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daily每日食品】山姆、盒马疯抢的HPP,被新玩家盯上,下一个爆发增长期要来了?》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5-07
  • 曾被贴上“小众高端”标签的HPP饮品,正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零售渠道持续火热。「如果」连续2年为盒马定向研发的HPP 红心苹果汁后,盒马今年年初再次做出升级,推出HPP有机红富士苹果果汁;去年年底,山姆上架了采用HPP工艺的羽衣甘蓝复合果蔬汁,月销突破20万件;朴朴超市1L装100%HPP羽衣甘蓝汁,也成为平台销量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 从微信搜索指数看,在过去一年里,HPP果汁的关注量不断攀升,国民消费者对这个新兴品类正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其实,HPP果汁品类早就引起了Foodaily的关注。早在2018年,Foodaily研究院就分析过HPP品类在海内外市场的发展情况。彼时的HPP果汁因“高昂”的价格和消费认知的受限,遭受冷遇。在国民健康意识觉醒和新兴渠道加速拓展的推动下,HPP果汁如今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在刚刚结束的 第七届iSEE全球奖 上,我们也捕捉到了HPP饮品进一步发展的动向。其中, 「如果」凭借其行业首创的HPP花果汁玫瑰荔枝等产品,斩获第七届iSEE全球奖-年度最具价值创新品牌 。 HPP饮料如今发展状况如何?其面临的机会和痛点是什么?在渠道变革的影响下,HPP饮料还有怎样的想象空间? 作为彰显和见证食品行业众多创新成果和发展方向的奖项,iSEE希望与行业共同挖掘和赋能食品行业的潜力商业机会。从产品落到产业一线,4月19日, iSEE全球奖理事会秘书长兼主理人 于丛丛Flora 来到了「如果」在山东临沂刚刚落成的HPP果汁工厂,并对话了 「如果」果汁首席营销官 林军 。 图源:iSEE全球奖 Foodaily:首先恭喜「如果」漳浦荔枝100%果汁、「如果」HPP玫瑰荔枝连续两年摘得iSEE全球美味奖五星大奖。这两款产品都获得了很高的行业认可,目前市场表现如何? 如果:「如果」在2021年就推出了漳浦荔枝100%果汁。当时,这种果汁含量100%的荔枝果汁没有其他品牌在做,当时属于小众的果汁。这款产品上市以来就有很好的市场表现,是「如果」果汁中销量第一的产品。 尽管漳浦荔枝100%果汁卖得很好,但在和渠道合作的过程中会发现,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产品尝新尝鲜的体验。同时,因为获得iSEE全球奖的认可,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同时也给到了我们灵感。 因此,今年我们在本就热销的果汁基础上进行创新延伸,推出了HPP玫瑰荔枝,既满足消费者求新的需求,又减少市场教育成本。对一些侧重选品差异性的渠道来说,玫瑰荔枝是市场上很稀缺的品类,也能帮助他们填补渠道自身货架空白。 Foodaily:「如果」为什么会想到做这款全新的产品?有何选品逻辑? 如果:这与「如果」的企业基因有关。我们的品牌合伙人,在水果供应链和果汁研发领域都有深厚的经验。我们也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有很多配方储备,并且对这些产品的风味体验都很认可。 荔枝本身具有上千年的消费认知沉淀,市场教育成本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还会让荔枝产生更高端的品质感。 玫瑰荔枝,源于我们现有资源的重组。创始人曾深耕玫瑰纯露领域,而漳浦荔枝是我们过去的热销单品。HPP技术将两者结合,既延续了荔枝的认知基础,又通过玫瑰花香创造新价值。 「如果」的产品策略是选一些品质好的、消费者接受度高的元素做强强联合,让好的产品有更多元的变化。这是我们比较有把握去做的事,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提供了新的产品选择。 Foodaily:「如果」今年接连推出7款HPP新品,这些新品有怎样的布局思路? 如果:我们今年推出了3个系列。 HPP花果茶系列,包括玫瑰荔枝、芭乐柠檬绿。水果会提供享受的感觉,花香会带来额外的价值增持。这两个元素相互组合,也很契合当下现制饮品中流行的混搭跨界趋势。 在100%HPP果汁系列,有烟台富士苹果、赵州雪梨和大红番茄3款产品。还有一个系列是HPP冷萃原叶茶。 图源:「如果」果汁 Foodaily:「如果」的品牌定位是【知识型产地果饮】,之前推出的产品也都是产地果汁,为什么今年要重点布局HPP系列,如此大的调整背后有怎样的考量? 