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企将加大自动驾驶应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30
  •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主要车企将在2022年加大布局自动驾驶应用,在较普及车型上搭载自动驾驶系统,追赶特斯拉等行业先进水平。

    报道称,丰田和马自达等日本汽车厂商将在2022年前后,在普及车型上标配可在“高速公路上撒手驾驶”的自动驾驶功能。丰田将在“皇冠”等车型上引进这一功能。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日本车企在尖端自动驾驶的实用化方面相对落后,因此希望通过在普及车型上配备相关技术而重获优势。

    日本各车企将推出的可在高速公路上撒开手驾驶的汽车,在自动驾驶的划分上相当于L2级以上。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东京中野区)统计显示,搭载L2级的汽车到2030年将占到自动驾驶汽车的62%。

    丰田将在2022年至2023年进行全面改进的主力车型“皇冠”等车型上配备这一自动驾驶系统,目前该系统仅限于高档车品牌“雷克萨斯”的最高端轿车和燃料电池车(FCV)“未来”(MIRAI)两个车型,但今后将以“皇冠”为开端,逐步扩大至其他主力车型。对于“卡罗拉”等低价位车型,丰田将视感知人和物的传感器等零部件的采购情况,在此基础上讨论是否配备。

    马自达也将自2022年起,在中型以上的主力SUV新车上配备L2级至L3级自动驾驶功能。斯巴鲁今后原则上将在全球上市的新车上增加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50公里以下行驶时可撒手驾驶的功能。

    到2026年,日产汽车计划将具备与丰田和斯巴鲁基本相同功能的自动驾驶汽车数量增加至目前的逾2倍,达到250万辆。本田也计划在2030年之前在发达国家推出的全部新车上增加自动驾驶功能。

    在海外企业中,特斯拉已在新车上标配L2级自动驾驶。L2级以上的技术开发由在人工智能(AI)等领域具有优势的美国字母表旗下的自动驾驶开发公司Waymo等领跑。

    日本企业计划通过普及价位的L2级技术来提高市场份额和可靠性,然后涉足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的开发环境正在完善,多家车企也在加大更高级别自动驾驶车型的应用。在日本,L4级以上车辆目前不允许在公路上行驶,但有望局部解禁。

    本田3月推出了100辆具备L3功能的高档车“里程”(Legend),但仅限于租赁用途。目前,本田还在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发自动驾驶出租车。

    丰田正在加紧通过纯电动汽车“e-Palette”实现L4级车辆的实用化。目前正在静冈县裾野市建设新一代技术实验城市,并计划开展自动驾驶车的公路测试。

    自动驾驶中的L3级是在高速公路等一定条件下由系统负责驾驶,不需要驾驶员实时监视。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必须由驾驶员应对。而L4级包括在公路上驾驶,即便在紧急情况下也由系统应对并躲避危险,与L3级相比,必须跨越的技术门槛明显提高。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zhiku/2021/12/30/detail_20211230114683.html
相关报告
  • 《自动驾驶传感器大战打响 日本电子巨头纷纷入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2
    • 日本的电机和电子零部件巨头相继进入新一代传感器业务领域。传感器是高度自动驾驶中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称之为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夏普计划在2020年代前半期将准确探测汽车与物体距离的传感器推向实用化。京瓷将开发更高精度的摄像头一体化传感器。预计行驶在街道上的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将在2030年之后迅速增加。围绕“眼睛”的竞争正式打响。 夏普将进军在一般道路上行驶的自动驾驶汽车不可或缺的传感器“激光雷达”业务领域。激光雷达通过反射汽车照射出的激光来正确探测汽车与物体的距离。最早将于2019年春季在广岛县福山工厂启动激光雷达的核心零部件——红外线激光的试量产。 夏普基于CD读取和监控摄像头使用的红外线传感器技术,将输出功率和精度提高至能够应对自动驾驶的水平。 夏普于1992年在全球率先开始量产CD用的红线激光,凭借多年经验提高了精度。同时还将活用母公司台湾鸿海精密工业的量产技术,提高成本竞争力。 据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预计,到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2755万亿日元,扩大至2017年的3.7倍左右。2017年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仅为25亿日元左右,预计到2030年将急剧扩大至约200倍,达到4959亿日元。 由于在激光雷达开发领域可以发挥半导体等技术优势,电机和电子零部件厂商相继进军这一领域。 松下力争2020年代上半期将覆盖范围更广的内置后视镜型激光雷达推向实用化。东芝将在2020年之前推出探测距离达到200米的线路技术,较原来提升一倍。先锋从9月开始正式供货,争取2020年之后实现量产。 京瓷正在开发识别精度更高的摄像头一体化激光雷达。欧姆龙将开发新型的3D 激光雷达。探测距离提升1倍至150米,将于2020年度在爱知县的工厂生产。来源:http://sensor.ofweek.com/ 目前海外企业在激光雷达的开发方面领先一步。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法雷奥的激光雷达已经搭载于德国奥迪等部分高档汽车上。美国威力登激光雷达等企业也在反复进行实验,加紧推进开发。 由于激光雷达需要通过实验积累数据,开发成本较高,目前仅被高档车采用。在提升性能和降低成本成为激光雷达开发课题的背景下,各企业还将目光放在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等成本相对低的领域。
  • 《加快研发智能化产品,支持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技术应用》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2-21
    •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展望2035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是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以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国内大循环更加高效畅通。 《纲要》提出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丰富5G网络和千兆光网应用场景。加快研发智能化产品,支持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技术应用。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健全新型消费领域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依法规范平台经济发展,提升新业态监管能力。 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做强做优线上学习服务,推动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深入发展在线文娱,鼓励传统线下文化娱乐业态线上化,支持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和新兴数字资源传播平台。鼓励发展智慧旅游、智慧广电、智能体育。支持便捷化线上办公、无接触交易服务等发展。 《纲要》明确要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运算能力。加快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千兆光网建设,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建设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广泛、深度应用,促进“云、网、端”资源要素相互融合、智能配置。以需求为导向,增强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服务能力。 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水利、应急、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助力相关行业治理能力提升。支持利用5G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升级。积极稳妥发展车联网。 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适度超前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强化共性基础技术供给。 《纲要》还强调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先进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计算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进卫星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创意产业。 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产品,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引导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发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资源流通应用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优化数据要素流通环境。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制度规范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力度。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