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光伏的拐点近了》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30
  • “反内卷”出来之后,光伏终于开始反弹了。

    自6月27日以来,光伏ETF上涨了13%。隆基绿能、通威股份、TCL中环等为代表的光伏巨头也纷纷上涨。要知道,这些企业的上半年业绩仍处于亏损之中。

    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光伏业内,都对光伏走出底部又有了新的预期。此外,产业链的数据也给“反内卷”带来了支撑。据Infolink数据,硅料、硅片价格也止跌回升,分别上涨了20%、20.83%。

    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光伏的拐点真的要出现了吗?

    恰在此时,2025 年 7 月 24 日至 25 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山西大同举办了 “光伏行业 2025 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这将给光伏行业的后续发展给出了参考。

    一、举步维艰

    对于2025 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总结为举步维艰。

    在制造端,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产量已经出现了分化,终于出现了收缩的迹象。

    具体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为 59.6 万吨,同比下降 43.8%;硅片产量 316.0GW,同比下降 21.4%。然而,电池片、组件产量增速仍保持在15%以下的正增长。

    作为上游环节,产量下滑这对正处于产能过剩的光伏行业,无疑是个利好,但依旧无法阻挡产品低迷的价格。

    在价格端,据CPIA统计,各环节主流型号产品的平均价格与 2020 年以来的最高价格相比,跌幅惊人,分别降低了 88.3%、89.6%、80.8%、66.4%。如此大幅度的价格下跌,也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让企业的困境愈发明显。

    2025 年一季度,仅 31 家 A 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整体净亏损就达到 125.8 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加 274.3%。要知道,2018 年全行业 20 家上市公司的亏损总额也才 87.4 亿元。

    然而,光伏市场很难出现高速的增长。

    在需求方面,国内市场的表现相对亮眼。2025 年1-6 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 212.21GW,同比增长 107%。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还是在上半年国内光伏抢装的背景下取得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若没有抢装的支撑,国内市场的表现可能会更为平淡。

    光伏出口方面,则喜忧参半。2025 年 1-6 月,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下降 7.5%、增长 74.4% 和下降 2.82%。而从出口额来看,光伏产品出口额已经连续两年同比下降,1-6 月出口额同比下降 26%。

    因此,要打破这种内卷的局面,去产能和控产能势在必行,而且必须从上游源头着手。

    6月29日,人民日报发文《在破除 “内卷式” 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明确点名光伏组件的内卷式竞争,这无疑吹响了光伏的号角。

    在此次大同研讨会上,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表示,近年来多晶硅综合能耗持续降低,目前正在推进修订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

    现行的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1 级、2 级、3 级标准分别为≤7.5kgce/kg、8.5kgce/kg 和 10.5kgce/kg,拟修订后对应标准调整为≤5kgce/kg、6kgce/kg 和 7.5kgce/kg,其目的就是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破解光伏行业的内卷,仅仅依靠去产能还远远不够,提升市场需求同样是关键所在,而拓展应用场景则是拉动需求的重要途径。

    近日,雅下水电工程的开工,为破解行业内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雅下水电工程总投资额高达 1.2 万亿元,按 15 年建设工期估算,年均投资额 800 亿元。其总投资额和年均投资额分别约为长江三峡工程的 13.3 和 15.1 倍。

    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必然会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不仅对钢铁等行业的内卷缓解有直接作用,对光伏行业来说,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

    在水电工程建设及后续的运营过程中,光伏可以与水电实现互补,在工程周边区域建设光伏电站,既能提供清洁电力,又能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这无疑会增加对光伏的需求。

    除了雅下水电工程,国家层面也在积极布局,为光伏行业拓展市场空间。

    2025年6月份,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 (2025-2030 年)》,规划到 2030 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 2.53 亿千瓦。

    此外,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加快 “沙戈荒” 大型风光基地建设。

    那么,这 2.53亿千瓦的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对当前产能过剩的光伏行业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按照行业常规估算,每 GW 光伏装机大约需要多晶硅2000 吨、硅片 4GW、电池片 3.6GW、组件3.4GW。以此计算,2.53 亿千瓦(253GW)的新增光伏装机,仅多晶硅的需求就将达到 50.6万吨。

    而2025年上半年,我国的多晶硅产量为59.6万吨。

    从数据来看,会给多晶硅的过剩带来一定的缓解,但不足以扭转。同时,这也会带动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全产业链的需求增长。

    除了上述大型工程和规划,“光伏 +” 的多元化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在此会议上,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伏+零碳园区、光伏+绿色算力等被重点提出。

    目前来看,自反内卷定调以来,光伏行业正在打出组合拳,控产能及拓场景来提升需求。当下,控产能已经出现效果,价格已经企稳,剩下就看需求能否起量。

    妙投认为,尽管光伏行业还未走出真正的底部,但光伏的供需平衡点越来越近了。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91963-1.html
相关报告
  • 《工信部:光伏“破内卷”!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05
    • 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文件指出,2025-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文件提到,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围绕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和重点产业集聚区,因地制宜推动差异化、特色化有序发展,科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向世界级迈进。落实《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发挥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引导作用,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文件,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等政策联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重点行业监测预警和风险提示,有序调整产业规模。
  • 《疯狂内卷,光伏型材狂飙不止!2023年产量大增60%!》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14
    • 光伏铝型材成为增长点 产能扩充迅速或加剧竞争 2023年国内装机需求强劲,三季度主流铝边框、铝支架型材企业开工率维持高位,预计2023年光伏型材产量约为401万吨,同比增加63.67%; 其中铝制光伏支架年产量为134.60万吨,同比增加72.42%; 铝制光伏边框年产量为266.40万吨,同比增加59.59%,预计未来依旧保持双位数增长。 (铝制光伏支架年产量=国内分布式装机量* 支架单耗+ 铝制支架出口量,据笔者调研统计,2023年分布式新增装机量达94GW,其运用铝支架单耗为1.3万吨/GW。) 今年光伏型材对整体型材行业起积极拉动作用,主要系新能源板块快速发展,前景受到广泛认可,产能扩充迅速,叠加硅价企稳,下游需求量持续向好,带动光伏型材产量增加。 目前我国头部铝边框的产能规模扩大至92万吨,未来相关企业计划进一步扩充产能,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在节能减排与“双碳”目标的持续推动下,不仅工业型材企业积极扩充、新增产能,还有不少建筑型材也向光伏赛道转型,导致行业内中小型企业较多,抑价换量的情况日益显著,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减。 据笔者调研了解,目前龙头企业凭借其自身资金、工艺精度等优势逐步抢占市场份额,释放产能,形成一定 “头部效应”,而中小企业无力与其竞争,行业出清加快,预计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此外,据笔者调研,由于国内光伏装机量增加与企业降本考虑,结合地方政府的扶持,中西部地区电厂配套的光伏型材产能正逐步增加,产能布局更加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