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梅毒与淋病疫情分析报告》

相关报告
  • 《中国2006--2009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分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07-09
    • 目的 分析近年来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09年15~24岁年龄组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信息和2006-2009年连续开展监测的国家级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的监测数据.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是在每年监测期内,选择所在地区大学、大专、职高和中专的在读学生,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开展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自填式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和梅毒;每个哨点每年监测样本量约为800名.结果 2006-2009年历年报告的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呈上升趋势,历年报告数占当年报告总数的比例亦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39%、0.50%、0.83%和1.02%.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2006、2008和2009年开展监测的6个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中,监测对象有过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4.3%、4.5%和6.1%;最近一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0.3%、0.2%和0.3%;最近一年发生过男男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0.7%、0.2%和0.2%;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均为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中位数)分别为49.0%、75.0%和80.5%;最近一年接受过干预服务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44.2%、54.3%和50.2%.结论 近年来青年学生的HIV/AIDS报告数有所上升,但HIV感染率总体维持在低水平.该人群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部分青年学生有商业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等危险行为.
  • 《2019年1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31
    • 2019年11月(2019年11月1日0时至11月30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70999例,死亡2531人。其中,甲类传染病中鼠疫报告发病4例,无死亡报告,霍乱报告发病1例,无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21种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92854例,死亡2522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以及猩红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   同期,丙类传染病中丝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10种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78140例,死亡9人。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1%。     附件:2019年1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