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肾癌基因组中突变暴露的地域差异》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06
  • 2024年5月1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基因组流行病学处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Geographic variation of mutagenic exposures in kidney cancer genomes的文章。

    许多癌症类型在发病率上的国际差异表明,传统流行病学尚未发现的致癌物质暴露对癌症负担有重大影响。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肥胖、高血压和吸烟是风险因素,但它们并不能解释其发病率的地域差异。通过对不同发病率人群的癌症基因组进行测序,并检测体细胞突变模式的差异,可以推断其根本原因。

    该研究对来自 11 个不同发病率国家的 962 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进行了测序。不同国家的体细胞突变情况各不相同。在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泰国,马兜铃酸化合物的突变特征出现在大多数病例中,但在其他地方却很少见。在日本,70%以上的病例中发现了原因不明的突变特征,但在其他地方则不到 2%。还有一种原因不明的突变特征无处不在,但在肾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突变负荷较高。已知的吸烟特征与烟草消费有关,但没有任何特征与肥胖或高血压有关,这表明这些风险因素是由非突变机制引起的。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存在多种地理位置不同的致突变暴露,这些暴露可能会影响数千万人,并说明了通过大规模全球癌症基因组学研究对癌症致因进行新认识的机会。

相关报告
  • 《Cell | 灵长类动物基因组的结构变异和反复突变区域》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13
    • 2024年2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毛亚飞课题组在Cell 期刊上发表题为Structurally divergent and recurrently mutated regions of primate genome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比较分析了人类和8个非人灵长类基因组,发现了多个与疾病相关的风险遗传位点。该工作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结构生物学和单细胞转录组学等交叉学科手段,系统性地发现了与人类精神分裂症、精子生成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等相关复杂基因组结构变异片段。 在这项研究中,该课题组利用高质量灵长类基因组数据,绘制了灵长类简单结构变异图谱,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多个人类特有的结构变异,并解析了这些结构变异可能致病的遗传基础。课题组进一步利用新的图形化比对方法发现了多个灵长类基因组上的结构多变区,揭示了与人类精神分裂症相关的C4单倍型和选择压力。同时,该研究首次深入解析RGPD基因家族演化历史,阐明了片段重复在灵长类演化和人类疾病中的重要生物学意义。最后,该课题组重点研究了生物医学模式动物狨猴的基因组,发现了多个狨猴特有的基因组结构,并利用全长转录组和单细胞转录组等解析了狨猴特有重复基因在大脑不同亚细胞群中与人类的差异,为后续以狨猴作为生物医学模式动物的相关研究打下了坚实的遗传基础。
  • 《利用CRISPR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对植物基因组编辑突变进行基因分型》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10-12
    • 尽管在基因组编辑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准确检测由序列特异性核酸酶引起的突变仍然是植物尤其是多倍体植物的一个挑战。当突变频率低或需要筛选大量群体时,有效的检测方法尤其重要。本文应用纯化的CRISPR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切割PCR产物用于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水稻的基因组编辑突变检测。结果表明,该突变检测方法比Sanger测序方法更灵敏,比PCR/RE方法更适用于无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检测。我们还证明了这种检测方法在小麦基因组编辑中特别有用,因为目标位点常常被单核苷酸多态性所包围。利用该筛选方法,我们还可以检测纯化的TALEN蛋白诱导的外源游离DNA TAGW2突变。最后,我们表明,部分碱基编辑突变也可以使用高保真SPCAS9变异体或FNCPF1检测。PCR/RNP法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组编辑突变的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