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 | 上海药物所合作发现Aurora A激酶抑制剂上调PD-L1导致免疫抑制和肿瘤耐药》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4-17
  •   Aurora A是Aurora丝/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在中心体成熟,纺锤体装配和染色体分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urora A的表达和活性在细胞内被严格的调控,一旦失调,将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非整倍性和肿瘤形成。Aurora A在大多数肿瘤中异常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及更短的生存期相关,其高表达导致肿瘤细胞恶性增殖、上皮间质转化、转移、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等。因此,Aurora A是重要的肿瘤治疗靶标。尽管许多Aurora A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然而,在大部分肿瘤临床试验中,这些抑制剂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目前,唯一一个进入临床三期试验的Aurora A抑制剂——Alisertib,由于在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中药效不显著而被终止。Aurora A抑制剂临床抗肿瘤疗效不显著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
      基于以上关键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罗成课题组与重庆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党永军课题组组成联合团队,基于药物设计和化学生物学,继前期合作发现5HTP调控肿瘤免疫作用(J Immunother Cancer. 2022);利用靶向翻译后修饰位点新策略、实现部分传统难以靶向蛋白新化学探针发现(Adv Sci. 2020)和新靶标候选药物开发(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21)和重要天然产物重要作用靶标鉴定(Protein Cell. 2021)等系列工作基础,2023年3月16日,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了题为Aurora A kinase inhibition elevates PD-L1 expression and compromises its anti-tumor efficacy的研究成果。
      在该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发现Aurora A抑制剂alisertib可增加肿瘤细胞及小鼠体内免疫细胞中免疫检查点蛋白PD-L1的表达、抑制小鼠的T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和耐药,导致其临床三期治疗疗效不佳。基于alisertib激活cGAS-STING-NFKB上调INF\CXCL9\PDL1的机制解析,发现Alisertib提高CD8+T肿瘤浸润但同时导致T细胞失活,提出alisertib与PD-1联用的协同抗肿瘤新策略,不仅解决了因PD-L1上调导致的临床alisertib耐药问题,还显著提高PD-1免疫治疗的敏感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高通量流式筛选发现Aurora A抑制剂Alisertib可以提高肿瘤细胞膜表面PD-L1的表达, AURKA基因敲减同样上调PD-L1表达。为了研究Aurora A抑制剂提高PD-L1后是否会影响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人员同时在免疫完整小鼠和免疫缺陷的裸鼠中移植肿瘤细胞并用Alisertib进行处理。结果表明,Alisertib可以显著抑制裸鼠中肿瘤的生长,而在免疫完整小鼠中Alisertib的抗肿瘤作用几乎丧失,提示免疫调控与alisertib的耐药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阐明Alisertib抗肿瘤效应被抑制是否是由于PD-L1的诱导所致。研究人员利用PD-L1敲除肿瘤细胞和PD-L1敲除小鼠模型,发现当肿瘤细胞或小鼠体内缺失PD-L1时,Alisertib的抗肿瘤效果明显提高(图1),表明Alisertib诱导PDL1上调是导致其抗肿瘤药效丧失、肿瘤耐药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Aurora A激酶活性被抑制后可通过降低cGAS磷酸化水平提高cGAS的活性,进而激活下游的STING-NF-κB通路以促进PD-L1、IFN\CXCL\MHC的转录上调。同时,研究人员通过对肿瘤组织芯片的免疫组化染色,发现临床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Aurora A活性和PD-L1表达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
      此外,alisetib通过激活cGAS-STING-NFKB通路上调INF\CXCL9\MHC表达,提高肿瘤内的CD8+T浸润,因PDL1的上调致使CD8+T细胞失活,alisertib与PD-1联用显著提高肿瘤内的T细胞浸润和活性,协同抗肿瘤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Aurora A抑制剂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导致其在临床试验中抗肿瘤药效不佳的原因,提出alisertib与PD-1联用的协同抗肿瘤新策略,不仅解决了因PD-L1上调导致的临床alisertib耐药问题,还显著提高PD-1免疫治疗的敏感性。
