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能效市场2017》报告指出 ,提升能效是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政策目标的关键途径之一。得益于各国能效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全球能源强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已经显著下降。然而自2016年开始,能效相关的新政策出台速度明显放缓,执行力度也逐渐弱化,且这种趋势将在2017年得到延续,意味着能效改善速度面临放缓的潜在风险。因此,为了避免能效提高进程在关键时期停滞不前,报告建议各国应该持续加强新政策制定和落实力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1)全球经济的能源强度持续下降
2016年,全球能源强度下降了1.8%,主要的贡献来自中国。自2010年以来,全球能源强度年均下降率达到了2.1%,远高于过去40年(1970-2010年)的平均值1.3%。各国和地区的下降幅度差异很大。但中国能源强度下降速度要明显快于其他国家/地区,这是中国积极实施能效政策的结果。倘若没有中国,2016年全球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将减小到1.1%。
能源强度的改善是自2014年以来全球能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趋于平稳的重要因素。全球碳排放减少是能效政策、可再生能源和其他低碳能源系统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能效提升消除了与GDP增长挂钩的四分之三的排放量,而向可再生能源和其他低碳燃料的转型则抵消了另外四分之一的排放量。能源强度提升意味着消耗相同数量的能源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以2016年为例,提升的能效为全球创造出了额外2.2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相当于澳大利亚经济规模的两倍。
(2)能效提升正在促进整个能源系统自我重塑
在IEA成员国中,能效的提高导致了2007年能源使用总量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至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IEA成员国能效从2000年来持续改善,这使得2016年IEA成员国节约了价值500亿美元的能源进口费用。例如在日本,如果能效得不到改善,2016年的石油进口量将会增加20%,而天然气进口量则会增加23%。
能效对天然气进口的影响在欧洲尤为明显。以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市场德国和英国为例,能效的提高使得2015年节省的天然气进口量相当于欧洲从俄罗斯进口总量的30%。能效改善通过降低每日的天然气需求,也提高了短期能源安全。如果能效不能有效改善,在天然气需求高峰时,英国和法国必须获得额外2.4亿立方米/天的天然气供应才能满足用能需求。
能效提升还使得全球家庭的用能消费支出减少。自2000年以来,能效改善已经为几个主要经济体节约了近3000亿美元的家庭能源开支。例如,在德国、法国和英国,2016年的家庭平均能源开支相比2000年降低了400美元以上。大型新兴经济体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并且对能效改善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例如在中国,如果能效没有改善,中国家庭在2016年的平均能源支出将增加25%。
(3)2016年政策实施力度放缓,能效改善面临潜在风险
2016年,能效政策覆盖了全球32%的终端用能领域,较2015年增长了1.4%,但仍有68%未能覆盖。然而,几乎所有2016年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用能领域的能效改善都是现有政策持续影响的结果,而仅有1%的改善是新政策出台起到的作用。
IEA能效政策发展指数(EPPI)衡量了自2000年以来对强制性能源效政策的覆盖面和力度的变化,在2016年EPPI增长了0.5%达到6.3,而2010年以来的平均增幅约为0.75%。EPPI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新政策实施的力度有所减缓,这一趋势在2017年上半年表现尤其明显。得益于工业部门的合适政策,2016年中国的EPPI升到了10.9,是近年来实施强制性能效政策的结果(尤其是工业领域),占2000-2016年全球EPPI增长的70%。
因此,如果要保持或加快提高能效,就必须加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各国政府必须认识到制定新的更有效政策的重要性。
(4)在政策、技术和燃料价格的驱动下,汽车市场正在迅速变化
卡车的燃油效率标准已经成为政策制定者的关注焦点。卡车的油耗占了公路运输总耗油量的43%。2016年,在世界各地卡车的能源使用中,只有16%被强制能效政策所覆盖。加拿大、中国、日本和美国的燃油经济性标准正处于领先水平。预计欧盟、印度、韩国和墨西哥将在未来几年扩大和引进标准。
电动汽车比内燃机汽车更高效。由于产能扩大、车型种类更广、车辆性能也有所改善,2016年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增长了40%。然而,汽油价格的下跌导致了低能效的大型客车,尤其是运动型多功能车的销量增长,这抑制了全球客车燃油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5)2016年全球能源效率市场继续扩张
2016年,全球对能效的投资继续增长,增幅9%,达到2310亿美元。尽管欧洲仍是全球最大的投资市场,但中国的增长率最高,达到24%。在终端用能领域,建筑行业仍然占据能效投资的主导地位,占2016年全球总投资额的58%,其中大部分投资将用于建筑围护结构、电器和照明。
2016年,全球能源服务公司(ESCO)市场扩大了12%至268亿美元。得益于政府强有力的激励措施,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ESCO市场,占全球市场收入的60%以上,另外两个主要的能效市场是美国(20%)和欧洲(10%)。现在全世界已有超过100万人受雇于ES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