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硬抗煤价?谁又是进口煤大幅增量的背后推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9
  • 2024,长协煤成为了一把双刃剑。

    进入2024年,人们后知后觉,今年不缺煤了。不缺煤的后果,应该是煤价下跌,然而煤价的崩塌并没有出现。

    不缺煤的,不单单是国内,国外也不缺煤。煤多,价格必然回落。国际煤价就回落了。

    2024年1—2月,我国进口煤及褐煤平均进口单价为106.43美元/吨(较去年同期的136.6美元/吨下降了30.17美元/吨);

    2024年3月,我国进口煤及褐煤平均进口单价为99.07美元/吨(-28.92);

    2024年4月,我国进口煤及褐煤平均进口单价为101.07美元/吨(-21.65);

    2024年5月,我国进口煤及褐煤平均进口单价为101.07美元/吨(-20.14);

    2024年6月,我国进口煤及褐煤平均进口单价为97.22美元/吨(-15.38)。

    国际煤价是降了,但是并没有降出摧枯拉朽的态势。国内同样如此,港口5500大卡的平仓价降到800多后就降不动了。为什么?通胀在背后撑腰呢不成?

    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汽车降价促销、商品房大幅降价、零售商品价格下降……停一下!这些也不是通胀的表现形式啊!好吧,那就说明现在不存在通胀。那么问题来了,没有需求、没有通胀,煤价为什么不落?

    放眼全球,曾经因新能源和水电突然哑火、再赶上俄乌冲突断了供给欧洲的天然气管线,使得欧洲出现了史上最为严重的能源危机,其后果就是欧洲如瘟疫一般突然席卷全球,到处搜刮煤炭,导致原本平衡的国际煤炭供需格局被瞬间打破,国际煤价飙升。

    当时背景下,全球恰逢后疫情时代,产需错位、贸易错位,使得中国得到了海量的国际订单,国内生产加足马力大干快上,国内煤炭供不应求、国际煤炭一煤难求,更为糟糕的情况是,受政策制约,澳煤又不被允许出口到中国,市场对煤炭需求的渴望达到了空前迫切的程度,似乎无论从地底下挖出多少煤来,都赶不上使用。

    然而到了今年,国际上除了中国、印度还在增加对煤炭的进口外,其他原本进口煤的大户国家都明显减少了煤炭的进口需求。

    一方面是全世界各地还在延续最为热火朝天的挖呀挖的状态,煤炭供应源源不断,另一方面是需求的断崖式衰减,煤炭从之前的香饽饽沦落到了无足轻重的地位,煤价应声回落。

    要不是有中国和印度在国际市场上大肆“捡漏”,国际煤价早跌回解放前了。可是,国内的煤同样是挖的多,用不了,煤价理应减减减,但是为什么就卡在800多不往下走了呢?

    其实昨天就已经说过了,怕涉及面太广被人骂,就没深说。其实不是煤价降不了,而是今年不好降,不能降。

    听到这个言论有人就要说了:“你胡说!”

    胡说不胡说咱们暂且放在一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家都听说过吧?在这里我们想引导大家对长协煤做一个思考。

    条件不同,同样的药方可能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长协煤制度也是如此。特殊背景下,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今年条件不一样了。煤还在哐哐的挖,用户却没有了,煤一多,煤价就降,这本无可非议,但降着降着问题就出现了!

    当煤价快要降到长协煤价格区间的时候,下游坐不住了,时刻准备着一旦市场煤价格跌破长协煤价,就不再执行长协合同,转而采购市场煤。

    这是非常符合逻辑的市场打法。

    当这个问题的萌芽一经出现,立刻引起上游煤企的极度警觉,要知道今年的长协煤占比那是相当大的,如果这一情况真的出现会怎么样?煤价崩塌、市场煤交易比重大幅提升、长协合同形同虚设、煤企利润大幅受损……换成是你会希望这种局面出现吗?

    那怎么办?

    丢卒保车!

    我市场煤价格就不降,爱买不买,宁可一直没人要我市场煤砸手里,但我用这小小的损失保全了长协煤大大的利益。

    而国际煤商也在密切关注着中国的市场,他们的煤炭定价与中国国内的煤价挂钩,只要永远保持适当的价格优势,就能保证他们最大的营业收入。所以,今年我国的进口煤量就又创出了一个新高。

