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发光二极管的二氧化硅阵列的图案化蓝宝石硅衬底》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20-02-03
  • 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已使用二氧化硅阵列的图案化蓝宝石硅衬底来改善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的性能。光输的增加出归因于III族氮化物发光材料改善晶体的质量和通过减少光子内部反射和吸收而提高光提取效率(LEE)。团队认为,此技术可以使有固态UV 光源能够实现更高的电致发光性能。

    图案化蓝宝石的作用是重定向氮化铝镓(AlGaN)生长中的位错,弯曲其路径,使其消失。实验结果表明AI吸附原子的较大粘附系数会引起AlGaN在蓝宝石图案侧壁上的取向错误生长,但是二氧化硅阵列层可以减少取向错误的晶体区域。

    STEM研究还表明,PSSA(二氧化硅阵列图案化)进一步减少了位错的向上传播。PSSA样品在锥体上的寄生晶体形成也减少了。在PSSA上生长的AlGaN外延层比在PSS上生长的TDD更低,这是因为它利用了3D生长阶段中更优选的垂直生长并减少了聚结边界处的失配。

    在光致发光下,峰值波长为368nm, FSS、PSS和PSSA UVLED的电致发光在注入150mA电流时分别产生68.3、153.8和193.9mW的光输出功率。PSSA器件性能的提高归是由于提高了晶体质量和LEE。相应的峰值外部量子效率为23.1%,44.9%和50.4%。研究人员声称,50.4%比以前出版物中报道的数据更好。

    使用界面处光反射的数值模拟来探索提高LEE的因素。对于FSS基板,由于折射率的差异,平坦的界面易于将大部分光反射回二极管中,从而大大减少了光的提取。反射率测量表明,与FSS二极管相比,在368nm处,PSS器件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提高了10.2%,PSSA器件则提高了15.8%。

相关报告
  • 《利用二氧化硅阵列基板促进蓝光发射》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20-12-20
    • 中国武汉大学报告称,与在图案化蓝宝石上生长的类似器件相比,在用图案化蓝宝石与二氧化硅阵列(PSSA)衬底上生长的氮化铟镓(InGaN)蓝色发光二极管(LED)的光输出功率提高了16.5%。这项工作表明,在高分辨率显示器的高性能LED的开发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他潜在的应用可能来自可见光通信(VLC)、汽车前照明和普通照明。 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倒装芯片器件中的蓝宝石衬底可以改善晶体质量并提高光提取效率。 使用光致抗蚀剂热回流和等离子蚀刻制备PSSA,以创建直径2.8μm的二氧化硅/二氧化硅(SiO2)锥体,中心间距为3.0μm,锥体高度为2μm。在锥体形成后进行进一步的等离子刻蚀,切成蓝宝石,使锥体更薄。 发现这些蓝宝石基座使螺纹位错(TD)弯曲,使其远离结构的有效区域。SiO2的使用可减少GaN中的聚结边界,从而减少失配应变,从而进一步降低TD密度。该团队表示由于在二氧化硅阵列锥形侧壁区域上没有形成GaN岛,因此在PSSA上生长的LED有效地减少了在衬底侧壁区域和c平面区域上生长的GaN的聚结边界中存在的失配。 III-N的生长始于在650°C的氮气,氧气和氩气混合气体中进行铝溅射,从而形成15nm的氮化铝(AlN)成核层。其余的LED结构使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生长:3μmGaN缓冲液、2.5μmn-GaN触点、260nm轻掺杂n-GaN、3x 1.5nm/30nm In0.02Ga0.98N/GaN中间层(IL)、6x 1.5nm/9nm在0.05Ga0.95N超晶格(SL),9x3nm / 12nm In0.16Ga0.84N / GaN多量子阱(MQW)有源区、15nm p-GaN、25nm p -Al0.2Ga0.8N电子阻挡层、80nm p-GaN接触。 研究人员解释说:“In0.02Ga0.98N / GaN IL和In0.05Ga0.95N SL的使用降低了导带中电子和价带中空穴的有效势垒高度,从而提高了有效电子捕获率。” X射线分析得出的TD密度为1.3x108 / cm2,而图案化蓝宝石衬底(PSS)上生长的类似结构的TD密度为3.3x108 / cm2。 该结构在380μmx760μmLED中翻转,光线主要从蓝宝石一侧发出。注入电流为60mA时的发射波长为445nm(蓝色)。相比之下,PSS设备的波长更长,为452nm。较长的波长归是因为PSS的结构中的额外应变引起的压电场的影响。这些场由于量子限制的斯塔克效应(QCSE)而发生了性能改变。 PSSA基板在光输出功率(LOP)和外部量子效率(EQE)方面也具有优势:120mA时为225.7mW,峰值为77.7%,而PSS为193.8mW和67.8%。性能的提高归因于增强的晶体质量和出色的光提取效率。 与蓝宝石(1.78)或GaN(2.46)相比,SiO2的存在具有1.45的折射率,其折射率比空气的折射率更接近1。较低的SiO2折射率会减少内部反射的总量,更容易将光传输到外界。
  • 《紫外发光二极管性能的提高》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9-04-14
    • 中国研究人员使用薄膜和表面纳米结构将紫外(UV)发光二极管(LED)的性能提高了3.9倍。即在器件的厚铝氮化镓(AlnGaN)n侧上进行纳米结构化,这是通过将LED材料翻转到另一个晶片上并移除硅生长衬底来实现的。纳米结构设计用于减少由于III族氮化物材料(~2.4)和空气(1)之间的折射率的大对比而捕获光的全内反射,发光来自氮化铟镓(InGaN)多量子阱(MQW)。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在(111)晶向上在硅上生长了UV LED结构。并进行了光线跟踪蒙特卡罗模拟,并选择了250纳米直径的SiO2纳米球来制作圆顶。模拟结果表明,最佳高度/直径(H / D)比为0.27,光提取效率为68%,而平坦表面为19%。 具有0.27 H / D比的纳米棒LED的集成电致发光实现了平坦参考设备的3.9倍的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增加了3.6倍。研究人员还比较了扁平LED与具有“棒”,“梯形”和“锥形”纳米圆顶结构的器件的性能。通过不用反应离子蚀刻减少250μm直径的纳米球并且仅针对不同的处理时间执行电感耦合蚀刻来实现结构。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远场辐射模式,发现与扁平LED相比,纳米体可以向前发射更多的辐射。研究人员评论说:“这种现象对于H / D = 0.5的纳米体结构更为明显,表明纳米结构将促进沿垂直方向的光提取,这对UV固化和UV LED的其他相关应用特别有用。AlGaN纳米结构技术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深紫外垂直LED,以增强光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