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_SARS-CoV-2的IgG和IgM抗体概况》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4-28
  • 1.时间:2020年4月27日

    2.机构或团队: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3.事件概要: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多个科室的科研人员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发表题为“Profile of IgG and IgM antibodies against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的文章。

    文章指出,研究人员概述了SARS-CoV-2核衣壳(N)蛋白和刺突(S)糖蛋白的血清学反应。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的17至23天之间出现了强烈的抗体反应,在重症患者中观察到延迟但更强的抗体反应。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cid/advance-article/doi/10.1093/cid/ciaa489/5825506?searchresult=1

  • 原文来源:https://academic.oup.com/cid/advance-article/doi/10.1093/cid/ciaa489/5825506?searchresult=1
相关报告
  • 《SARS-CoV-2的IgG和IgM抗体概况》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5-11
    •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多个科室的科研人员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发表题为“Profile of IgG and IgM antibodies against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的文章。 文章指出,研究人员概述了SARS-CoV-2核衣壳(N)蛋白和刺突(S)糖蛋白的血清学反应。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的17至23天之间出现了强烈的抗体反应,在重症患者中观察到延迟但更强的抗体反应。
  • 《11月5日_儿童对SARS-CoV-2产生不同的抗体》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1-18
    • Sciencedaily网站11月5日消息称,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儿童产生的SARS-CoV-2抗体类型和数量都不同于成人产生的。抗体的差异表明,儿童的感染过程和免疫反应是不同的,大多数儿童很容易从他们的体内清除病毒。 研究人员表示,SARS-CoV-2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感染,但是只有儿童可以适应第一次见到的病原体,这就是儿童免疫系统的功能。儿童有很多稚嫩的T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各种各样的新病原体,而老年人则更多地依赖于免疫记忆,不能像儿童那样对新病原体做出反应。 与成人相比,儿童产生的针对病毒刺突蛋白的抗体更少。儿童的抗体中和活性最低,而所有的成年人,包括20多岁的年轻人,都产生中和抗体。病情最严重的病人产生的抗体具有最高的中和活性似乎违反常识,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反映了病毒在患者体内存在时间的长短。免疫反应的程度和感染的程度是有联系的,感染越严重,免疫反应就越强。 虽然研究人员没有测量儿童体内的病毒载量,但儿童感染病程的减少可能意味着他们的传染性时间比成年人短,因此病毒传播的可能性更小。研究人员表示,其他国家的研究表明,学龄儿童并不是新冠病毒的传播媒介,此次研究的数据与这些发现是一致的。 尽管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和成人感染病毒的过程不同,但尚不清楚儿童如何更容易清除病毒,以及成人免疫系统缺乏什么。研究人员现在正在寻找T细胞反应的差异,特别是存在于肺中的T细胞。感染SARS-CoV-2的儿童也可能会产生来自先天免疫系统的更强的反应,先天免疫系统部署干扰素和巨噬细胞不加区别地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早期的研究表明,成人感染SARS-CoV-2后,先天免疫反应可能会延迟。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先天反应真的很强烈,就可以减少肺部的病毒载量,而适应性反应的抗体和T细胞需要清除的就更少了。还有一种可能是病毒感染儿童细胞的能力较弱,可能是因为儿童细胞中表达的病毒感染人类细胞所需的蛋白质较少。 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用来自儿童和成人的细胞来测试这些可能性。目前对这些问题仍然知之甚少,病毒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人体对这种病毒反应如此多样的原因,但人类对这种病毒还不够了解,无法真正确定什么导致严重疾病,什么导致轻度疾病。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1/201105183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