    好了,现在都明白了吧,照着这个逻辑,似乎就能够解释通了谁在今年硬抗着煤价、谁又是进口煤大幅增量的背后推手了吧?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75026-1.html
相关报告
  • 《进口煤适度增加 煤价将掉头向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25
    • 前期煤价上涨,有部分贸易商借机炒作的嫌疑。目前,电厂存煤不低,采购市场煤积极性并不高,主要以长协为主,市场煤价格涨的有点离谱,且位于红线时间过长。本周,进口煤传出增加额度的消息,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均有不等数量的新增,现已小幅打击市场挺价情绪,期货和现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据可靠消息,广东省申请2861万吨新进口额度,但最终获得200-300万吨新额度;江西和广西各获得了100万吨进口额度,浙江获得200万吨额度,而江苏也获得了200-300万吨进口额度。进口政策松动,终端进口煤招标采购增多,年内有新增额度预期下,下游北上拉煤的积极性有所放缓,市场观望再增多。从近几日的情况来看,进口适度放开,已经给国内市场带来影响,在政策的指引下,预计煤价会向600-610元/吨回调。周五开始,盘面震荡偏弱,重心下移,空头显现一定主动,预计仍有回落空间。 今年对进口煤的控制总体来看效果不错,按照这个进度,预计今年完成进口煤数量大概在2.78亿吨。笔者分析,除非国内尤其南方地区出现严重缺煤现象,或者我国煤炭运输通道不能满足用煤需求,否者的话,国家不会全面放开进口煤,在今年最后阶段把前期的成果破坏掉。 进口煤方面,虽有部分终端招标采购,市场询货较多,但大部分都是12月底到货、明年1月通关货盘。即便年底前有少部分增量,能拿到手的新增配额也非常有限,无法扭转目前的市场格局,对国内市场影响也不是很大。尽管煤价出现下跌,但笔者分析,利好因素支撑,此轮煤价跌幅有限。 产地方面,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站台发运情况良好,受天气影响,部分露采煤矿生产受限,叠加煤管票紧张,产地价格易涨难跌。山西晋北平鲁少数煤矿开始复产,大矿保长协发运,周边电厂拉运积极,货源偏紧,矿价稳中有涨。陕西榆林、神府等地煤矿销路好,多数煤矿库存紧张,煤价稳中小涨。港口方面,北方迎来大幅降温,冷冬到来,产地发运和港口中转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北港累库缓慢,优质资源紧缺。周三开始,进口煤增加的消息给市场带来一定影响,部分贸易商抓紧出手。笔者分析,受寒冬到来、电厂日耗恢复影响,市场并不悲观。买卖双方对后市预期分歧较大,除之前达成共识的交易、逐步兑现以外,其余基本以观望为主,成交冷清。
  • 《煤价仍有支撑 不会大幅下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15
    • 受以下因素影响,港口煤价或将停止上涨,甚至小幅下跌,1.电厂高库存,部分电厂检修。目前,无论是重点电厂,还是统调电厂,存煤和可用天数均在28天以上的高位。2.阶段性拉运告一段落,水电、特高压送电继续发力,电厂耗煤不高。目前,电厂日耗明显低于去年同期。3.保供措施发挥作用,内蒙古资源加快释放,产地煤价出现下跌。 但笔者分析,受以下因素制约,本月,港口煤价不会大幅下跌。在供给端以及中间环节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市场支撑因素依然偏强。港口煤价充其量就是小幅回落,或者保持在中高位震荡偏强运行。 1.煤价依然倒挂。 上旬,期货价格大幅拉涨,现货报价坚挺,低硫煤种报价偏高。目前,产地发运至港口,继续处于倒挂状态。一旦港口煤价停止上涨或者下跌,发运企业经营下水煤的积极性会大幅下降。而市场煤运量减少之后,港口堆存的优质煤数量上不能满足需求,港口煤价会出现止跌企稳。 2.大秦线检修,影响资源进港。 10月7-31日是大秦线秋季集中修的时间,大秦线日均发运量减少,到港煤车数量也在减少,上午半天时间没有煤车,造成秦港存煤持续低位。而秦港存煤的低位运行,部分贸易商依然会积极挺价;即使煤价下跌,跌幅也不会很大。 3.经济活动增加,水泥、化工用煤需求回升。 秋季是工业生产高峰,“金九银十”引发基建与地产的共振,水泥、化工等行业用煤需求增加;叠加冬储拉运,煤炭需求支撑较强。南方沿海地区全力冲刺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以投资项目为主,抢抓四季度施工黄金期,密集推进重点投资项目。九月份,浙江、江苏全社会用电量均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四季度,也会保持增长态势。 4.安全检查持续。 从供给来看,主产地受煤管票严控及安全环保检查等因素影响,停产煤矿较多,在产煤矿产能也受到一定影响,内蒙地区基本按照核定产能生产,鄂尔多斯地区煤价开始下调。但受煤管票、部分煤矿停产检修以及下游采购需求高涨影响,榆林地区煤矿价格仍在冲高。山西地区受安全检查影响,区域内煤价仍有上涨意愿。 5.限制澳洲煤。 鲅鱼圈、京唐港、防城港等港口已通知钢厂,从10月1日起拒绝澳大利亚煤炭卸货和清关。目前,京唐港有20多艘船,超过300万吨煤炭在等待通关。不少省份也收到了相关通知:在安徽省,当地钢厂和水泥厂被当地能源局告知禁止使用澳大利亚煤炭;在广东省,当地贸易商也从海关那里收到了类似的信息;在福建省,当地国有事业单位被告知停止购买澳大利亚煤炭。 6.进口煤平控要求。 在平控政策下,四季度进口配额将相应减少,若按照2017年总进口量2.7亿吨来实行平控,在9-12月份,剩余进口配额仅有5000万吨。即使以2019年的3亿吨来实行平控,月平均进口2000万吨左右,与8月份总进口量2066.3万吨大致相当,就需要我国北方港口每个月需要增运500万吨以上煤炭,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沿海煤炭市场保持活跃,港口煤炭价格仍有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