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台!微宏动力配套氢燃料电池轻卡投运广东佛山》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18
  • 近日,134台配套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宏动力”)电池系统的氢燃料电池轻卡在佛山投运,助力当地物流运输,为氢能城市建设提供绿色动力。

     

    图源微宏动力

    本次试运营车辆为载重4.5吨的氢燃料电池卡车,加注一次氢燃料可实现超400公里的“超长续航”,完美地弥补了电动车辆续航焦虑以及传统燃油车成本高的“瓶颈”。除了零碳排放、续航里程长等优势外,氢燃料电池货车与易运运平台应用场景相匹配,有效促进绿色运输快速发展,也为氢能源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运营指导作用。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是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解决方案之一。

    近年来,作为氢能发展领域的积极分子——佛山市,不断加快布局并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逐步构建了完善的氢能源“制-储-运-加-用”产业链条,重点推进覆盖佛山全市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整车、涉氢装备制造等项目。

    此次搭载微宏电池系统的氢燃料物流车,主要用于城际物流运输及配送,运营范围覆盖广东珠三角地区。车辆适宜在不同的货运道路,在不同工况下搭载微宏多元复合锂电池性能表现优越,在运行弯道、爬坡、坡道起步时都能应对自如,“氢”而易举完成货物运输。

     

    图源微宏动力

    微宏动力成立于2006年12月,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电池单体及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亦用于矿山、港口、储能等重型装备市场。

    早在2014年,微宏动力就开始启动氢燃料车辆配套电池的研发。

    2019年开始,微宏动力针对新能源轻卡、重卡车型相关产品技术路线开启布局。目前推出的高功率型电池,可以实现3C持续充电、4C持续放电能力;常温循环寿命超过8000次,适配B/C/F0标准箱体,与新能源商用车运营需求特性高度契合。

    此外,在氢燃料电池、混动车辆以及纯电应用方面,微宏推出了匹配度极高的高功率、超长寿命第二代多元复合锂电池,与各种商用车辆完美匹配,从而提高整体车辆性能、降低总应用成本,同时还保持快速充电能力。

    目前,微宏快充产品已在全球34个国家,220多个城市运营,覆盖新能源重卡轻卡、公交车、特种车、专用车、乘用车等众多领域和应用场景。未来,微宏将以更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多可能,携手共赢未来!