      上海药物所罗成课题组张元元副研究员,重庆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党永军教授,复旦大学李增霞副教授和蒋维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王晓博博士、上海药物所黄靖博士和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刘凤林主任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161929

  • 原文来源:http://www.simm.ac.cn/web/xwzx/kydt/202304/t20230417_6739421.html
相关报告
  • 《JCI | 上海药物所合作发现Aurora A激酶抑制剂上调PD-L1导致免疫抑制和肿瘤耐药》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4-21
    • Aurora A是Aurora丝/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在中心体成熟,纺锤体装配和染色体分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urora A的表达和活性在细胞内被严格的调控,一旦失调,将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非整倍性和肿瘤形成。Aurora A在大多数肿瘤中异常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及更短的生存期相关,其高表达导致肿瘤细胞恶性增殖、上皮间质转化、转移、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等。因此,Aurora A是重要的肿瘤治疗靶标。尽管许多Aurora A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然而,在大部分肿瘤临床试验中,这些抑制剂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目前,唯一一个进入临床三期试验的Aurora A抑制剂——Alisertib,由于在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中药效不显著而被终止。Aurora A抑制剂临床抗肿瘤疗效不显著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   基于以上关键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罗成课题组与重庆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党永军课题组组成联合团队,基于药物设计和化学生物学,继前期合作发现5HTP调控肿瘤免疫作用(J Immunother Cancer. 2022);利用靶向翻译后修饰位点新策略、实现部分传统难以靶向蛋白新化学探针发现(Adv Sci. 2020)和新靶标候选药物开发(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21)和重要天然产物重要作用靶标鉴定(Protein Cell. 2021)等系列工作基础,2023年3月16日,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了题为Aurora A kinase inhibition elevates PD-L1 expression and compromises its anti-tumor efficacy的研究成果。  在该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发现Aurora A抑制剂alisertib可增加肿瘤细胞及小鼠体内免疫细胞中免疫检查点蛋白PD-L1的表达、抑制小鼠的T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和耐药,导致其临床三期治疗疗效不佳。基于alisertib激活cGAS-STING-NFKB上调INF\CXCL9\PDL1的机制解析,发现Alisertib提高CD8+T肿瘤浸润但同时导致T细胞失活,提出alisertib与PD-1联用的协同抗肿瘤新策略,不仅解决了因PD-L1上调导致的临床alisertib耐药问题,还显著提高PD-1免疫治疗的敏感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高通量流式筛选发现Aurora A抑制剂Alisertib可以提高肿瘤细胞膜表面PD-L1的表达, AURKA基因敲减同样上调PD-L1表达。为了研究Aurora A抑制剂提高PD-L1后是否会影响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人员同时在免疫完整小鼠和免疫缺陷的裸鼠中移植肿瘤细胞并用Alisertib进行处理。结果表明,Alisertib可以显著抑制裸鼠中肿瘤的生长,而在免疫完整小鼠中Alisertib的抗肿瘤作用几乎丧失,提示免疫调控与alisertib的耐药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阐明Alisertib抗肿瘤效应被抑制是否是由于PD-L1的诱导所致。研究人员利用PD-L1敲除肿瘤细胞和PD-L1敲除小鼠模型,发现当肿瘤细胞或小鼠体内缺失PD-L1时,Alisertib的抗肿瘤效果明显提高(图1),表明Alisertib诱导PDL1上调是导致其抗肿瘤药效丧失、肿瘤耐药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Aurora A激酶活性被抑制后可通过降低cGAS磷酸化水平提高cGAS的活性,进而激活下游的STING-NF-κB通路以促进PD-L1、IFN\CXCL\MHC的转录上调。