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各出奇招 病毒检测走向“物美价廉”》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9-03
  • 世界卫生组织8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2500万,其中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600万。

      据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网站8月31日报道,快速、廉价、准确且容易使用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对于遏制新冠肺炎大流行,安全重启学校、企业和其他重要机构至关重要,因此无数科学家殚精竭虑,各出奇招,开发出一系列新冠病毒检测方法。

      比如,有些简易的检测方法可在15分钟或更短时间内诊断出新冠病毒;也有科学家利用“当红”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来快速得出检测结果。

      黄金标准:检测病毒RNA

      目前,精确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的黄金标准是聚合酶链反应(PCR),它甚至可以检测到极微量的病毒遗传物质RNA。

      使用该方法时,检测人员首先直接从患者体内收集病毒RNA——通常是将棉签插入鼻腔深处收集,随后,在临床实验室将病毒的RNA转化为DNA,然后用专门的仪器加热和冷却该DNA,使其复制增加,以更易于检测出病毒。此过程重复进行约一小时后,可获得新冠病毒检测结果。

      这类方法相当准确,但某些处于感染极早期的人或由于实验室错误,会产生假阴性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未感染病毒,但实际上感染了)。这类技术很少出现假阳性(检测结果显示感染了病毒,而实际上未感染)。因此,如果PCR测试表明某人已感染,那么他们很可能的确携带该病毒。

      当然,这一方法并非完美无缺,主要缺点是速度慢——通常需要几天才能获得结果。

      有科学家认为鼻探取样令人感觉不舒服,因此开发了其他实验室检测方法。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月16日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15日宣布,批准将唾液直接检测法(SalivaDirect)用于新冠病毒诊断检测的紧急使用授权,这种方法由耶鲁大学医学院Chantal Vogels团队开发。

      研究人员称,该检测法高度灵敏,结果与鼻咽拭子相似。在医护人员的观察下,唾液是在无菌容器中自行收集的,无需使用特定的拭子或收集装置。这种分子诊断检测可在3小时内出结果,一次可检测多达92个样本。而且,检测试剂只需几美元。

      为开发出更快的检测方法,各路科研团队奇招迭出,其中一些研究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快速诊断加速”(RADx)计划的资助,该计划已向7家公司投资了2.487亿美元。

      例如,位于圣地亚哥的Mesa Biotech公司接受了RADx的资助,制造PCR检测装置。该公司表示,其研发的Accula检测方法可通过分析喉部与鼻腔的拭抹样本,在30分钟内检测出患者体内是否有新冠病毒。Accula检测系统非常轻便,可以放到人的手掌上,其应用可大大加快对新冠病毒的检测速度,预计很快可推广应用到临时检验设施、医生诊所、急救中心和护理中心。

      另辟蹊径:检测抗原

      除了上述方法,研究人员还开发出了一些抗原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检测的不是病毒RNA,而是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这些病毒蛋白也是抗原,即它们在侵入人体时会刺激免疫反应。这种抗原检测方法与诊断流感患者的抗原检测方法类似。

      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师金柏莉·哈迈德-斯契费尔利强调说,不要将抗原检测与抗体检测混为一谈,新冠肺炎抗原检测是使用抗体来检测病毒蛋白。

      RADx资助的研究中就有一种抗原检测方法,由总部位于圣地亚哥的Quidel公司开展,仅需15分钟即可得出结果。

      今年5月,FDA批准了该公司的抗原检测方法的紧急使用授权,这是此类新冠病毒检测方法首次在美获批。不过,FDA也提出了警告,抗原检测对病毒具有很高的针对性,但敏感性较低,这意味着得出的阳性结果准确性高,但得出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也比较高。

      此外,雅培制药公司的一款名为BinaxNOW的便携式测试盒,也是检测抗原,于8月26日获得FDA紧急使用授权。其也能在15分钟内得出结果,售价仅为5美元。雅培表示,计划到10月后,每月生产5000万套这种快速测试盒。

      哈迈德-斯契费尔利解释说,抗原检测的好处是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实验室仪器或酶,“一切都自给自足的”。但如果不扩增病毒物质,抗原检测的灵敏度可能不如PCR等方法,导致假阴性结果发生率较高,FDA抗原检测紧急使用授权指南称,这一比例最高可达20%。

