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28
  • 6月24日,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河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的通知》。

    根据《通知》,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将省内10(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不含扶贫项目)纳入市场主体范围,参与河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管理,按现行辅助服务交易规则中新能源电厂调峰费用分摊办法进行辅助服务费用的分摊。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逐步将所有新能源发电企业纳入辅助服务市场交易主体范围。

    强化电力调度运行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监管。发电企业要做好机组出力上限申报,积极参与调峰市场交易,强化设备运行管理,确保机组“顶得上、降的下”。

    原文见下: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华能、大唐、华电、国家电投、国家能源、华润、华晨电力河南公司,豫能控股,有关新能源企业:

    河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行以来,对挖掘机组调峰潜力,提升电网调峰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深化河南省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完善辅助服务市场补偿分摊机制,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保障全省电力稳定供应,按照国家能源局《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河南省电力运行实际,在河南省原有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基础上,经征求有关意见,决定对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和有偿调峰基准等进行修订完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按照《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要求,根据河南省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和运行实践,结合全省新能源快速发展情况需要以及运行特性,为确保有关各方公平参与市场交易,根据“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将省内10(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不含扶贫项目)纳入市场主体范围,参与河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管理,按现行辅助服务交易规则中新能源电厂调峰费用分摊办法进行辅助服务费用的分摊。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逐步将所有新能源发电企业纳入辅助服务市场交易主体范围。

    二、调整火电机组(含供热机组)有偿调峰基准。燃煤火电机组实际出力上限无法达到机组初始额定容量的,有偿调峰基准调整为机组实际出力上限的50%,机组有偿调峰基准以上部分视为基本调峰义务,由电力调度机构根据电力系统运行需要无偿调用。发电机组实际出力上限由电厂自行申报,调度机构综合考虑机组实际运行、测试和同类运行水平等因素进行修正,并做好记录备查。

    发电机组实际出力上限达不到初始额定容量造成有偿调峰基准下降的,机组报价档位和价格范围仍按初始额定容量负荷率计算,同时机组申报调峰下限不得高于发电机组实际出力上限的40%。市场交易结算时,自发电机组有偿调峰基准开始根据机组深调情况对应的报价档位计算相关补偿费用。辅助服务市场分摊结算时,发电机组调峰费用分摊按照实际出力的50%作为基准,供热机组在供热期月度热电比超过100%或在非供热期月度热电比超70%的,计算调峰费用分摊时按照机组初始额定容量50%作为基准。

    三、加强火电机组实际发电能力管理。发电企业要加强设备维护和燃料管理,提升机组调节能力,并按照调度要求如实申报机组实际出力上限,机组设备缺陷等因素造成的出力上限临时变化,要及时汇报调度机构。

    调度机构要加强对火电机组实际出力上限的测试,对谎报瞒报出力上限的按照规定严格考核,对于测试出力上限与申报出力上限偏差较大机组(偏差超出初始额定容量10%或5万千瓦),测试当日起五日内均按测试出力上限作为实际出力上限参与调峰交易。电力调度机构和发电企业强化沟通协调,根据电网运行需要合理安排发电机组测试次序,做好机组测试和调度运行有关记录备查。

    四、强化电力调度运行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监管。省电力公司和发电企业要认真落实河南省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规定和本通知要求,电网企业要升级完善技术支持系统,优化调度运行安排,加强发电出力测试和数据信息公开,做好补偿分摊和资金结算。发电企业要做好机组出力上限申报,积极参与调峰市场交易,强化设备运行管理,确保机组“顶得上、降的下”。电力交易机构要加强市场注册管理,全面做好市场交易结算服务。厂网之间加强协调,合力推进辅助服务市场有序开展。河南能源监管办将加强发电机组顶峰发电、出力受阻和电力调峰能力监督检查,对违反交易规则和监管规定的行为依法给予处理。