如果:产品推出时间久了,国内厂家复制能力很强,会推出相似口味的产品,但其实口味体验上会有参差。但是渠道在其中的加持非常关键,进入渠道后,我们首先要经过渠道的竞争,得让渠道选你,你才能让消费接触到产品。所以在中间这一环,品牌的竞争变多,接触消费者的机会就变小了。 原来产品面临较大的挑战是,有采购渠道会问:你这里有几款不同的产品?和其他品牌差异没那么大的情况下,选你的理由是什么?到最后就变成拼价格。但这对我们、渠道、竞争者三方都不利,是一个短期内求生存的方法。 这五年来我们越发感受到行业深陷其中的无奈,所以希望通过本质的变化去解决这个问题。 FC和NFC 两者是属于同一个技术维度,都是指果汁的获取技术,指果汁是否经历过“浓缩”的过程。而巴氏灭菌、HPP工艺是在产品灭菌的环节。一般产品在这个环节都会采用热处理,比如巴氏杀菌、UHT灭菌,这对产品的口感是有损害的。我们有一些产品对香味、口感有更高的要求,是通过HPP工艺实现的。 图源:Foodaily每日食品整理 果汁行业的痛点,其实在于产品的加热环节。就是因为这一点,大家的产品品质都被压缩在一个范围不大的区间内。无论怎样调整原料配方,只要工艺不变,产品差异还是拉不开,最后就会变成规模竞争、价格竞争。 渠道对这一点很敏感,因为他们需要通过价格确保产品的动销。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一直在变,渠道也会去看消费者想要什么。现在消费者有尝新尝鲜的需求,每次看到上新,都会选择先尝试,在不断地尝试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对产品的标准。 渠道会去选一些好喝又特别的产品。以红心苹果汁为例,红心苹果的原料会有很大的限制,品牌拿不到产地原料,就根本没法做。像西瓜、苹果这种原料,做HPP与不做HPP,在口味体验上能感受到明显提升。消费者感受到差异,就会在渠道买单。 渠道一方面要规模,要盈利,一方面又要求产品有新变化。 Foodaily:整个HPP的市场规模仅40-60亿,目前还是比较小众,您如何看待这个品类的发展空间? 如果:目前,大多数果汁产品已经高度同质化。从市场数据看,高品质果汁在增长,对整个果汁行业的增长贡献度也更高。这种公式化的产品会逐渐失去对消费者、尤其是中产等对品质有更高要求的人群的吸引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欲望也在升级,市场存在品质升级的需求。现在国家也在鼓励企业布局新质生产力,推动品牌区发展一些具有差异化、高溢价空间的产品,满足更高品质的需求。 Foodaily:当下渠道快速变革,硬折扣、即时零售崛起,这些渠道的变化也给食品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涌现出了许多渠道定制化、规格形态更多样的产品。近两年,我们也看到HPP饮料出现在各种渠道上。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如果:在不同渠道,产品策略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在如今渠道的变化中,很可能会给创业型品牌带来一些新的增长机会。不同类型的渠道之间也面临着激烈竞争。 最近,京东拉通了新零售业态的“京东七鲜”和即时零售的“京东买菜”,推进更全面的消费者覆盖。美团也在加码即时零售的布局。这些渠道都在为了满足消费者“即时满足”、“囤货”等需求,彼此竞争,探索新的业态,这就为品牌提供了合作空间,衍生出一些增长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品牌需要做好准备,忍耐过渠道自身迭代的培育期。 现在兴起的硬折扣模式,没有太多附加费用,合作账目清晰。因为这些新开的量贩渠道没有存量用户,需要用极致的低价吸引消费者,实现快速获客。随着硬折扣渠道的快速扩张,一些传统渠道面对这种挑战,“打不过就加入”。 图片来源:小红书网友 在零售生态“弃暗投明”的变化下,我们希望陪伴变化中的渠道,一起适应变化、谋求发展。在合作产品的形式和条件都可以相互给予支持,这也是创业企业的优势。 Foodaily:现在越来越多品牌、渠道都在布局HPP饮品,「如果」的差异化优势是什么? 如果:产地标签易复制,但文化价值难抄袭。 「如果」的基因是做产地,我们重新看“产地”这件事,它不只是一个产区,而是有了更多文化的属性。之前讲产地,是讲代表性的水果,现在已经蔓延地域社会、地域文化的范畴。我们会为“产地”做更多的文化价值增持,通过HPP 给产地赋能,所以我们选品其实会侧重更小众一些的选择,而是最熟知产量最丰富的地域品种。 这是主动也是被动的做法。首先,后进市场需要做差异化,要选一些有独特风味感、记忆点的东西。此外,头部企业在原产地、供应链上都有闭环的布局,新小品牌在这些原料上布局的代价会很大,所以我们决定弯道超车。 一方面我们很喜欢一些小众产地,小地方的一个小故事有时会带来surprise。