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激光冷却的中性等离子体》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魏韧
  • 发布时间:2019-06-27
  • 赖斯大学的物理学家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激光冷却的中性等离子体,为模拟超密态恒星创造了可能性。这项研究结果涉及激光冷却云的快速膨胀等离子体新技术,其温度比深空温度低约50倍。

    莱斯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Tom Killian认为,物理学家实现新物质的激光冷却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目前尚未有人预测激光冷却原子和离子是否会引发世界上最准确的时钟或量子计算的突破。

    等离子体是电子和离子的导电混合物,它是物质的四个基本状态之一。但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不同,等离子体往往存在于非常炎热的地方,如太阳表面或闪电。

    Killian解释了研究强耦合等离子体的难度,在强耦合等离子体中,粒子之间的电相互作用能量比其随机运动的动能更多。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相互影响的离子,并根据相邻的位置重新排列,这就是强耦合。我们无法在自然发生的地方研究强耦合等离子体,激光冷却中性等离子体可以实现在实验室中制作强耦合等离子体,以便我们可以研究它们的特性。通过研究激光冷却的中性等离子体,该团队希望回答在高密度和低温的极端条件下物质如何表现的基本问题。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超级等离子体中强耦合的影响,例如,它改变了热量和离子通过等离子体扩散的方式。他们希望其可以进一步改进强耦合天体物理等离子体模型,探索新的科学发现。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techeuropa.eu/laser-cooled-neutral-plasma-super-dense-stars/91976/
相关报告
  • 《PPPL研究人员在融合设施中展示了第一个热等离子体边缘》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7-07-17
    • 面对磁约束聚变能的两个主要问题使得容纳融合反应的装置的壁能够通过高能粒子的轰击而存活,并且改善反应所需的等离子体的约束。在美国能源部(DOE)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上,研究人员发现,涂有托卡马克墙壁的锂 - 轻质银色金属可以在两个方面取得进展。 锂电池实验(LTX)的最新实验是首次利用液态锂完全包围等离子体的设备,表明锂涂层可以产生一直保持恒定的温度,从等离子体的热中心核心到正常冷却的外边缘。研究结果证实,预测高边缘温度和恒定或几乎恒定的温度曲线是由于锂能够使杂散等离子体颗粒从托卡马克的墙壁上踢或回收冷气体回到等离子体的边缘。
  • 《测量等离子体波》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魏韧
    • 发布时间:2021-03-19
    • 基于等离子体的加速技术有望实现新一代功能强大且紧凑的粒子加速器。但是,要应用这项新技术,还必须克服各种困难。特别是要实现对加速过程本身的精确控制。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的研究人员利用创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成功测量了加速中的等离子体尾波。他们的方法能以飞秒级(十亿分之一秒的百万分之一秒)的分辨率来确定有效加速场的形状,从而可以详细研究加速过程,并为控制和优化未来的等离子体加速器打下基础。 等离子体是一种被剥离了电子的分子气体。高能激光或粒子束可以迫使这些自由移动的等离子电子振荡,从而产生强电场,加速带电粒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DESY的FLASH Forward设备将电子束以接近光速发射到等离子体中。研究人员解释说:“在电子束的后面形成等离子体电子尾流,另一个电子束就可以在此尾流中冲浪,并在此过程中被加速:就像滑水者在小船的尾流中滑行一样。这就是该技术也被称为等离子尾波加速的原因。” 等离子体尾流产生的加速度可能比目前使用的最强大的传统设备的加速度大一千倍。科研人员解释说:“要实现最高加速度,电子束和尾流必须精确地彼此协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能够精确地测量尾流的形状,但由于其只有千分之几毫米长,因此极具挑战性。” 该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方法,利用加速的电子本身来揭示等离子体尾流加速场的形状。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使电子束通过曲柄式磁压缩系统旋转。然后横插入一块金属片,部分电子就会从电子束上脱离。最后,电子束再次旋转回原位。由于部分电子缺失,输出电子束的最终能谱发生了改变,从而可以推断出移除部分电子束位置的加速场强度。如果将电子束切得足够薄,则可以用飞秒的瞬时分辨率确定等离子体尾流中有效加速场的轮廓。在实验中,该团队能够实现15飞秒的分辨率——相当于尾流中大约千分之五毫米的空间分辨率。研究人员认为,甚至可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利用这项技术,可以详细研究各个实验组件与加速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有助于详细了解和优化等离子体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