      目标:快捷、准确且廉价

      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检测领域的目标应该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且廉价的方法,可以被广泛使用,包括居家使用。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的张锋等人,正在朝此目标迈进。

      该团队开发了使用基因编辑工具CRISPR的检测方法。被检者要做的就是将样品(来自鼻拭子或唾液)添加到带有反应溶液的试管中,在一锅水中将试管加热到60℃,加热一小时,然后在试管中放入一张试纸,即可检出样本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

      团队在5月8日的医学类预印本杂志medRxiv上发布论文称,这种新检测方法名为STOPCovid,它可以像PCR检测法一样识别出新冠病毒病例,成本不到10美元。该方法适用于唾液或鼻咽拭子样本,每个反应的检测下限为100个RNA拷贝。

      此外,STOPCovid可以被集成在一个低成本的模块化试剂盒中,广泛应用于医院、测试站、办公室和家里。

      无独有偶,加州旧金山大学研究团队以及由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主导的团队也开发了基于Cas12的新冠病毒CRISPR检测技术。

      米娜说,随着众多检测新冠病毒的新技术纷至沓来,“我们将借助一些崭新的诊断方法来摆脱新冠肺炎疫情”。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09/03/content_453008.htm?div=-1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开发出可用于检测病毒感染的新型技术》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9-04-11
    •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开发出可以检测人体血液中极少量抗体的技术。 研究人员使用人体头发尺寸的四分之一的小导线开发出一种传感器,可在20分钟内检测出少至10个抗体分子。相比之下,标准医学检测需要数十亿或数万亿的抗体分子进行检测,并且可能需要一天的时间来处理。 这种具有成本效益的仪器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快地治疗疾病,并可以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使用。 该团队研究的结果将于4月15日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杂志上发布。 目前,大多数美国医院使用ELISA测试来确定一个人是否患有病毒感染。Elisa是一种常见的测试,但灵敏度相对较低。这意味着临床医生需要在人的血液中含有相当多的抗体才能获得阳性检测结果。 根据作者描述这种非常简单的技术,研究团队将与寨卡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相关的蛋白质化学附着在廉价的小金线上。接下来,他们通过电线传输电流,在电线上产生类似于电池的电荷。 研究人员随后添加了抗体以结合线上的病毒蛋白,这增加了线外部的质量。这也增加了电线保持电荷的能力。然后,他们测量质量的变化,以量化导线表面上的抗体数量。 “我们发现我们可以获得非常高的特异性来确认病毒感染,”作者说道。此外,研究小组未发现针对其他病毒的抗体有任何反应或反应,这有时会导致假阳性检测结果。 该研究小组现在希望将这一发现与他们之前发表的病毒检测研究相结合,创建一个能够检测患者样本中病毒和抗病毒的单一系统。“我们希望它可以用于即时诊断,并且它可以发展成一个简单的手持设备,可以在诊所或资源有限的地区使用,”作者说道。
  • 《Nano Letters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破伤风毒素抗原检测技术》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3-23
    • 破伤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平均病死率为20-30%,其潜伏期通常为7-8天,也可短至24小时。目前破伤风的诊断测试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间接检测破伤风抗体,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还受到个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理想的检测方法应实现对抗原(破伤风毒素)的直接检测,但目前尚无相关技术。近期,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破伤风毒素抗原检测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在《Nano Letters》期刊,标题为“Homogeneous Binary Visual an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Tetanus Toxoid in Clinical Samples Based on Enzyme-Free Parallel Hybrid Chain Reaction”。 研究人员将识别破伤风毒素的适配体与基于碲化镉量子点的阳离子交换反应、DNA模板化的铜纳米粒子和三重并联杂交链式反应集成,开发出均相二维可视化和荧光分析方法,使得荧光模式下破伤风类毒素的检测限低至0.25 fg/mL,裸眼可视化检测限低至1 fg/ mL,并进一步将该方法在临床样本中进行了成功验证。 这项研究开发了一种破伤风抗原检测技术,且方法简单、灵敏高、具有成本效益,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以及在家庭、偏远地区实现破伤风的即时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