    本通知调整内容自2022年7月1日起实施,工作中有问题请及时告知河南能源监管办。

    河南能源监管办

    2022年6月21日

  • 原文来源: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18417.shtml
相关报告
  • 《分布式配储市场开启放量模式》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08
    • 河北省能源局日前发布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指导规范(试行)》提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逐步按照“光伏+储能”方式开发建设,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用户供用电安全为原则,统筹考虑负荷特性和电能质量要求配置储能。 分布式配储在规模较小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中并不常见,市场需求一直很小。但自国家能源局2021年5月提出“在确保安全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户用光伏项目配备储能”“户用光伏发电项目由电网企业保障并网消纳”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陆续发布相关文件跟进落实。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助力下,分布式配储有望迎来规模化发展。 三大因素释放分布式配储需求 “分布式配储,特别是户用配储在国外发展更为成熟,尤其是在一些电网稳定性较差的国家,在高电价及较好的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环境和补贴驱动下,户用配储需求旺盛,国内此类需求却很小。”固德威太阳能学院总监卢欢告诉记者。 不过,这一局面正在生变。行业研究机构集邦咨询新能源事业部王健表示,目前三大因素正在释放分布式配储市场需求。“除了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外,2021年9月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发布后,全国21个省级行政区开始紧急实施工商业限电政策,提升了工商业对备用电源的需求,储能的需求同步显现。” 光伏产业加快调结构,也让分布式配储获得更多关注。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约53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占比首次突破50%,达到55%。王健认为,当前光伏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趋势明显,后者机规模的增长将持续推高储能需求,加快“分布式+储能”市场放量。 在此背景下,国内分布式配储价值长期被低估已成业界共识。“和集中式光伏配储一样,分布式光伏配储也是在电源侧安装系统,且装置靠近终端,可降低电能传送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伏发电不稳定、波动性强的问题。”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说。 部分地区先行先试 卢欢指出,河北等地发布支持文件,反映出各地从政策上认可了分布式配储的价值,并希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兴起,我们也在跟踪分布式配储行业发展动向,目前已参与了南京等地区的示范性项目建设,并推出了相关产品。” “不过,目前在国内市场销售分布式配储产品,需要特别关注经济性。”卢欢表示,我国电网电力供应能力强、电价较欧美国家更低,在无补贴情况下,户用配储要充分考虑投入成本。“以7%的收益率粗略测算,目前光伏发电投资成本约3元/瓦,配置储能后翻一倍,成本回收期要从13年-14年延至20年以上,所以分布式配储更适合用电量较大、电费更高的工商业用电场景。” 王健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安装1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并采用单充模式4千万时—10千瓦时的储能系统,投资成本分别以5000元/千瓦时和1500元/千瓦时测算,则总投资在8.5万元左右,而户用配储初始投资需在若干年收回后才能盈收。“不同城市的户用配储经济性各异,与所在地区的接受度、地理条件、项目收益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一般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会优先考虑分布式配储。” 彭澎也表示,分布式配储要重视成本疏导。“不管是工商业主还是居民,安装分布式光伏无需特别规划和设计,安装便捷且操作简单。但增加储能后,成本势必有所提升,导致户用配储更多是自发行为。” “整县推进”改变配储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能源局2021年5月明确鼓励有条件的户用光伏项目配备储能后,业内就曾掀起“整县推进”应不应该配储的大讨论。 根据国家能源局2021年9月发布的《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全国共有31个省市区的676个县报送了试点,并全部列入“整县推进”开发试点名单。 以单县平均装机规模约20万千瓦计算,全国试点总装机规模或超1亿千瓦,这意味着未来用户侧自发自用和就近消纳的电量占比将不断提升,可能对电网造成冲击,而配置储能可以发挥“稳定器”作用。 河北省能源局在《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指导规范(试行)》中特别提及,配套储能以不出现长时间大规模反送、不增加系统调峰负担为原则,综合考虑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规模、负荷特性等因素,确定储能配置容量,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屋顶分布式光伏配套储能,可选择自建、共建或租赁等方式灵活开展配套储能建设。 王健认为,作为分布式光伏开发的新模式,“整县推进”具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见效的特点,将直接影响户用配储集中化、系统化的运营模式。在此背景下,集中建设配套储能可减少储能配置容量,节约成本。同时,集中配储立足全局,综合所有用户用电功率、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储能容量等信息统一调度,电能过剩时可及时做好消纳工作,供电紧张时可统一为用户供电,最终实现优化用电的效果。 卢欢则提出,目前“整县推进”大多以租赁模式为主,配储后或将影响居民利益模式。“若农村‘分布式+储能’为村委会所有,村委会和电网公司签署协议,则村级电站可通过参与调峰、调频等综合能源管理服务获益。”
  • 《分布式光伏掀“巨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25
