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转录-复制冲突导致对 PARP 抑制剂敏感性》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24
  • 2024年3月20日,日内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Transcription–replication conflicts underlie sensitivity to PARP inhibitors的文章。该研究阐明了PARP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在用于治疗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和卵巢癌患者中。他们发现,抑制剂能阻断PARP蛋白的两种特定活性,通过阻断其中一种,对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就能得到维持,同时还能不影响健康细胞的功能,研究人员旨在帮助改善这些疗法的治疗疗效。

    尽管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损伤会破坏我们的DNA,但由于高效修复系统的存在,我们的细胞中的基因组尤为稳定,在编码修复蛋白的基因中就有BRCA1和BRCA2(BReast CAncer 1 和2的简写),其会参与到DNA双螺旋的断裂中,这些基因中突变的存在(大约每1000名女性中就会有2名)会导致受损的DNA无法被修复,从而就会大大增加机体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对于男性而言则会增加其患前列腺癌的风险。PARP抑制剂用来治疗这些类型的癌症大约15年时间了,PARP蛋白能检测DNA双螺旋中的断裂或异常结构,随后其会短暂地吸附在DNA上并合成一条糖链,并以其作为警报信号来招募参与DNA修复的蛋白质。

    基于PARP抑制剂的疗法能阻断这些活性并将PAPR蛋白捕获在DNA上,这样就不会出现诱发DNA修复的警报信号了。然而事实证明,这种疗法对于诸如癌细胞等快速生长的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因为癌细胞会产生太多的突变且并没有时间进行修复,因此其注定会发生死亡。但我们的机体也是快速生长的健康细胞的宿主,比如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来源),其能作为附带的受害者,也会被抗PARP疗法大量破坏。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抗PAPR药物杀死细胞(癌变或非癌变)背后的分子机制。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Thanos Halazonetis等人就解析了PAPR抑制剂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他们利用两种类型的PARP抑制剂,其同样能阻断PAPR的酶活性(即作为警报信号的糖链的合成),但并不会以相同的强度将PAPR困在DNA上,随后研究者观察到,这两种抑制剂能以相同的效率来杀灭癌细胞,但能将PAPR与DNA进行弱结合的抑制剂要对健康细胞的毒性小得多。

    PARP疗法的第二种活性则会导致DNA上的PARP紧密结合(捕获),从而就会导致需要被细胞修复的DNA损伤的出现,但这种修复并不是由BRCA修复蛋白所介导的,因此,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会被杀死。研究者发现,对酶类活性的抑制或许足以杀死癌细胞,而当PAPR与DNA强烈结合时,这种捕获也会杀死正常细胞,而这或许是由这些药物的毒性引起的。

