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糖尿病患者的结核病筛查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4-17
  • 近期,来自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家庭健康国际组织、云南省CDC及北京胸科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在中国常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开展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结核病筛查活动的可行性及筛查结果,其相关成果发表于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上。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一项会议在筛查及监测方法和结果记录方式方面达成一致;其次于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间对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应地培训;接着通过询问每个到临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来逐个进行筛查,并将那些结核阳性症状者转诊至结核病门诊以作进一步的诊断。

    结果显示,调查期间一共有2942名糖尿病患者在10家门诊进行了就诊,且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至少一次结核病筛查。其中有2人已被确诊患有结核病;278人(占筛查人群的9.5%)出现结核病阳性症状并被转诊至结核病门诊;209人在结核病中心接受了胸片影像检查;1人(占转诊人群的0.5%)被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并开始接受抗结核治疗。此次筛查活动的结核病患者发现率达到0.102%(102/100000)。

    此次试点项目表明在社区糖尿病人群中开展结核病筛查活动是可行的,但还需要作进一步工作以更好地表征糖尿病人群中的结核病高风险人群,例如可以针对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或控制不佳的高血糖症患者采取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方法。

相关报告
  •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营养不良|联合国糖尿病日》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4
    • 本文内容转载自“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G-4hvELYM3bFwUCyI60g 2023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 了解风险,了解应对 ”。过去很多人说,糖尿病是“富贵病”,是因为吃得太多、太好,“营养过剩”才会得糖尿病的。受此说法影响,不少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不敢吃肉、不敢吃主食、不敢吃水果……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更危险的因素——营养不均衡,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营养不良。其实,国内外研究都显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或相关风险的患者超过60%,非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也高达30%。因此,糖尿病患者要谨防营养不良找上门。 为什么会营养不良 过度限制饮食:由于担心饮食对血糖和体重的影响,不少糖尿病患者会刻意节食,比较极端的甚至不吃主食。过度限制饮食,身体缺乏能量时,只能通过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脂肪分解就会产生酮体,引起酮症。过度控制饮食(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还会加速骨骼肌的流失,导致肌肉力量不足,合并骨质疏松、平衡力下降和身体虚弱,严重者甚至引起残疾和死亡。长期摄入不足,蛋白质被分解,导致消瘦和营养不良,更危险的是引起肌少症。 胃肠道病变影响吸收: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会出现吞咽不适、腹胀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胃潴留、顽固性呕吐、进食困难,导致消化障碍。肠功能紊乱还可引起慢性腹泻,导致吸收障碍。另外,一些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导致消化道症状或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 运动方法不正确:过度强调慢跑、暴走等有氧运动,而忽略了抗阻力运动,也就是我们说的“增肌运动”,使体重下降过快、肌肉减少。 如何降低营养不良的风险 第一,糖友要学会“管住嘴”,而不是“闭上嘴”。 糖尿病患者应实行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从而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能满足不同情况下营养需求,而不是“一刀切”式地控制饮食。患者可先计算自己每日需要的能量,然后通过合理分配来安排三大主要营养物质的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45%~65%,脂肪占总热量20%~35%,蛋白质占15%~20%。再根据血糖情况进行细微调整:全谷物碳水化合物替换部分精制谷物(粗细粮搭配)有利于血糖控制;低升糖指数/血糖负荷饮食在控制血糖方面更有效,同时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定时定量进餐,遵循汤—蔬菜—肉—主食的顺序进食,有助于更平稳地控制血糖。 烹调方法可以多选蒸、煮、炖、汆、拌,避免煎、炸和红烧,这样做能够减少油脂的摄入,能更好地控制体重和血糖。多吃蔬菜(每日蔬菜摄入量500克左右,深色蔬菜占1/2以上),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类适量,限制加工肉类摄入。