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获原则通过》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7-27
  • 7月2日,2018年省级总河(湖)长会议召开。省委书记、省长刘奇主持并讲话,他强调,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河长制湖长制,狠抓突出问题整治,加强治水能力建设,健全河湖管护机制,以更大力度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努力打造河畅、湖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环境。

    省领导刘强、殷美根、朱虹、冯桃莲、胡强、肖毅、刘卫平出席。

    刘奇指出,过去一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部署要求,精心组织、积极行动,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组织体系,深入开展“清河行动”,扎实推进水环境专项整治,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不断巩固提升河湖质量,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促进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刘奇强调,要强化系统治理,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树立系统思维、全域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要求,以“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为重要抓手,坚持河湖同治、水陆共治,大力实施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快修复水域生态功能,切实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不断提高全省水环境质量。要加大保护力度,进一步提升水资源优势。坚持保护为先,加强水域空间管控,加快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严格控制开发利用强度,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方案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强化河湖岸线管理保护,严格管好用好水资源,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利用方式转变。要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治水能力。健全河湖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进河湖保护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全面落实河湖监管责任,建立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积极探索河湖管理保护综合执法模式,加大河湖执法监管力度,切实构建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协调推进的制度体系,为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保障。

    刘奇指出,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严格落实责任,勇于担当作为,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河湖管护工作的良好氛围,形成河湖保护管理的强大合力,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切实保护好江西的绿水青山。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2018年省级河(湖)长巡河督导方案》。

相关报告
  • 《江西制定方案专项整治鄱阳湖生态环境水域采砂》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9-11
    • 9月9日,记者从江西省水利厅获悉,为贯彻落实7月2日江西省级总河(湖)长会议精神,该厅已制定并印发《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水域采砂整治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 《方案》首先明确了整治范围,即全省县以上管理的河道(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鄱阳湖、长江江西段为重点)水域非法采砂整治,同时开展岸线保护利用专项检查,全面摸清水域岸线利用现状,建立岸线利用项目台账及动态管理机制,依法整治违法占用、乱占滥用、占而不用行为。 根据部署,采区管理方面,2018年底前完成新一轮“五河一湖”(2019-2023)采砂规划,对鄱阳湖水域采砂船舶安装卫星定位,实现集中停靠管理,并启动滨湖四县采砂船切割年度计划任务。2019年至2020年,严格按照“五河一湖”(2019—2023)采砂规划进行采砂审批许可,各地对市县管河道严格按照采砂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采砂审批许可,2019年底前完成对五河干流水域采砂船舶安装卫星定位,2020年底前完成市县河道水域所有采砂船舶安装卫星定位,市县集中停靠管理。 非法采砂方面,2018年底前全面规范鄱阳湖流域采砂船集中停放点建设工作。2019年底前,没收销毁鄱阳湖流域所有“三无”非法采砂船舶。2020年,全省非法采砂得到根治。 岸线保护利用方面,2018年底前完成长江干流(江西段)岸线专项检查行动自查工作,启动五河干流及鄱阳湖岸线专项检查行动。2019年底摸底长江干流(江西段)、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河干流岸线利用现状。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做到边查边改,及时发现,及时整治。2020年底建立长江干流(江西段)、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河干流岸线利用项目台账及动态管理机制,完成违法占用、乱占滥用、占而不用行为的整治工作。.
  • 《生态环境部:《2018—2020年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方案》获原则通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4-12
    • 4月9日,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2018—2020年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方案》,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大平台、大系统,形成生态环境信息“一张图”。   会议认为,信息化是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成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否迈上新台阶、提升新水平、开创新局面,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会议指出,要根据当前工作总体形势,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大平台、大系统,形成生态环境信息“一张图”。关键是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推动信息化建设重大任务统筹规划、统筹建设、统筹应用。抓紧组织实施《2018—2020年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方案》,做好年度任务分解,明确重点项目责任部门、时间节点和考核目标。推动跨部门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强化数据分析和应用。同时,加强网络安全工作,强化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落实网络安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