同时,研究人员通过对肿瘤组织芯片的免疫组化染色,发现临床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Aurora A活性和PD-L1表达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  此外,alisetib通过激活cGAS-STING-NFKB通路上调INF\CXCL9\MHC表达,提高肿瘤内的CD8+T浸润,因PDL1的上调致使CD8+T细胞失活,alisertib与PD-1联用显著提高肿瘤内的T细胞浸润和活性,协同抗肿瘤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Aurora A抑制剂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导致其在临床试验中抗肿瘤药效不佳的原因,提出alisertib与PD-1联用的协同抗肿瘤新策略,不仅解决了因PD-L1上调导致的临床alisertib耐药问题,还显著提高PD-1免疫治疗的敏感性。  上海药物所罗成课题组张元元副研究员,重庆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党永军教授,复旦大学李增霞副教授和蒋维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王晓博博士、上海药物所黄靖博士和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刘凤林主任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161929
  • 《J Immunother Cancer | 上海药物所合作发现L-5-羟基色氨酸可抑制PD-L1诱导性表达发挥抗肿瘤效应》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6-28
    •  PD-1/PD-L1免疫检查点疗法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部分患者得到了长期生存获益,但其响应率仅10%~25%,且在使用后会出现获得性耐药问题。此外,因抗体类药物自身局限性所导致的剂量安全性和副作用等问题进一步限制了免疫检查点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基于内源代谢物具有安全性较佳、不良反应易监测、类药性高的优势,发现能抑制PD-L1表达并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的小分子代谢物,将为阻断PD-1/PD-L1信号并激活抗肿瘤免疫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因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罗成课题组联合重庆医科大学党永军课题组建立检测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的高通量流式筛选体系,对小分子代谢物库进行筛选,发现色氨酸代谢通路中的代谢物L-5-羟基色氨酸可抑制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PD-L1表达并激活T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而发挥抗肿瘤效应。该研究论文于2022年6月21日在线发表于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在该研究中,团队基于高通量筛选发现L-5-羟基色氨酸可抑制IFN-γ诱导的PD-L1转录表达。通过对色氨酸代谢通路上L-5-羟基色氨可转化生成的其他代谢产物进行评价,发现它们均不影响IFN-γ诱导的PD-L1表达,表明L-5-羟基色氨酸通过自身调控PD-L1诱导性表达。结合转录组分析,进一步实验研究发现L-5-羟基色氨酸可下调IFN-γ诱导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配体的转录表达,进而阻断下游RTK受体/MEK/ERK/c-JUN信号通路的磷酸化级联转导,抑制IFN-γ诱导的PD-L1转录激活。  在小鼠同系肿瘤模型上,腹腔注射100 mg/kg的L-5-羟基色氨酸降低瘤体内肿瘤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巨噬细胞表面PD-L1表达,并具有显著且安全的抗肿瘤药效。通过比较L-5-羟基色氨酸在免疫完整和免疫缺陷小鼠上的药效,以及在Pd-l1野生型和敲除型肿瘤中的抗肿瘤药效,发现L-5-羟基色氨酸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PD-L1表达,增加肿瘤组织中的效应T细胞数量并活化效应T细胞,发挥显著的抗肿瘤效应。研究进一步评估了L-5-羟基色氨酸的临床转化意义,发现L-5-羟基色氨酸联用PD-1抗体具有更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L-5-羟基色氨酸在部分欧美国家作为膳食补充品用于缓解抑郁症状,鉴于肿瘤病人常伴有较高比例的抑郁并发症状,团队建立慢性社交障碍-肿瘤模型,在此基础开展药效评价,发现L-5-羟基色氨酸具有抗肿瘤和抗抑郁双重功效,提示L-5-羟基色氨酸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综上所述,该项研究揭示了L-5-羟基色氨酸抑制PD-L1表达激活抗肿瘤免疫的重要作用,揭示L-5-羟基色氨酸在肿瘤免疫治疗、特别是在伴随发生慢性社交障碍的肿瘤治疗中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上海药物所罗成研究员、张元元副研究员和重庆医科大学党永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药物所博士研究生黄靖、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晓博、上海药物所硕士研究生李冰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上海药物所陈凯先院士、蒋华良院士的支持。感谢上海药物所宫丽崑研究员以及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俞瑾副教授对该研究在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该研究得到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jitc.bmj.com/content/10/6/e00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