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石化近日联合成立碳中和绿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28
  • 为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加快推进碳中和绿色技术研发转化应用,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石化近日联合成立碳中和绿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该中心将充分发挥各方在技术创新、工程设计和产业应用等方面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共同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开放共享协同攻关新模式。

    据悉,碳中和绿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石化所属燕山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联手创立。该中心将通过助推科技成果转化规模应用及人才和平台共享,形成国际一流的碳中和研发中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园区。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
相关报告
  • 《产学研联合:碳化硅微通道反应器技术研发中心成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07
    • 2018年10月29日上午,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山东金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微反应器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签约及揭牌仪式在山东金德新材料有限公司隆重举行。 出席仪式的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张兆国教授表示,建立此“研发中心”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加强了国内连续流合成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了国内连续流工艺开发和研究水平;另一方面是实现精细化工连续化生产,替代目前落后的反应釜间歇生产工艺,提高自动化水平,达到绿色、安全、节能、高效的目的。 微反应器技术研发中心揭牌仪式 微化工技术 微化工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顺应可持续发展而兴起的新技术,尤其在制备农药、医药等化工中间体时,通过强化化工过程还可以实现绿色合成。微通道反应器包含众多的微型通道,流体能够以特定的物理状态在反应器中进行组合流动,反应过程连续可控,具有高效的传热、传质能力,因此成为了化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其中,陶瓷微通道反应器是微通道反应器中的重要部分。早些年美国康宁公司已经推出相关产品并已用于国内的一些生产项目来替代通常所用的反应釜。但国内由于工业技术等原因,迟迟未有工业化应用产品。 该“研发中心”的成立,不仅推动碳化硅微反应器的快速工业化,而且对产品在更广泛领域应用起到了更好的平台作用,标志着我国在绿色化工生产工艺研究方面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有力地推动化工领域快速转型升级。 目前进展 山东金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一家从原料-生产加工-制造装配一条龙的碳化硅微反应器制造企业,具备就地研发、就地生产的制造优势,能够极大地缩短设备制造周期。2018年11月1日,应临沂市科技合作与应用研究院于跃博士和山东金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光文研究员,更是莅临山东金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先后参观了金德的碳化硅陶瓷产品生产线及微通道反应器制造装配工序。 陈光文研究员正在参观碳化硅微反应器制造装配工序 陈光文研究员是我国较早研究微化学工程与技术的专家,在微反应器制造应用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声望享誉国内外。参观过程中,陈光文研究员对金德材料自主研发的碳化硅微通道反应器的制造过程及技术创新方面都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希望山东金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能够继续加大研发力度,结合化工生产工艺要求,不断创造新产品,满足服务于我国化工行业转型升级需求。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红球藻虾青素资源开发研究中取得重要理论和技术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1-12-11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与藻类生物技术团队在红球藻虾青素资源开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现无氧呼吸糖酵解(EMP)、有氧呼吸三羧酸循环(TCA)、戊糖磷酸途径(PPP)和线粒体呼吸交替氧化酶途径(AOX)等多种非光依赖型代谢途径都对红球藻虾青素的合成积累产生重要调节作用。相关理论成果以3篇研究论文在国际Top期刊生物资源工程技术类一区《Bioresource Technology》(IF=9.642)发表,衍生出的相关技术成果分别申报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2项已获专利授权。 虾青素呈鲜红色,具有非常强的着色、抗氧化能力和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营养健康食品、医药保健和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红球藻是一种富含虾青素的单细胞绿藻,也是国际上生产天然虾青素的最好生物资源。以往认为,红球藻虾青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主要受强光驱动和营养亏缺诱导,国内外研究大多侧重于光依赖型合成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光保护和细胞生长等),很少关注分解消耗性的呼吸作用。即便近年来关注呼吸,也仅涉及光依赖型的光呼吸与叶绿体呼吸作用。例如刘建国研究员团队发现光呼吸对虾青素合成具重要调控作用(Algal Research,2019,41: 101520),证实叶绿体呼吸途径并非通过减少过剩激发能、降低对光合机构的直接破坏,而是通过缓解活性氧等抑制的光损伤修复、实现保护绿色游动细胞免受光损伤的(Algal Research,2021,54:102140)。至于非光依赖型呼吸代谢途径对红球藻虾青素合成积累的作用,国内外却鲜有报道。 刘建国研究团队发现并证实多种非光依赖型呼吸代谢途径可有效调控红球藻虾青素合成积累。其中,张立涛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刘建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发现,线粒体呼吸的交替氧化酶途径活性与红球藻虾青素积累呈明显负相关,当交替氧化酶途径受到抑制后,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的中间代谢产物丙酮酸和三磷酸甘油醛含量均显著提高,同时促进能量物质NADPH的产生,并刺激了活性氧的积累,从而有利于促进虾青素合成。由此提出调节呼吸作用可促进红球藻虾青素生物合成积累的新观点。 博士研究生于文杰为第一作者,刘建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的另外两篇文章,主要通过外源添加呼吸作用中间代谢产物的方法,进一步证实非光依赖性呼吸作用的能量代谢中心枢纽——TCA循环,可为虾青素合成过程提供碳骨架,促进虾青素在细胞内的大量积累。其调节机制具体为:中间代谢产物延胡索酸可提高呼吸代谢的EMP、TCA和PPP三条主要途径,使得丙酮酸和三磷酸甘油醛水平显著提高,一方面通过促进虾青素合成前体异戊烯焦磷酸的生成,直接促进虾青素合成,另一方面还促进了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加速虾青素酯化过程,间接促进虾青素合成。TCA循环的另一代谢产物草酰乙酸可通过提高底物和NADPH水平,直接促进红球藻虾青素合成。相对而言,草酰乙酸的促进作用比延胡索酸更快,效果也更显著,主要得益于草酰乙酸更高效的跨膜机制。 上述成果完善了红球藻虾青素规模化开发的基础理论和开发技术体系,将有利于完善基于细胞周期调控和大型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构建等技术的红球藻开发模式,使植物细胞光合工厂的运转更加高效,推动该产业开发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研究成果还对其它微藻类胡萝卜素等次生代谢物质的研究与资源开发都具有明显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和联合基金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 (1) Zhang LT, Zhang CH, Xu R, Yu WJ, Liu JG (2021) A strategy for promoting carbon flux into fatty acid and astaxanthin biosynthesis by inhibiting the alternative oxidase respiratory pathway in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344: 12627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60852421016175?via%3Dihub (2) Yu WJ, Zhang LT, Zhao J, Liu JG (2021) Exogenous sodium fumarate enhances astaxanthin accumulation in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by enhancing the respiratory metabolic pathway. Bioresource Technology, 341: 12578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60852421011299?via%3Dihub (3) Yu WJ, Zhang LT, Zhao J, Liu JG (2021) Enhancement of astaxanthin accumulation in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by exogenous oxaloacetate combined with nitrogen deficiency. Bioresource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016/j.biortech.2021.12648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6085242101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