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得抗草甘膦水稻的方法及其所用双碱基融合编辑系统 [发明]》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3-08
  • 一种获得抗草甘膦水稻的方法及其所用双碱基融合编辑系统  [发明]

                   申请号:CN202211443845.9

                   申请日:2022.11.18

                   国家/省市:11(北京)

                   公开号:CN115725533A

                   公开日:2023.03.03

                   授权公告号:

                   授权公告日:无

                   主分类号:C12N9/10  

                   分类号:C12N9/10;C12N15/82;C12N15/54;A01H5/00;A01H6/46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申请人地址: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发明人:夏兰琴  张臣  林勇  张阳军  钟雪  

                   当前权利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代理人:魏少伟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范畴分类:18H

                   当前状态:审中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抗草甘膦水稻的方法及其所用双碱基融合编辑系统。本发明公开的获得抗草甘膦水稻的方法,包括:利用双碱基融合编辑系统(STCBE)将受体水稻中的EPSPS基因通过基因编辑突变为EPSPS?1422C>T基因,得到抗草甘膦水稻;EPSPS基因编码序列表中序列12所示的EPSPS蛋白质;EPSPS?1422C>T基因编码序列表中序列13所示的EPSPS?D213N蛋白质。本发明的STCBE系统及创制的无转基因抗草甘膦水稻新种质,为提升稻田杂草的综合治理效果,实现水稻轻简化,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和材料支撑。

                   

               

               

                   主权利要求:

                   

    1.培育抗草甘膦水稻的方法,包括:将受体水稻中的EPSPS基因通过基因编辑突变为EPSPS-1422C>T基因,得到抗草甘膦水稻;所述EPSPS基因编码如下A1)或A2)的EPSPS蛋白质:A1)序列表中序列12所示的EPSPS蛋白质;A2)将序列表中序列1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第213位为天冬氨酸残基且具有相同功能的EPSPS蛋白质;所述EPSPS-1422C>T基因编码如下B1)或B2)的EPSPS-D213N蛋白质:B1)序列表中序列13所示的EPSPS-D213N蛋白质;B2)将序列表中序列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第213位为天冬酰胺残基且具有相同功能的EPSPS-D213N蛋白质。

                   

               

           

  • 原文来源:https://cprs.patentstar.com.cn/Search/Detail?ANE=9HAA7HAA6CCA9HBB7DDA9GDBAFIA6CAABHIAAEFA9BGC9BHE
相关报告
  • 《一种获得抗草甘膦水稻的方法及其所用双碱基融合编辑系统 [发明]》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3-08
    • 一种获得抗草甘膦水稻的方法及其所用双碱基融合编辑系统 [发明] 申请号:CN202211443845.9 申请日:2022.11.18 国家/省市:11(北京) 公开号:CN115725533A 公开日:2023.03.03 授权公告号: 授权公告日:无 主分类号:C12N9/10   分类号:C12N9/10;C12N15/82;C12N15/54;A01H5/00;A01H6/46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申请人地址: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发明人:夏兰琴  张臣  林勇  张阳军  钟雪   当前权利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代理人:魏少伟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范畴分类:18H 当前状态:审中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抗草甘膦水稻的方法及其所用双碱基融合编辑系统。本发明公开的获得抗草甘膦水稻的方法,包括:利用双碱基融合编辑系统(STCBE)将受体水稻中的EPSPS基因通过基因编辑突变为EPSPS?1422C>T基因,得到抗草甘膦水稻;EPSPS基因编码序列表中序列12所示的EPSPS蛋白质;EPSPS?1422C>T基因编码序列表中序列13所示的EPSPS?D213N蛋白质。本发明的STCBE系统及创制的无转基因抗草甘膦水稻新种质,为提升稻田杂草的综合治理效果,实现水稻轻简化,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和材料支撑。 主权利要求: 1.培育抗草甘膦水稻的方法,包括:将受体水稻中的EPSPS基因通过基因编辑突变为EPSPS-1422C>T基因,得到抗草甘膦水稻;所述EPSPS基因编码如下A1)或A2)的EPSPS蛋白质:A1)序列表中序列12所示的EPSPS蛋白质;A2)将序列表中序列1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第213位为天冬氨酸残基且具有相同功能的EPSPS蛋白质;所述EPSPS-1422C>T基因编码如下B1)或B2)的EPSPS-D213N蛋白质:B1)序列表中序列13所示的EPSPS-D213N蛋白质;B2)将序列表中序列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第213位为天冬酰胺残基且具有相同功能的EPSPS-D213N蛋白质。
  • 《我国科研人员发明一种不依赖遗传转化的油菜和甘蓝基因编辑技术》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王晶静
    • 发布时间:2021-06-07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逆境生物学和抗性改良团队,联合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相关团队,建立了一种应用于油菜和甘蓝的新型基因编辑方法。该方法打破了油菜和甘蓝的基因编辑技术对遗传转化的依赖,直接通过授粉的方式对油菜和甘蓝的基因进行编辑,获得了不含转基因元件的突变材料,为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技术储备。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植物学权威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 该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胡琼说,油菜和甘蓝是大众消费植物食用油和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来源。目前,油菜和甘蓝的基因编辑系统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式,结合组织培养再生技术获得基因编辑材料。但是植物遗传转化再生具有十分强的受体材料基因型的依赖性,只能在少数易于转化的材料中进行,这导致基因编辑技术在大多数难以遗传转化的育种材料中应用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油菜是一种典型的异源四倍体作物,基因组复杂,大多数基因有多个同源序列。过去油菜的基因编辑技术对遗传转化不得不面对费时耗力的瓶颈,效率较低。胡琼说,建立完备高效的生物技术是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这项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利用八倍体双单倍体诱导系作为基因编辑元件的转送介质,直接通过授粉的方式对油菜和甘蓝的FAD2基因进行基因编辑,可以同时对油菜和甘蓝的多个同源序列进行基因突变,产生的突变可以稳定遗传,并且突变材料的染色体结构与母本一致,不需要后期人工染色体加倍。新方法可快速地将优异基因变异向育种材料中累积,为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