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纤维素类生物质催化制备生物航油技术研究与示范”正式启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26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纤维素类生物质催化制备生物航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在广州华美达酒店召开。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处长陈硕翼,专项责任专家东南大学肖睿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孙永明研究员,项目专家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院士、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等,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以及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课题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启动会上陈硕翼对科技管理政策及项目工作要求进行了宣贯,详细解读了重点专项过程管理文件、管理经验和存在问题以及专项项目管理机制创新思路,强调在项目执行中落实强化项目主体责任。

    会上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王树荣教授及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总项目实施方案和各课题的实施方案,就项目课题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任务分工、预期成果、考核指标等关键内容进行了细致研讨。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内容设置,同时对项目课题实施方案及课题任务间的对接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和意见。

    本项目为2018年国家科技部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生物质能技术方向获批的四个项目之一,致力于实现生物航油的高效稳定制取,提升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水平和农林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我国民航业解决在国际上航空减排的“卡脖子”问题提供技术保障。启动会的成功召开为项目的顺利执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关报告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木资源生物共转化醇类燃料与增值联产技术”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19
    • 8月1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木资源生物共转化醇类燃料与增值联产技术”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科技部“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专项办代表、项目顾问专家组成员、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项目组成员等80余人参会。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现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华南农业大学谢君教授主持了会议。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牵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和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10家单位参与,已于7月21日通过专家实施方案论证。项目管理组长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陈洪章研究员和华南农业大学谢君教授担任。   林木资源存在生物质拆解分离难、定向转化醇类效率偏低及生产成本偏高等技术瓶颈问题,该项目将针对林木资源,特别是杨树、桉树等速生林木生物质特点,结合前期研究基础,对林木生物质超微结构绿色拆解分离的细胞/分子进行解析,认知林木生物质拆解分离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结构定向调控机制,揭示纤维素高固酶解发酵过程强化多相流动传递规律。过程工程所等研究团队将在突破林木生物质绿色拆解分离与定向转化关键技术基础上,实现千吨级林木纤维乙醇生物共转化工艺集成优化,促进纤维素乙醇生产标准满足E10乙醇汽油的需求,为林木资源生物共转化醇类燃料技术提供科学支撑。   项目启动会上,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对项目和课题的任务、实施方案、节点考核指标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对各自承担的任务进行表态性发言。与会的顾问专家在听取报告后,肯定了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对项目任务、实施方案和近期的研究进展,建议项目组要充分体现林木生物质资源优势和特点,聚焦千吨级林木生物质乙醇系统验证平台关键问题,实现林木资源生物共转化醇类与增值联产技术从理论到产业化的突破,形成若干具有标志性的创新研究成果。会议最后,项目负责人陈洪章研究员表示,感谢项目顾问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项目组将加强内部沟通与合作,按计划稳步实施,高标准实现项目目标。   该项目的实施将促进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生物质醇类燃料制备技术发展,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提高林农的收益并增加就业。
  • 《中南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平台”项目启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9-04
    • 8月30日,由中南大学周科朝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平台”项目启动会在长沙召开。工业与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中心处长衣丰涛、项目主管张炜,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等10位项目顾问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上,衣丰涛代表项目主管部门讲话指出,材料基因工程是新材料研发的制高点,高通量制备是材料基因工程的基础,建立覆盖全国的高通量综合性制备技术平台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形成了多个高通量制备研发核心基地,其中中南大学地位非常重要。他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组要增强承担专项任务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好项目的协同管理、组织实施、内部管理、资金管理、条件保障等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好项目的预期研究任务和既定目标。 周科朝为10位项目顾问专家颁发了聘书。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周科朝、李冬玲、王震、王湘麟等4位教授分别围绕课题的任务分解、技术方案、实施计划等内容进行了汇报。专家们对项目技术方案与实施计划等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项目立项必要性强,国家需求迫切,创新性突出,研发意义重大。同时也提出了项目研究内容要紧紧联系应用场景实际需求,把握国际科技合作特点,统一参考标准,具体落实项目研究进度计划和阶段指标等具体建议。 “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平台”项目以我国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急需的关键材料为牵引,依托北京、上海、深圳、长沙4个优势互补的材料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整合并完善已研发的高通量制备技术与装置,探明多组元材料高通量快速制备过程中成分/组织/微结构的梯度或分立时空演化规律及调控机理,形成满足块体、薄膜、纤维、粉体、流体等多形态典型材料高通量制备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群,最终建立辐射全国的实体操作与虚拟服务相结合的共享平台,通过技术规范化、装备平台化、平台系统化和服务网络化,支撑“材料基因工程专项”和“两机专项”等重大专项的实施,满足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发展对于材料快速研发的需求,支撑“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