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庆军:储能低价竞争带来安全风险,卷价格不如卷安全、卷质量》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10
  • 7月6日,第二届储能消防安全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受邀在开幕式发表致辞。
    田庆军指出,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构建以风光储为基础的新型能源体系,新型储能是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不可限量。安全是储能的基石,也是储能担当新型能源体系核心重任的前提。从技术和实践来看,
    储能安全
    可管可控,完全可以用技术解决。但行业目前还在野蛮生长阶段,市场主体过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竞争极不理性,为储能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第一、储能未来不可限量,现在才刚刚开始。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风电、光伏装机至少需要100亿千瓦,储能规模至少需要50亿千瓦时;未来五年,全球新型储能需求将达到10亿千瓦时,中国市场将占一半;新型储能高速发展了三年,实际才刚刚开始。从今年招投标市场看,储能仍然火热。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招标规模超过7000万千瓦时,预计全年的招标量将稳超1亿千瓦时。
    第二、行业市场主体过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政策和资本的推动下,储能行业虚火旺盛。截止去年底,中国注册储能企业已经超过10万家,大部分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活跃在招投标市场的储能企业,至少也超过200家,一半以上都是简单的集成组装。整个行业市场主体过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各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行业埋下巨大隐患。
    第三、非理性价格竞争,带来安全风险。从今年1月份到现在,锂电池储能价格已经下跌超过40%。最近某电力央企集采招标,0.25C和0.5C
    储能系统
    混合标包,最低报价跌破了0.5元/Wh。这一价格已经完全低于成本价,没有任何企业可以盈利。根据经验,当报价低于成本时,就一定会带来质量和安全问题。这种非理性的价格竞争,为储能行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近期海外连续的储能电站起火,也为国内敲响了警钟。田庆军表示,国内外的储能安全事故,都对行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他举例说,韩国连续的储能电站起火、爆炸,储能行业在韩国多次陷入停滞、整顿;美国近期的储能电站起火,对社会和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曾经的北京大红门事故,也一度造成了行业的整顿、暂停。
    田庆军进一步指出,过去几年,风电光伏行业大规模降本,带来了较多的质量事故。相比风电光伏,储能行业规模比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如果把控不好质量,造成批量安全事故,目前的良好发展势头很可能戛然而止。
    作为全球领先的储能系统供应商,远景储能拥有优异的安全记录。远景储能在全球参与了超过200个项目,至今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田庆军表示,储能安全可管可控,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根据实践,基于全栈技术、全产业链、全周期服务的能力,远景储能可以为客户提供极致安全的综合解决方案,确保客户电站的全过程安全。
    第一、电芯安全是储能系统安全的基础。远景储能系统的电芯来自拥有极致安全记录的远景动力。远景动力拥有超过20年的技术沉淀和积累,采用车规级安全设计及制造,在全球已经装载了超过100万辆电动汽车,主要应用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至今未出现一例恶性质量事故。
    第二、系统集成可通过设计实现安全可管可控。远景储能是从全栈链条进行安全设计,层层阻隔,将热失控蔓延的风险控制到最低。另外,远景还设置了电芯级、pack级和系统级三层消防系统,结合大数据火警系统,早发现、早处置、精准处置,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第三、储能安全贯穿电站设计、施工和运维的全过程。远景目前在国内多个省份开发建设储能电站,服务当地新能源发展,同时也在电站建设、运营的过程中积累技术和经验,赋能储能制造业务,来为客户提供全过程的安全解决方案。
    田庆军表示,安全是储能的基石,随着储能越来越大规模的发展,越来越深的融入到电力系统,如果储能解决不好安全的问题,行业就无法良性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储能行业安全水平。
    第一、储能安全需要建立行业安全新标准。储能需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标准、规范,从系统选型、电站规划、可研设计、施工建设、工程验收、运行维护等全过程进行标准定义,通过安全标准引领行业安全发展。
    第二、储能安全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储能安全不只是电芯和集成厂商的责任,需要全产业链持续提高质量管控水平和创新安全技术;储能安全也需要全行业树立安全红线意识,拒绝非理性的价格竞争,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卷价格不如卷安全、卷质量、卷技术、卷价值。
    田庆军最后指出,安全和经济性是储能行业亟待提升的痛点。广义的安全还应包括业主电站的投资安全。远景储能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既确保储能电站在生命周期内满足协议约定的各种性能指标,还可以提供基于电力市场的智慧交易解决方案,保证业主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与回报。
  • 原文来源:https://news.bjx.com.cn/html/20240708/1387670.shtml
相关报告
  • 《田庆军:储能价值开始真正凸显,未来会比风、光更赚钱》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27
    • 11月24日,以“零碳天下,风为圭臬”为主题的第七届远景能源技术高峰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自2015年首届举办以来,远景能源技术高峰论坛已成为新能源行业必看的“技术嘉年华”,今年是因为疫情暂停后的首届,行业关注度依旧不减,来自全球各地的900余位新能源开发商代表和技术专家齐聚泉城,聆听远景能源对新能源行业的洞见和技术研发最新进展。 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在开幕致辞中全面阐释了当前新能源行业的典型特征和未来趋势,在谈及行业热点储能时,田庆军指出,储能作为继风、光后的第三类新能源资产,投资价值开始真正凸显,未来将比风、光还要赚钱。 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致辞 一是储能的度电成本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快速下降。去年同期,0.5C磷酸铁锂储能系统价格还能接近2元/Wh,现在0.5C系统已经跌至约0.8元/Wh、0.25C系统跌至约0.7元/Wh,价格下降了约2.5倍,储能的度电成本已经接近2毛钱,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储能的度电成本还将下降,未来将降到1毛钱,度电成本的降低将推动储能的快速市场化,为储能的大规模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二是市场化政策推动储能盈利能力创下历史新高。储能的市场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对储能的激励政策,明确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为储能营造市场化发展环境,根据测算,部分地区独立储能投资回收期已经缩短至5年以内,工商业储能投资回收期缩短到4年以内,随着中国持续深化电改,储能将进一步解锁市场潜力。 三是电力现货挑战风、光收益,储能未来将更赚钱。中国电力现货市场将在全国范围内快速铺开,风电、光伏收益将受到巨大挑战。首先是光伏,由于发电同时率太高,电价将会大幅降低,其次是风电,由于波动性和间歇性太强,电价也将下行。储能将是最大受益者,未来将超过风、光,成为最具价值的新能源资产。 田庆军指出,新能源开发商要提前布局卡位储能,在未来才能赢得发展先机。当前,储能行业发展过热,产能严重过剩,参与储能行业的企业良莠不齐,在低价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储能的安全和品质难以保证,为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不小的隐患。新能源开发商应该选择有一定产业规模和研发实力的储能企业进行合作,多关注合作伙伴在储能全生命周期中的价值创造能力,未来全面参与电力现货后,如果合作伙伴能力跟不上,储能可能会成为劣质无效资产。 来源: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
  • 《工信部:光伏“破内卷”!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05
    • 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文件指出,2025-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文件提到,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围绕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和重点产业集聚区,因地制宜推动差异化、特色化有序发展,科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向世界级迈进。落实《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发挥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引导作用,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文件,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等政策联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重点行业监测预警和风险提示,有序调整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