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霄”开辟清洁能源新路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24
  • “‘煤改霄’技术即将在沙洋县进行锅炉应用,预计本月点火启动。”10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肖波教授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此前,一台“霄”锅炉在深圳稳定运行一年半以上,是“煤改霄”可望替代“煤改气”的重要应用突破。

      工业革命以来,只有化石燃料能够燃烧到工业经济需要的高温。秸秆、木材等生物质的露天焚烧,只能产生六七百摄氏度的温度。2002年开始,肖波教授团队开始研发生物质燃料高温燃烧技术。他们发明了将生物质微米化的破碎装置,将生物质燃料粉碎成直径小于250微米的粉体,利用粉尘爆炸原理实现高温高效燃烧,温度可达1450℃。团队将微米化的生物质燃料命名为“霄”。

      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镇的好味佳食品公司,去年2月对一台每小时产生2吨蒸汽的锅炉进行“煤改霄”。好味佳公司董事长唐焕城说,企业之前也考虑过“煤改气”,因地处山区尚未覆盖天然气管网,专门铺设管网至少得投入数百万元。使用“霄”燃料一年多来,仅投入20多万元改造锅炉且运转稳定,“成本更低,操作方便,效果与烧天然气差不多”。

      “煤改气”是我国实施清洁能源的重要举措,去年冬季因大规模推广应用等原因,部分地区出现“气荒”。一些受访专家表示,微米化生物质燃料“霄”的成功研制与稳定运行,为我国在“煤改气”“煤改电”之外,提供了清洁能源替代的经济可靠方案。

      今年5月以来,湖北、广东两省相关部门密集调研了“煤改霄”技术,探索其产业化应用方向。在省委省政府重视下,“煤改霄”技术即将在我省沙洋县的海源建材有限公司进行每小时产生4吨蒸汽的工业锅炉应用,预计本月点火启动。“霄”燃料将由湖北鼎顺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配套供给。

      肖波表示,“霄”技术产生在湖北,期待能进一步推广应用,为湖北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探索新路径。

相关报告
  • 《探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路径》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2
    • 据媒体报道,日前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粉煤加氢气化联产芳烃和甲烷技术,成功完成“二代新型一体化煤加氢气化炉”工业示范装置试车任务。这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添了新路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包含洗选加工、直接燃烧发电和供热供暖、煤化工深度转化、煤基新材料、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专业和多领域,是建立具有强大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意义重大。202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57.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5.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5.3%。因此,如何确保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可持续性,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10多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气共采、煤水共采、边采边复垦等绿色开采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绿色矿山建设持续推进,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处置率、土地复垦率大幅度提升;原煤洗选加工、燃煤清洁高效发电、现代煤化工转化、工业和民用散煤治理都取得重大突破,从技术和装备层面基本满足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治理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接下来,应及时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探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路径。   以高端为方向,打造多元化专业化格局。在燃煤污染治理上,统筹健全长效机制和普惠机制,提高煤炭作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推动煤炭行业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煤炭利用洁净化转变。在行业未来思路上,跳出传统发展模式,开发高附加值、精细化、差异化产品,在规模稳定性、多元融合性、先进高效性上发力,加快形成能源安全链、能源绿色链、能源科技链。   以智能为支撑,赋能传统煤矿转型升级。加快煤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多系统联动耦合,努力实现单个系统智能化向煤矿整体智能化升级,借助自动控制、人机交互等智能化手段,实现煤炭行业从源头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加快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煤矿建设智能化标准,打通煤炭、煤机、软件等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沉淀数据、推进共享。   以绿色为基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生产方式上,大力推广清洁化生产技术、装备、工艺,实现煤炭清洁开采与高效利用。建立动态管理绿色矿山名录,全面夯实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在产业结构上,从“一煤独大”向“多能互补”转变,积极建设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价值循环提升,尽快突破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碳核算、碳减排体系。(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段威)
  • 《重庆公交集团:“碳”索新路径聚力发展新能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07
    • 为积极参与推动交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近年来,重庆公交集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加快公交新能源车辆更换和充电站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重庆公交光储充放能源管理综合示范站。重庆公交集团供图 优化公交行业能源结构 打造“公交上的生活圈” 重庆公交集团不断优化公交行业能源结构,今年内计划投放1600余辆纯电新能源客车,现已投放800余辆。持续完成欢乐谷、环湖雅居公交站场等10个公交充电站建设,投用充电终端172个。中心城区已建成公交充电站46座,充电终端983个,可满足近2000辆纯电动公交车充电需求。近期在建充电站41座,全部建成后充电站总数将达到86座,可满足3600余辆纯电动公交车的充电。 智慧站场实现“看得见、听得到、调得动”的闭环管理。重庆公交集团供图 以智慧能源管理为先导 赋能公交领域“三网融合” 重庆公交集团将公交能源管理平台与公交营运体系、机务体系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公交能源管理过程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了公交领域“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的三网融合。 通过与营运调度系统、GPS系统的融合实现了能源网与交通网的融合,可根据线路营运班次、里程需求对公交车充电进行精准调度,精确匹配,在公交充分利用谷电时段、光伏绿电及储能进行车辆有序充电,以提高充电站的利用率,配合电网实现削峰填谷。 通过与公交机务系统,车辆CAN总线系统的融合实现了能源网与信息网的融合,对公交新能源车辆充电与非充电时段的全周期进行在线实时监控,实时掌握每台公交车的能耗、续航里程、安全技术状态等信息,同时对车辆的动力电池的状态全周期进行健康安全监管,为后期的车辆维修、电池梯级利用、电池回收做好基础数据支持。 福佑路标准化站场。重庆公交集团供图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光储充协同创新示范 重庆公交致力于公交站场“低碳、智慧、智能”建设,福佑路公交站场已成为集光伏站、储能站、电动汽车V2G充、放电站为一体的绿色智慧出行示范性站场,构建了业内领先的四维一体式微电网系统,福佑路光储充示范站预计年发绿电10万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3吨,实现年碳减排95吨。 项目创新采用V2G技术,可利用场站公交车及具备充放功能的小客车充当“充电宝”,在电价高峰或电网负荷较高时,通过微网箱变系统智能调配放电给其他新能源车辆使用,实现公交车辆有序用电。在电网负荷较高或出现故障时,该充电站可以调用光伏发电和储能电池电力,对站场的其他用电场景进行供电,以保障公交车辆营运、场站正常使用不受影响,使公交站场更便捷、更环保、更智能。 站务人员巡查停放车辆。重庆公交集团供图 下一步,重庆公交集团将立足企业实际,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有力有序有效推动生产经营。立足于重庆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三网”融合应用平台,致力于构建新能源管理经营生态圈,深入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项目,全面赋能重庆公交生态环境价值,锚定“双碳”目标,共创绿色未来,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与绿色能源融合技术的创新发展贡献出公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