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农民利益 保障粮食安全》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8-05-22
  • 眼下,危及世界粮食安全的“米荒”正在全球蔓延。“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世界37个国家正面临着粮食危机。在过去一个月中,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生了与粮价上涨有关的骚乱,有国家甚至开始部署军队以防止人们从田间和仓库哄抢粮食”(据中新网4月11日电)。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对国内粮价上涨乃至供应问题不可能不引起担忧,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自古即有“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重”的古训,对粮食安全关注历来就是政府施政重心之一。
  • 原文来源:http://www.agri.gov.cn/jjps/t20080425_1024723.htm
相关报告
  • 《粮食主产区更应保障粮食安全》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8-06-02
    • 近几年来,山东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大市的主管部门,时刻牢记使命,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政治责任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取得新的明显成效。2007年粮食总产552.4万吨,居全省第一,增长4.7%,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我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 《深化体制改革保障粮食安全》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xinning
    • 发布时间:2014-11-26
    •     “我国农业面临着许多复杂问题,但必须从实际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认真研究解决。”11月22日,在出席“中国经济安全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60周年院庆时,人大校友——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复杂深刻的问题,需要审慎研究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问题、新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60周年院庆以联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第五届“中国经济安全论坛”的形式开展。论坛把“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挑战及对策”作为主题。陈锡文在论坛上指出,国际粮食价格的“天花板效应”和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地板效应”将使得采用农业补贴的政策性手段保障粮食安全的空间被持续压缩,压力会越来越大。此外,环境生态恶化、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以及经济新常态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都构成了对粮食安全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陈锡文认为要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市场调节作用,同时要在补贴的方式上,充分考虑土地流转因素的影响,进行更明确的界定和细致的规定,以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和农业科研的激励机制改革。     本届论坛议题包括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挑战、粮食价格形成与调控机制以及粮食安全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土地流转和国际农产品贸易等重大议题背景下的战略选择。除陈锡文外,人大农经系78级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三农”发展组组长顾益康也在大会作了主报告,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围绕以上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论坛期间同时举办了首届“中国农业产经30人论坛”暨中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和第二届北京青年农经学者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自1954年建立原农业经济系以来,一直都是全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农”问题研究学系,培养了大批“三农”人才,为国家“三农”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