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标准与科学研究院(KRISS)通过在饱和器中交替使用空气、氮气和甲烷进行霜点测量,以确定水蒸汽增强因子比及其不确定性》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张宇
  • 发布时间:2025-08-26
  • 近日,韩国标准与科学研究院(KRISS)的研究人员通过在饱和器中交替使用空气、氮气和甲烷进行霜点测量,以确定水蒸汽增强因子比及其不确定性。水汽增强因子(WVEFs)考虑了非理想气体行为,目前仅在有限范围内通过实验确定,通常依赖于在低温下的理论计算进行外推。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实验方法,用于确定不同载气之间的霜点差异以及高压湿度发生器与在大气压下工作的冷镜式湿度计(CMH)之间的水汽增强因子比。基于饱和器的霜点发生器以双压力模式运行,保持恒定的饱和器温度(Ts)和压力(Ps),同时交替使用输入气体(空气、N?和CH?)。冷镜式湿度计连续测量这些气体交替过程中的霜点温度,并在毫开尔文(mK)水平上检测差异。冷镜式湿度计的测量结果显示,在本研究的实验范围内(Ts = -70°C至20°C,Ps = 600 kPa至1000 kPa),N?的霜点温度随Ps的升高而线性超过空气。相比之下,CH?和空气的霜点温度在±10 mK范围内紧密对齐。通过实验和理论方法确定了N?和CH?的饱和器与湿度计之间的水汽增强因子比。实验值和理论值在考虑所有不确定因素评估的水汽增强因子比的不确定范围内一致。通过比较,使用实验确定的水汽增强因子比和气体之间的霜点差异来评估空气、N?和CH?的水汽增强因子的理论计算。(DOI:10.1088/1681-7575/adf444)
  • 原文来源: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681-7575/adf444
相关报告
  • 《韩国标准科学研究院(KRISS)研究团队开发出量子级精度的长度测量系统》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07-16
    • 近日,韩国标准科学研究院(KRISS)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具备量子物理学极限精度的长度测量系统。该系统不仅具备世界最高水平的精度,还能在户外环境中便捷运行,有望成为下一代长度测量的"基准"。 目前最精确的长度测量设备是作为1米(m)基准的"长度测量标准器"。由KRISS等世界各国计量标准代表机构运营的长度测量标准器,采用短波长激光干涉仪进行长度测量。短波长激光如同刻度密集的尺子,其波长分布极其均匀,可实现1~10纳米(纳米,十亿分之一米)级别的高精度测量。注:干涉仪(Interferometer):通过分析两束光相遇时产生的干涉图案(即两束光路径的相对变化),来精确测量目标物体距离或位移的装置。 然而,长度测量标准器的单次测量范围极为有限。这是由于短波长激光的光谱范围较窄所致——好比刻度密集却总长很短的尺子。若要测量超出激光波长范围的长度,就必须反复进行多次测量并累加结果。这不仅导致测量耗时冗长,还需配备稳定移动干涉仪的装置,存在显著的时空局限性。 相比之下,绝对长度测量系统虽精度稍逊,却能实现长距离单次测量。该系统通常从基准点向目标发射光脉冲,通过计算光波往返时间确定长度。其测量方式相对简单,设备可小型化,并能快速完成远距离测量,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但现有绝对长度测量系统的精度极限仅为微米级(微米,百万分之一米),原因在于以现有技术难以将光传播时间测量精度提升至特定极限值以下。 KRISS长度形状测量团队成功利用"光学频率梳干涉仪",将绝对长度测量系统的精度提升至长度测量标准器的水平。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光学频率梳干涉仪应用于绝对长度测量系统。光学频率梳如同钢琴键盘般,由数千个等间距频率的光束组成。与传统干涉仪光源不同,光学频率梳兼具宽波长范围和高度均匀的波长分布特性,既能实现长距离单次测量,又能保证超高精度。 研究团队开发的"基于光学频率梳光谱干涉仪的绝对长度测量系统",兼具长度测量标准器的精度与绝对长度测量系统的便捷性。该系统精度达0.34纳米,不仅是现有设备的最高水平,更达到了量子物理学允许的极限精度。其25微秒(微秒,百万分之一秒)的测量速度,使系统具备足以在户外环境快速运行的便携性,有望显著提升韩国高端工业领域的长度测量精度水平。 研究团队计划持续推进后续研究,包括评估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持续改进性能等,以期将本次开发的系统认证为下一代长度测量标准器。 KRISS长度形状测量组首席研究员表示:"AI半导体、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的竞争力,取决于能否精确测量和控制纳米级距离。此次成果将成为韩国跃升为下一代长度标准制定领军国家的重要契机。" 本次研究成果获得KRISS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并已发表于光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影响因子:10.0)六月刊(DOI:10.1002/lpor.202401995)。
  •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公布房屋中甲烷泄漏的测量方法和不确定性估计》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张宇
    • 发布时间:2024-12-26
    • 近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在对住宅天然气器具甲烷排放的测量中发现,住宅内的排放量不可忽视,这种泄露对室内空气质量甚至室外气候都有影响。因此,住宅建筑的甲烷损失最近被纳入最新的美国国家清单中,排放因子是根据对加利福尼亚州的每一栋房屋进行单独研究来确定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了质量平衡方法,通过同时测量选定房屋室内和室外的甲烷摩尔分数,来确定整栋房屋的甲烷排放量。我们通过改变建造房屋的强制空气通风率、使用六氟化硫和二氧化碳测量空气交换率,并进行甲烷注入,量化了全屋甲烷排放的不确定性。我们发现,建造房屋中全屋静止甲烷排放率平均为0.34克/天,计算排放率的方法学误差约为20%(均方根偏差)。我们还测量了建造房屋在三个月内的静态泄漏,发现两个季节的排放量变化为24%(1-sigma)。我们的发现可以帮助规划未来的研究计划,以使用类似的方法量化住宅建造后的室内甲烷损失。 该研究的论文已发表在《Atmosphe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上(DOI:10.5194/amt-17-706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