    • 在整县分布式试点、乡村振兴两大政策的催化下,分布式光伏再次进入高景气发展阶段。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9年至2021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比分别为40.5%、32.2%和53.3%。2022年一季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8.87GW,同比增长192%,占全国新增装机总量的67%,累计装机规模已超115GW,盛宴正酣! 狂欢之余,分布式光伏的跨越式发展让电网消纳越发吃力,个别地区出现了输变电容量不足、节假日调峰消纳困难等问题。不久前,某地发布通知,称分布式光伏开发规模不应超过该区域全年最大用电负荷的60%,为避免向220KV及以上电网反送电,暂停光伏新装申请和并网申请。 文件一出,引发业内热烈讨论,而这只是当下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与电网安全矛盾的一个缩影。面对绕不开的电网消纳,山东、河南等地率先亮新招。 开端:分布式、户用光伏参与调峰 山东是我国分布式光伏大省,截至2021年底其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超23GW,户用光伏总装机达15.9GW,居全国第一。2022年第一季度山东分布式光伏新增了1.35GW。在分布式光伏的大规模并网,让山东积极探索促进分布式光伏就近消纳和全网电力平衡的新措施。 早在2021年12月底,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山东省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分布式光伏并网运行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保证电网安全约束或民生供热条件下,常规调整手段无法满足新能源消纳或电网调节需求时,电力调度机构要优化分布式光伏消纳调峰措施(扶贫光伏除外)。在安排不具备调度端远程功率控制功能部署的场站整站(户)停运的基础上,安排具备调度端功率控制功能的分布式光伏场站,自动接收并执行电力调度机构指令曲线。 在2022年春节期间,山东首次安排户用光伏电站参与调峰,这在全国范围内也属先例。尽管这只是春节期间的特殊情况,但种种迹象表明,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参与调峰已成大趋势。 随后,山东电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电压等级分布式光伏可调可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220V/380V分布式接入改造,抓实抓好10kV并网分布式接入改造,并要求4月1日以后新并网项目投运即具备可调可控功能。据了解,这一由山东牵头的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改造工作正在多个省份进行,当前山东部分地区已完成了相应改造工作。 同为分布式光伏大省的河南也在探索分布式参与调峰,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在《关于进一步完善河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省内10(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不含扶贫项目)纳入市场主体范围,参与河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管理,按现行交易规则中新能源电厂调峰费用分摊办法进行辅助服务费用分摊。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截至2022年一季度已有山东、浙江、河北、江苏、河南五地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超过10GW,随着分布式以及户用光伏装机量的持续上升,可以预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相应工作只是时间问题。 进阶:分摊市场偏差费用 今年6月初,山东再祭重磅文件,山东能源监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组织起草的《关于2022年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工作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公平原则,逐步将分布式新能源纳入市场主体范围,与集中式新能源场站同等参与市场偏差费用分摊。 征求意见稿要求,自今年7月份起,将省内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非户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不含扶贫)纳入市场偏差费用分摊范围,明年1月起,省内全部非户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不含扶贫)及新建户用光伏及也将参与市场偏差费用分摊范围。这意味着,今年7月起,10KV及以上新增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将率先分摊市场偏差费用,明年起全部存量工商业及新建户用光伏都需要分摊市场偏差费用。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晓斌表示,上述文件出台的初衷是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太快而电网改造跟不上,无论是变压器容量还是电网消纳压力都很大,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新能源企业需要对电网的安全做出贡献。 一位熟悉电力交易业务的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山东新能源电站的市场偏差分摊费用约0.02-0.03元/度,且呈上升趋势。根据《补充通知》来看,分布式光伏同等参与市场偏差费用分摊,不参与市场注册,市场偏差分摊费用通常从用户每个月的电费中直接扣除。 据张晓斌介绍,由于每个月电网调峰情况不太一样,平均下来市场偏差费用在0.02元/度上下,当前山东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基准价为0.3949元/度,若减去这部分费用,项目的投资收益将会受到部分影响。在新的政策下,投资企业在做收益测算时,可在0.01-0.03元/度这个范围内以保守的收益去做投资模型。 当前,该文件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市场偏差费用是按发电量还是上网电量收取尚不明确。张晓斌表示,从分布式光伏发展及电网消纳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议按上网电量收取市场偏差费用,这样可以鼓励分布式光伏项目自发自用,通过调整自用比例做到就近消纳,减轻电网负担。 当前,分布式光伏发展已经进入新节点,不论愿或不愿,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项目承担相应调峰、市场偏差费用已是大势所趋,未来每一个电站的用户都要为电网安全承担相应义务,无法“独善其身”。而如何协调电网安全与分布式光伏发展,仍需电网、相关机构及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