去碳化,并满足国家和欧洲的部分进口需求。韦斯特哈格曼强调说:“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通过汉堡这个进口港口来应对未来的氢气需求,并最终远远超越一目标。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还希望促进当地的氢能经济,确保现有产业的就业,并产生新的增值潜力。”
  • 《欧盟四国计划打造“欧洲的绿色发电厂”》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5-20
    • 欧盟成员国德国、丹麦、荷兰和比利时18日表示,它们希望到2050年将北海风力发电量提高10倍,以帮助欧盟实现气候目标以及避免使用俄罗斯的碳氢化合物。 报道称,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说,该计划的意义在于,这四个国家将“提供欧盟实现气候中性所需的全部海上风力(发电量)的一半以上”。她在丹麦西部埃斯比约港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说,增加发电量后的北海将成为“欧洲的绿色发电厂”。她还说:“设定愿景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让它成为现实。”与她共同出席记者会的还有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和比利时领导人亚历山大·德克罗。 据报道,这些国家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海上)风力发电量提高4倍,达到65千兆瓦,再到2050年提高10倍,达到近150千兆瓦。 他们说,150千兆瓦的海上风力发电量将为2.3亿户家庭提供电力。按目前市场上功率最大的风力涡轮机来算,上述发电量相当于1.5万至2万台风力涡轮机的发电量。 此间,欧盟委员会提出一项加快开发价值2100亿欧元(约合2200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的计划,此举旨在让欧盟尽快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