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完工发运》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0-06-05
  • 6月1日,由中国一重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承制的全球首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浙江石化锻焊加氢反应器完工发运、列装起航,发往浙江舟山。该设备的成功制造,标志着我国超大吨位石化装备制造技术问鼎世界之最,中国一重石化装备极限制造能力再次领跑世界,彰显了中国一重“大国重器”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超级工程的创造实力。

      大连市副市长张志宏、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水荣、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设备室副主任尹青锋,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陆文俊共同见证中国重型石化装备制造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表示,中国一重历来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始终以振兴民族工业和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是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科技安全的重要骨干力量。深耕超大型石化技术装备领域近40年,中国一重“双超”锻焊加氢反应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最初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400吨级加氢反应器,到今天震撼面世的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凝结了几代一重人和我国石化人的心血与汗水,中国一重人在产业报国和科技强国伟大实践中始终奋勇追赶、超越极限,接连不断刷新着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

      浙江石化董事长李水荣表示,浙石化项目是国家“十三五”期间的战略项目,是石化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示范性项目,也是浙江自贸区首个落户项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部委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心和支持。由中国一重制造的3000吨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是国内首套、吨位最大的反应器,制造难度大,关键节点多,体现了中国一重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引领地位和中国制造业在国际的领先水平。中国一重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制造任务,为浙石化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付出了艰辛努力,为中国石化设备制造做出了贡献。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设备室副主任尹青锋在致辞中分享了中国加氢反应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并指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设计、中国一重制造的加氢反应器代表着“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最高水平,乃至目前世界加氢反应器的最高水平,希望各方一道继续真诚协作,互相支持,设计和制造出规格更大、重量更重、水平更高的加氢反应器,为中国石化领域再造重器。

      据了解,2018年5月24日,中国一重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先进的制造工艺、完善的质保体系、优秀的市场业绩,在浙江石化和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的信任、支持下,一举承揽了全部六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的制造合同。合同签订后,中国一重坚持秉承创新与精益的理念,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在指标上永攀高峰,中国一重齐齐哈尔铸锻钢事业部和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同步启动、技术中心焊接团队与机加团队同向而行,面对反应器超长超重超厚、内部结构特殊等诸多挑战,面临焊接难度极大、新冠疫情爆发等诸多难题,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发挥聪明才智,激发创新活力,顽强拼搏、攻坚克难,自行设计制造了世界先进的3500吨自顶升式数字化托辊,奠定了极限吨位安全旋转焊接的制造基础;认真研究工艺方案,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重型工件主焊缝收缩应力与重力平衡技术;自主制造了深孔全自动TIG焊机,突破了不锈钢衬管深孔自动对接焊接难点。通过严格项目管理、严守工艺规范、严肃质量监管,高质量完成了首台反应器的制造任务,为中国石化装备制造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据悉,全球首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浙江石化锻焊加氢反应器是目前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的核心设备。设备单重超3000吨、总长超70米、外径6.15米、壁厚0.32米,是目前世界单重最大的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我国石化产业布局,加快中国七大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蓬勃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报告
  • 《全球首台136吨级氢能源矿用车成功下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1-30
    • 全球首台136吨级氢能源矿用车已成功下线,绿色低碳运输创新模式积极推进。 1月29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据悉,这款由兵器工业集团所属北方股份研制的136吨级氢能源矿用车自重115吨,载重136吨,搭载业内领先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及70MPa高压大容量车载储氢系统,与等吨位柴油动力矿用车相比,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15吨,约等于600辆乘用车的排放量。 2023年,兵器工业集团全年科技投入同比提升27.44%,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33%、实现大幅提升,全年完成专利申请超过7300件、累计有效专利突破2.5万件。
  • 《青岛能源所发明出新型浆态床混合与分离过程强化反应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9-25
    • 气-液-固三相反应是工业上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而浆态床反应器由于具有生产能力大、结构简单、能耗低、分散效果均匀、传质和传热性能良好、可在线补加和更换催化剂、控制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再加上也可借助气体上升时的作用使固体悬浮并使浆液混合,避免了机械搅拌的轴封问题,尤其适用于高压反应,因此在能源化工、精细化工和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也是当今费托合成反应器的首选。   对于固体颗粒为催化剂的气-液-固三相浆态床工艺,固体催化剂需要循环利用。传统浆态床反应器需要有后处理装置对催化剂进行液-固分离,然后再利用输送机械将催化剂送回至反应器重复利用。通常的液固分离方法有沉降、过滤和膜分离等,这些分离方法都存在连续性差及耗时、耗能或费用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难题,青岛能源所多相反应工程研究组在杨超研究员和黄青山研究员的带领下,研究生羊涛将可定向流动的内环流反应器与廉价液固分离的水力旋流器相结合,克服了系列技术难题,发明出一种新型浆态床反应器,可实现反应器内流体的混合与液固分离的过程强化,即无需额外动力,利用内环流反应器的循环动力实现了液固分离,使固体催化剂可长时间保留在反应器中进行催化反应,也可特殊设计实现固体催化剂的汇集和再生,避免了后续的分离过程,可大幅节省投资和操作费用,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   目前已完成对该新型浆态床反应器的定性测试及初步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质的定量研究,其运行效果如图1所示。首套中试实验装置可截留粒径为59 μm以上的氧化铝载体颗粒,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化工领域传统权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上(2018, 184: 126-133.)。此外,该装置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及PCT国际专利各一项。 该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92509183017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