  • 原文来源:https://h2.in-en.com/html/h2-2426961.s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西南地区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正式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21
    • 12月20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在西南地区的首个供氢中心——3000标准立方米/小时氢燃料电池供氢加氢项目在重庆正式投运。 该项目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车用氢供应中心,采用中国石化自主提纯技术,满负荷运行条件下每天可向社会供应纯度为99.999%的高纯氢6400公斤,可满足260辆氢燃料物流重卡用氢需求。较常规氢气生产,项目的氢气生产综合成本可降低30%以上,为成渝氢走廊和西部氢谷建设提供基础配套,助力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由中国石化川维化工和重庆石油共同建设。此前,重庆加氢应用场景都是以单个加氢站的形式存在,采用长管拖车转运氢气到站的方式,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新项目集氢气提纯、加氢为一体,川维化工在厂区内新建氢气纯化装置,然后通过500米的管道输送到重庆石油长寿经开区综合能源母站。母站可通过充装长管拖车进行“批发”,也可通过一墙之隔的加氢站对终端用户零售,实现了“氢-站-车”一体化应用场景。 项目采用了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以天然气副产氢气作为原料,具有氢气纯度高、综合成本低、能耗低和碳排放低等优势,是当前国内技术路线较先进、经济和环保的一体化制氢加氢项目之一。同时,整个生产过程工艺操作上实现了一键控制、即产即用。 重庆石油长寿经开区综合能源母站是重庆市首座加氢母站,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车用氢供应中心。该地所产高纯氢不但能满足重庆地区至少10座加氢站的用氢需求,还能辐射成渝高速和渝万高速干线,预计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2.7万吨,为成渝地区氢能市场高地提供强大资源支撑。 近年来,中国石化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氢能交通方面,除了加快加氢站布局,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天津石化、齐鲁石化、青岛炼化、高桥石化、上海石化、广州石化、海南炼化、茂名石化、镇海炼化、川维化工在全国先后建成11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引领我国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 《山东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5-28
    • 当前,山东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强特色经济内生动力。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性产业,超前布局、重点培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领域,山东已初步建立起从关键材料、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到整车的研发、生产体系,摸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示范运营模式。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产业处处长赵明介绍,据中国工程院调研数据,山东省在合成氨驰放气和甲醇驰放气等渠道,每年可回收氢气约96万吨,可支撑10万台以上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规模化运行。山东也是能源大省,除传统的煤电外,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已达一定规模,可为电解制氢提供较好的能源保障。目前,山东省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达50余家,以兖矿集团、东岳集团、潍柴集团、山东高速、中通客车、中车四方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率先突破,发挥了较强的示范作用。山东省已建成加氢站6座,其中5座日加氢量在500公斤及以上。在济南、潍坊、济宁、德州、聊城等市开展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运行,已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6条。目前,全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牌数为126辆,6月份有望超过200辆。潍柴集团依托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商用车产业化技术与应用”,今年3月份,该企业举办了“潍柴20000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正式投产”仪式,标志着山东氢燃料电池业务走出了迈向全球一流商业化的关键一步。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田,作为深度参与者和先行者,拥有1030平方公里的黄河水岸资源和“一区两城六园区”的空间布局。按照先行区总体发展规划,在崔寨高新产业城建设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集“氢能源科技园”、“氢能源产业园”、“氢能源会展商务区”三位一体的“中国氢谷”。 “中国氢谷”是以打造园区建设为基础,完善氢能产业链为目标,能源综合应用为核心的氢能产业集聚区。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投资促进部主任景旭东说,“中国氢谷”主要任务是从氢的产、储、运、加、用等全产业链出发,依托科研院所、金融企业、生产企业等单位,加速形成 “一个氢谷园区、一家运营公司、一批科研机构、一支产业基金、一个氢能小镇、一批企业集群”的“六个一”发展新模式,逐步打造“配套设施完善,运营模式成熟、创新成果丰富、资金保障充足、示范效果明显、生态效应显著”的氢能产业商业生态圈。到2030年,先行区将实现氢能源及相关产业累计产值达到1000亿元。形成氢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协同研发体系,成为国内外顶尖的技术创新策源地;氢能产业生态圈可复制可推广,累计投资规模500亿元,龙头企业10家;通过示范工程带动,从公交车、物流车领域突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形成对全省乃至全国的辐射作用。 济南市钢城区作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南翼,是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山钢股份、莱钢集团的驻地,区内现有钢铁产能1290万吨、焦化产能350万吨,年副产氢气约6.5万吨,技术上可廉价提取工业副产氢气约5万吨,未来考虑重整焦炉煤气中的甲烷制氢,总氢气产量可达12万吨以上,可满足近十年内全市氢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量。 济南市钢城区政府副区长郭玉华表示,针对较长一段时间内氢能车辆示范运行少,氢气耗量低的现实,结合钢城区钢铁生产富余煤气的资源现状,钢城区谋划耦合甲醇经二甲醚制工业乙醇技术路线,减少未来煤气自发电建设,将高炉煤气、转炉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与焦炉煤气中的氢分离提纯后分别与二甲醚进行羰基化与乙酸甲酯加氢反应制备工业乙醇,实现“以氢固碳”。通过该路径首先可以动态保障氢能在交通领域的供给,同时也可用于现有汽油的配给,能够减少制氢设备投运后的空转与氢气放散,并可大幅度改善环境、升级产业并延伸产业链,同时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重汽集团是国内较早开展燃料电池车开发的商用车集团之一,2018年以来,中国重汽集团已成功研发多款燃料电池客车,涵盖城市公交车,长途旅游客车。通过多年技术积累及整车项目开发,中国重汽集团已掌握燃料电池整车核心技术,包括电机、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部件匹配技术,已具备开展多种燃料电池车型开发设计能力。 中国重汽集团汽车研究总院客车平台部部长赵金龙说,在燃料电池整车开发方面,中国重汽集团将根据市场情况逐步扩展重卡、轻卡等其他燃料电池商用车整车生产资质,扩展燃料电池整车车型,满足燃料电池车市场发展需求。在燃料电池技术研究方面,依托燃料电池试验室,开展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整车集成技术研究,支撑中国重汽燃料电池整车业务开展;建立健全燃料电池系统测试流程,发展燃料电池系统性能评价能力。依托加氢站,开展燃料电池整车的试验验证和试运行,推进燃料电池整车产业化进程。依托平台项目,深入开展氢燃料电池整车集成技术研究、开发与试验验证能力建设。未来,中国重汽集团将以《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为指引,发挥中国重汽集团燃料电池方面的技术研发实力,与相关企业一起推动山东规模化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助推山东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作为能源领域的顶级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地质资源和能源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对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彭苏萍对山东氢能源发展布局感到很震撼。他认为,下一步山东要抓落实,引人才,建平台。 山东省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纪洪波表示,近期,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委主任彭苏萍对山东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进行一次全面的问诊把脉,为制定符合山东省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和产业顶层设计做好基础支撑,让更多氢能及燃料电池成果落地山东、转化山东,更好为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今后一段时期,山东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壮大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真正使其成为动能转换的先行产业、创新引领的先导行业、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同时,山东将借院士专家团队来山东调研的契机,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利时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整体部署,深入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以能源变革带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