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包埋递送系统的包封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2024年9月18日,江南大学金征宇院士团队Wenyan Bu及通讯作者Long Chen在国际期刊《Food Hydrocolloids》(JCR一区,IF2023=11)发表了题为“Encapsulation method of probiotic embedded delivery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益生菌包埋递送系统的包封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的论文。
摘要
益生菌因其潜在的健康益处备受关注。然而,加工、储存和消化过程会影响益生菌的活性,降低其效用。微胶囊化技术(如水凝胶包埋、乳液包埋和纳米涂层)可以提供保护并实现益生菌的靶向递送。本文综述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局限性和技术特征,以及益生菌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以期支持益生菌包埋技术的发展,方便储存和肠道靶向递送。
引言
益生菌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但其活性在通过胃肠道时易受胃酸、胆汁等不利条件的影响。为确保益生菌能顺利到达肠道,须构建有效的递送系统,以保护益生菌免受胃肠环境的影响。多种包埋技术已被开发用于改善益生菌的稳定性和靶向递送性能,从而保证其活性和定植能力。
研究内容
(1)水凝胶包埋:通过物理或化学交联形成的水凝胶可将益生菌包裹在三维网络结构中,以提高其在胃肠环境中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物理交联水凝胶可以通过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实现易于操作的益生菌包埋,化学交联则通过共价键提供更高的机械强度和耐酸性。
(2)乳液包埋:乳液系统通过水包油或油包水形式将益生菌包裹在油相或水相中,有助于保护益生菌免受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蚀。通过控制相比例和乳化剂类型,可以调节乳液的稳定性和释放特性,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食品基质。
(3)纳米涂层:纳米涂层技术通过纳米壳层包裹单个益生菌细胞,显著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肠道黏附性。层层自组装法是一种经典的纳米涂层方法,通过静电作用将相反电荷的高分子层叠加,实现益生菌的稳固包埋。
结论与展望
本文总结了益生菌递送系统的多种技术,指出目前的包埋技术在益生菌活性保护和靶向递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这些技术,以促进益生菌在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的应用,实现益生菌产品从实验室到商业应用的转化。
图文赏析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8005X24008993?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