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机构的多名合成生物学专家在《Cell》上发表题为《整合生物学重设计理念——合成生物学的起源与发展方向》的综述,介绍合成生物学早期的指导原则,利用这些原则在微生物转录和代谢研究基础上构建复杂系统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哺乳动物细胞工程所取得的进步。本文重点介绍综述总结的重要结论。
合成生物学仍然处于发展早期。如果仅从时间上与微芯片产业做比较,考虑到首个晶体管诞生于1947年,那么合成生物学相当于发展到1960年的晶体管。在不久的将来,希望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已渗透到生物学群体中,尤其是采用极重要的工程理念进行规范设计和广泛的预实验规划,以避免过多重复实验和错误,这将比现有的模式更具成本效益。
如果合成生物学家希望借助生物学的力量,他们需精通生物学在演化过程中不断调整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例如,基因表达、代谢、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自然界能同时操纵所有这些工作,合成生物学家同样也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生物学的重设计必将涉及多方面工程技能的整合。这导致合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工程师是否需要理解生物学因为其仍存在许多未知点,或者生物学被重设计后工程师只需以适合大脑创造过程的简单形式工作?如果是计算机产业,答案是后者,例如材料科学家调整无机物以使其应用于晶体管,整个过程稳健且可抽提。但截至目前合成生物学中还没有一个解决方案可以无限制的套用。此外,人类很难重现大自然创造的某些成果,例如,蛋白质工程师无法构建从头设计的蛋白质,尤其是酶类。因此,大多数合成生物学研究需要不断重复地借助自然界已有的元件,未来该领域开发过程中最有效的做法仍是扩大对自然界中生物工作原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