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科学:深海工程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应用前瞻》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 李娜娜
  • 发布时间:2025-07-01
  • 随着“三深”(深空、深海、深地)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深海工程与深空探测存在诸多技术联系,研究深海工程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应用将有利于助力“三深”技术发展。

    本文从对比深空与深海环境特征角度出发,揭示了深海工程与深空探测技术在压力、温度适应性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进一步分别从结构安全性、复杂作业技术与装备、无人智能化与载荷小型化、试验场建设等方面展开了前瞻性探索。分析发现,地外空间物理特征的多样性十分突出,部分热点星球的空间环境与深海环境存在较强的相似性,具体体现在压力及腐蚀环境等方面,这使得深海结构物的设计与防腐技术具备向深空探测领域的移植性;同时深空探测对于装备的复杂控制、无人自动化程度需求与深海装备的目标是一致的,具体的装备研制技术具备互换基础;海底火山区以及南极冰下湖存在非常明显的类地外空间特征,面向深空探测具备建立试验场的环境条件,可作为未来深海试验场以及深空探测新型试验技术的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随着深海与深空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技术互换以及跨域应用已经显现出较高的可能性,将深海工程技术充分地应用于深空探测领域,将助力我国深空探测装备更快发展。

  • 原文来源:张浩,巴好亮,叶聪,等.深海工程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应用前瞻[J].中国工程科学,2025,27(02):159-171.
相关报告
  • 《深海工程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应用前瞻》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6-10
    •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科学》2025年第2期,探讨了深海工程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应用前景。研究指出,深海与深空环境在压力和温度适应性方面具有相似性,这为深海技术向深空探测的移植提供了可能。文章从结构安全性、复杂作业技术与装备、无人智能化与载荷小型化、试验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发现,部分地外星球的环境特征与深海环境有较强的相似性,尤其是在压力和腐蚀环境方面。例如,海底火山区和南极冰下湖的环境条件可模拟部分地外空间的特征,为深空探测提供试验场。这些环境条件使得深海装备的设计和防腐技术具备向深空探测领域移植的可能性。此外,深海和深空探测对于装备的复杂控制和无人自动化程度的需求一致,具体的装备研制技术也具有互换基础。随着各国深空探测活动的推进,人类对地外资源的探索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针对火星、金星等具有资源开发潜力的星球。研究表明,这些星球的极端环境条件与深海装备设计中所面临的挑战类似。因此,深海工程领域的既有成果对未来深空探测器的研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综上所述,深海工程技术与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互换和跨域应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将深海技术充分应用于深空探测将助力我国深空探测装备的快速发展,并促进未来深空探测科学目标的多元化发展。
  • 《中国科协发布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8-17
    • 为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抓住科技创新突破口,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经过网络初评投票、复审评议和终审评议,8月15日,中国科协在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发布了 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科学问题和10个对技术和产业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难题。 10个前沿科学问题为: 冠状病毒跨种传播的生态学机制是什么? 引力波将如何揭示宇宙奥秘? 地球物质是如何演化与循环的? 第五代核能系统会是什么样子? 特种能场辅助制造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如何推动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发展? 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中医药机制是什么?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如何优化变化环境下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状态? 如何建立虚拟孪生理论和技术基础并开展示范应用? 10个工程技术难题为: 如何开发新型免疫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新途径与新技术? 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一体化设计为何成为空天技术新焦点? 如何实现农业重大入侵生物的前瞻性风险预警和实时控制? 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如何防范重大电磁威胁? 硅光技术能否促成光电子和微电子的融合? 如何解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缺陷在线检测难题? 无人车如何实现在卫星不可用条件下的高精度智能导航? 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电解水制氢生产中实现“大规模”“低能耗”“高稳定性”三者的统一? 如何突破进藏高速公路智能建造及工程健康保障技术? 如何突破光刻技术难题? 在推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不断提出、判别科技重大问题及其优先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科协发挥科学共同体在学术上的引领作用,引导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前沿、把握国家战略需求、研判趋势、识别重大问题,找准关系根本和全局的重大科学问题。自2018年以来,中国科协组织全国学会及学会联合体开展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征集活动并向公众发布,三年共评选、发布了100个难题。2020年的征集发布活动共征集到103家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企业科协提交的490个问题难题,1.88万余名院士、专家、一线科技工作者参与。 据悉,中国科协将以重大问题发布强化学术引领,承担科技共同体的价值使命,坚持尊重科学家对科学前沿的敏感性和探索精神,重视发挥跨界学术交流孕育创新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中国科协引导、全国学会主导、知名科学家领衔、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联合国际科技组织支持”的科技重大问题凝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