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研究团队已确定了新的药物靶点,这些靶点可用于治疗不同形式的色素性视网膜炎和其他遗传性视网膜疾病。通过使用先进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他们揭示了色素性视网膜炎疾病模型中共享的关键途径。
这项研究代表了理解不同视网膜变性中蛋白质组可能变化的重要进展。该研究由芬兰东大学(UEF)、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和渥太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并发表在《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上。
色素性视网膜炎(RP),是一组导致进行性视力丧失的遗传性障碍,由于其遗传多样性,长期以来一直是治疗上的挑战。然而,由UEF领导的这项新研究表明,无论潜在的突变是什么,都可以实现对所有形式该病有效的疾病修饰治疗。
研究人员证明,在不同形式的RP中,初始的杆状细胞退化后发生共享的病理过程,这为广谱治疗干预提供了可能性。
这项跨机构、多方法学的研究提供了对视网膜蛋白的全面分析,比较了三种遗传性视网膜退化的小鼠模型与健康的野生型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