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的格陵兰岛卫星数据显示,岛上的冰川已经严重缩小,即使全球变暖停止,冰盖的面积也会继续变小。这意味着格陵兰岛的冰川已经过了一个临界点,每年补充冰盖的降雪量跟不上从冰川流入海洋的冰。因此需要研究冰的排放和积累是如何变化的,也就是有多少冰从冰川中分解成冰山或融化到海洋中,以及每年有多少降雪补充冰川。研究人员发现,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通过积累而获得的雪和冰川融化或崩解的冰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保持了冰原的完整性。研究者发现冰盖的脉动—冰盖边缘的冰川流失量—在夏季增加。这个脉冲的基线,即每年流失的冰量,在2000年前后开始稳步增加,因此冰川每年损失约500亿吨。而在此期间降雪量并没有增加,这意味着冰原的冰流失速度比补充的速度要快。但从2000年开始,季节性融化会在一个更高的基线上叠加,因此损失会更大。冰川已经缩小到足够的程度,许多冰川都在更深的水里,这意味着更多的冰与水接触。温暖的海水融化了冰川的冰,也使得冰川很难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说明,即使人类奇迹般地阻止了气候变化的进程,冰川流失到海洋中的冰很可能仍会超过积雪积累所产生的冰,而且冰盖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缩小。冰川退缩使整个冰盖的动态处于不断丧失的状态,即使气候保持不变,甚至变冷一点,冰原的质量仍然会下降。格陵兰岛冰川萎缩是整个地球的问题。从格陵兰岛冰原融化或破裂的冰进入大西洋,最终进入全世界的海洋。格陵兰岛的冰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去年,格陵兰冰盖上融化或破裂的足够多的冰导致海洋在短短两个月内上升2.2毫米。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0-0001-2
(郭亚茹 编译; 张灿影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