    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更安全的PAPR抑制剂,从而抑制PARP的酶活性且不会将其困在DNA上。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抑制PAPR的酶类活性或许足以在同源重组缺乏的情况下达到治疗疗效。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217-2
相关报告
  • 《Science子刊:重大进展!抑制ZEB1让KRAS突变癌症对MEK|抑制剂敏感》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3-18
    • 2019年3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一种细胞身份开关保护一种促进癌症的遗传途径免受靶向治疗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3月13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ZEB1 suppression sensitizes KRAS mutant cancers to MEK inhibition by an IL17RD-dependent mechanism”。论文通讯作者为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胸/头颈医学肿瘤学副教授Don Gibbons博士。 通过研究肺癌细胞系和肺癌小鼠模型,Gibbons及其团队展示了KRAS驱动的肺癌细胞如何通过将稳定的静止细胞转化为一类可迁移的与胚胎发育相关的抗性细胞。他们还发现了一种药物组合逆转这种细胞转变,并恢复了对靶向治疗的敏感性。 大约30%的癌症具有KRAS的活化突变,这种突变通过一种称为MAPK的信号通路触发肿瘤起始和进展。尽管KRAS本身没有被药物成功地攻击,但是已开发出攻击MEK的靶向治疗,其中MEK是KRAS在促进癌症的MAPK级联事件中触发的下游蛋白之一。 Gibbons说,“MEK抑制剂已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临床环境中进行了试验,但是效果并不好。它们并没有一直对KRAS突变患者有效,其中的原因仍然是不清楚的。” 触发上皮细胞转变为危险的间充质状态 一系列细胞系实验和体内筛选显示肿瘤中的某些细胞(即上皮细胞)具有突变的KRAS和活化的MAPK信号通路,这使得它们可能容易受到MEK抑制。这些上皮细胞不能迁移并发挥特定功能。 第二组实验确定MAPK信号通路受一种称为ZEB1的蛋白的调节,其中这种蛋白在存在KRAS突变的情况下抑制IL17RD蛋白,从而关闭这种信号通路。ZEB1表达将上皮细胞转变为一种不同的细胞类型---间充质细胞(mesenchymal cell)。 Gibbons解释道,这种类型的间充质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通常是活跃的。鉴于胚胎干细胞产生发育中的胚胎所需的所有细胞类型,上皮细胞呈现间充质特征,以肺细胞为例,这允许呈现出间充质特征的肺上皮细胞在迁移后与其他的肺细胞连接在一起。一旦到达目的地,这些细胞恢复上皮特征,保持原位,从而形成肺部这个器官。 Gibbons说,“间充质细胞具有很高的迁移和浸润能力,这是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的正常功能。这种称为上皮-间充质转换(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过程已知在肿瘤产生和进展过程中受到激活。” 这种在成体细胞中启动胚胎过程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直与癌症进展和转移有关,也是Gibbons实验室的一个研究重点。 Gibbons说,“你需要具有正常功能的分化良好的上皮细胞,无论它们是肾细胞、肺细胞还是乳腺细胞,它们都具有功能,而且功能很明确。突然间,你开启一组特定的EMT基因,如今,这些细胞的行为就像一个5岁小孩的细胞而不是成年人的细胞,这是因为它们不再以同样的方式受到调节。它们迁移了,开始以一种不典型的方式行事。这就是癌症的缩影。” 当用MEK抑制剂治疗具有上皮或间充质类型的KRAS突变肺癌肿瘤的小鼠模型时,间充质细胞从一开始就具有抗性。上皮细胞最初反应良好,但是80%以上的肿瘤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抗性。 Gibbons说,“那些产生抗性的肿瘤经历了强劲的EMT转换。” 逆转EMT,恢复MAPK 之前由其他实验室开展的研究已表明一类称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的药物能够逆转EMT,从而使得间充质细胞恢复为上皮细胞。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用HDAC抑制剂处理抗性细胞可抑制ZEB1,逆转EMT并恢复MAPK活性,从而让肿瘤对MEK抑制剂敏感。重要的是,HDAC抑制剂和MEK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急剧缩小小鼠中的肿瘤。 对人类肿瘤的几个大型数据集的分析证实ZEB1与MAPK信号通路活性的衡量指标呈负相关。 Gibbons团队正在开展利用联合治疗攻击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研究。Gibbons说,“间充质细胞即使具有突变的KRAS,也对MEK抑制剂不敏感。如果它不是通过MAPK进行信号传导,那么突变的KRAS通过什么进行信号传导?它的存活依赖于什么?” 未来的研究还侧重于将MEK抑制剂与激活对肿瘤免疫攻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结合。免疫疗法已对肺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可能改变细胞对MEK治疗的抵抗力的动态变化。
  • 《利用Jak抑制剂有望清除HIV病毒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7-12-26
    •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一类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抗炎药物可能能够“清除”HIV感染者中被这种病毒感染的免疫细胞库(即HIV病毒库)。 当培养来自HIV感染者的免疫细胞时,研究人员发现抗炎药物托法替尼(tofacitinib)和鲁索替尼(ruxolitinib)可阻断被感染的细胞产生HIV,从而将这种病毒传播给邻近的细胞,并清除这种病毒库。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12月21日发表在PLoS Pathoge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Novel mechanisms to inhibit HIV reservoir seeding using Jak inhibitors”。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Rafick-Pierre Sékaly博士说,“治愈HIV感染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HIV病毒库。有非常少量的免疫细胞让这种病毒整合到它们的基因组中。这些免疫细胞完全不被免疫系统检测到,这是因为HIV处于潜伏状态。但是一旦你停止治疗,那么这种病毒就会重新激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利用Jak抑制剂处理这些免疫细胞,那么你就能够清除这些HIV病毒库。” 这项新的研究涉及37名HIV感染者,不过这些感染者都通过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对体内的这种病毒进行控制。这些感染者体内的残留HIV病毒库大小---HIV整合到基因组中的免疫细胞数量---与这些免疫细胞中的Jak酶活性相关联。这项研究提示着阻断Jak酶实际上可能会导致HIV病毒库枯竭。实验室实验证实Jak抑制剂阻止HIV传播到附近的健康细胞中。 Jak抑制剂阻断在某些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中受到异常调节的至关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在阻断这些促炎性细胞因子中,Jack抑制剂将炎性状态恢复到未患上炎性疾病的人体中观察到的“正常”水平。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Jak抑制剂的一种关键的安全特征是它们不是一种全身性免疫抑制剂,而是一种免疫调节剂。Sékaly说,“我们的结果展示了Jak抑制剂如何不会阻止HIV病毒库中的免疫细胞对新的感染作出反应。” 这些研究人员证实Jak抑制剂并不阻断对HIV产生的功能性免疫反应,或者说正常的免疫细胞功能。这种作用机制是独特的,这是因为这些Jak抑制剂对被HIV感染的免疫细胞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不同于用于移植的全身性免疫抑制试剂,后者会抑制全身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功能性免疫力下降。 鉴于Jak在被HIV感染的免疫细胞中是过度活跃的,Jak抑制剂能够特异性地靶向这些免疫细胞中的炎性细胞因子,从而阻止这些炎性细胞因子活化这些被感染的免疫细胞和传播HIV到附近的细胞中。HIV需要免疫细胞活化才能够高效地复制。利用Jak抑制剂阻断被HIV感染的免疫细胞中至关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从而创造了一种让这种病毒不能够复制的环境,这是因为它不能够正确地激活免疫细胞。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允许Jak抑制剂阻断被感染的免疫细胞中的病毒复制,降低作为HIV病毒库的免疫细胞(Bcl-2等关键的标志物下调表达)的寿命,而且阻断这种病毒库扩大。 Gavegnano说,“我们正在严格地评估Jak抑制剂对阻止细胞培养物、动物模型和人体中的HIV根除的关键事件的影响。我们也在仔细地监控它们的安全性,从各个角度评估它们是比较重要的,以确保我们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迄今为止,我们的数据为仔细地探究Jak抑制剂治疗HIV适应症提供了理由。我们期待理解阻断被HIV感染的免疫细胞中的残余炎症如何能够影响治愈HIV感染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