每日饮用300毫升液态奶或相当量奶制品,豆类天天有。限油、限盐,每日烹饪油控制在30克以内(约3小汤勺),食盐少于5克/天(约一啤酒瓶盖)。 第二,要掌握正确运动的方法。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控制体重、促进食欲、增加肌肉量。 时机:糖尿病患者适合在餐后1小时左右运动。通常餐后1小时左右血糖值达到高峰,此时运动既有利于降糖,也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形式: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相结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好。有氧运动对于改善代谢、减轻体重,改善心肺功能有很大的帮助;抗阻训练能很好地锻炼肌肉,肌肉有利于储存糖原更好地利用血糖,对长期的血糖控制很有帮助。 强度: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人的靶心率一般要达到“150-年龄”但不超过“170-年龄”,这种强度的运动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或者中等强度结合高强度有氧运动。 时间: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进行有氧运动时,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待身体适应后建议将运动时间提高到每次至少30分钟,但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建议每次运动前后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整理运动。 频率:每周3~7次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每周至少进行2次,更理想的是逐渐增加至每周3次。
  • 《筛查发现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3-09-12
    • 初级保健医生对高危成人——患有 2 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心血管疾病 (CVD) 进行系统筛查——与常规护理相比,诊断出的 CVD 事件发生率增加了一倍多 荷兰的一项研究涉及 1200 多人和 25 个初级保健机构。 Amy Groenewegen 医学博士在 2023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上表示,考虑到患有 2 型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成年人数量众多,将该计划扩大到更大的人群可能会发现大量目前未被识别的 CVD 患者。 艾米·格罗内韦根博士 格罗内韦根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认为这种筛查已经准备好常规使用,但随后可能会进行前瞻性研究,调查它是否会对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产生更多益处。” 她强调,尚未明确证明患有这些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果使用经过测试的方法更早地检测出 CVD,其长期健康状况会更好。 拉斯·科伯博士 大会指定讨论者、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 Rigshospitalet 心脏病专家兼教授 Lars Koher 医学博士评论道,“我们需要简单的方法来识别相关患者,以进行额外的 CVD 筛查和潜在治疗”。 “非常简单”的症状问卷。 科伯指出,这项研究很重要,因为它测试了“非常简单”的症状问卷作为初始筛查阶段,但 CVD 诊断率比常规护理的对照患者高出两到三倍。 恢复 CVD 早期诊断 (RED-CVD) 试验对荷兰的 14 家初级保健诊所进行了随机分组,对患有 2 型糖尿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的成人患者应用结构化筛查方案,另外 11 家诊所则作为对照,为患者提供常规治疗 关心。 该研究包括筛查组 624 人和常规护理组 592 人。 他们的平均年龄约为68岁。 在筛查组中,87% 患有 2 型糖尿病,20%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其中 6.3% 患有这两种疾病。 在常规治疗组中,86% 患有 2 型糖尿病,21%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7.4% 患有这两种疾病。 研究队列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人有心血管疾病诊断史,但他们被纳入研究是因为他们有可能发展成另一种形式的心血管疾病。 该研究考虑了三种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 CVD 筛查方案首先由患者完成一项包含 11 个问题的调查,询问他们的症状。 这项调查是由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的,他们参与了这项研究。 对于有提示症状的人,第二阶段是体检、测量血清 N 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升高表明发生心力衰竭)和心电图。 在此阶段继续表现出与 CVD 一致的结果的患者随后由主治医生酌情转诊给专家。 CVD 诊断率提高一倍以上。 该筛查计划在筛查队列中总共产生了 50 例新的 CVD 诊断 (8%),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中总共产生了 18 例新的 CVD 诊断 (3%),作为该研究的主要终点。 最多的事件涉及心力衰竭,其次是冠心病。 筛查问卷发现,70% 的完成问卷调查的人有提示性症状,例如呼吸短促、跛行或心悸。 第二阶段的后续评估将可能出现新发 CVD 的人群缩小至该组的 44%,参与的医生将 39% 的人转诊给专科医生。 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流行病学家 Groenewegen 报告称,一项针对若干人口统计和临床变量进行调整并排除非阻塞性冠心病作为新的 CVD 诊断的分析表明,系统筛查方法导致的新诊断比常规治疗多 2.4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