当下主流的产地,基本已经很难讲出新故事,我们希望把品质好又有surprise的产品,给大众带来新鲜感。 图源:「如果」果汁 而这种小众产地的差异化特点,如何能尽量完整地保存下来。我们赢的机会就在于,用HPP工艺保留住这种差异特性。比如,我们可以实现产品95%的维生素C含量,会比只保留30%的同类产品更有优势。小众产地的选择,既是天选,也是我们的“民选”。 Foodaily:「如果」目前在HPP产能上的布局情况如何?接下来有什么规划? 如果:「如果」今年加速了产能扩张。我们在山东、天津、北京都有工厂,之后在华东也会建立新工厂。当我们建设更多自有工厂后,供应的灵活度也会更强。 一个工厂目前一年的设计产能是1万吨,后续做完二期后会超过2万吨。HPP产能主要受限于高压处理的设备,这个设备很贵,随着HPP技术应用的产品越来越多,国内生产HPP的厂家也随着变多了,国内生产HPP饮品的相关设备设施水平也参差不齐,需要凭借企业自身充分的经验进行评估和测试。 目前在临沂的工厂落成后,产量会实现翻倍。后续我们还会在布局几个新工厂。当前,国内做FC、NFC的产能已经饱和过剩了,但它又无法兼容HPP的产线,因此生产产能需要与市场需求量相匹配,不能扩容太快。 Foodaily:iSEE一直在持续关注国内食品行业的创新动向。我们发现,在三四年前,很多人可能还会觉得创新只是个口号,但从去年开始能明显感觉到巨头、传统升级企业、新锐先锋都在做突破式的创新。您觉得今年整个行业的状况有什么新变化? 如果:是的,我们感觉到,最难跨越的大山在今年已经开始松动了。 国潮流行、地域文化自信崛起、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等综合因素叠加,市场发生很大的变化, 2024 年以来,中国无论在电影、科技还是军事上,都出现了有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产品。这样来看的话,「如果」就不是纯粹的在打“产地”的概念。都说天高地迥,土地与人的距离很近,原本亲近的东西很难做到高贵,但是从去年开始,情况变得不一样了。 当下,本地的东西正变得更有价值。国风、国潮、本土文化、本土技术都在兴起,在这个特别的阶段,我们就觉得可以把一个比较贵的HPP技术放在「如果」上。 在如今这个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品牌要再往上走,就需要更多地去接受和传递中国本土的价值。 欢迎大家分享并推荐我们的文章。 亲爱的读者朋友,微信改了推送规则,不星标就会收不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星标《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及时接收每日新鲜的推文,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每日相见! 封面图来源:「如果」果汁 ; 转载授权及媒体商务合作:Amy 微信(13701559246); 更多行业前沿资讯和优质供需资源对接,扫码添加「食品创新官」Cherry即可进群。 END 相关内容推荐 降价 24 次,年赚 43 亿!一瓶蛋黄酱凭啥“统治” 日本厨房百年? 门店越乱,生意越火?这家零售商靠“野路子”撑起35年增长神话! 比0糖更狠!糖与饱和脂肪含量“强制曝光”,行业配方革命来了?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EzMDgwOQ==&mid=2652189666&idx=1&sn=ebcf77ea8a98f4cf7e9c3199fce0a58a&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Fooddaily每日食品】8家山姆会员店,单店年销将破36亿,山姆跑出“中国速度”》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4-15
    • 4月9日,在2025年沃尔玛投资大会上,沃尔玛中国总裁朱晓静披露了一组数据:中国将有8家山姆会员店单店年销售额突破人民币36.7亿元。这一数字不仅远超传统大卖场单店3-5亿元的年销售额,甚至逼近北京SKP等顶级奢侈品商场的业绩。 在会上,朱晓静将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市场表现优异归结为三大关键因素。 第一个关键因素,是优质的商品。 “当会员来到山姆,他们知道能买到优质优价的产品,他们知道这一点永远值得信赖。”朱晓静还强调了会员在山姆能感受到强烈的寻宝体验,“他们能找到独有的、只在山姆有售的商品。他们知道山姆的目标不仅是满足期望,而是真正超越期望并让他们惊喜。”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全渠道的便利性。 山姆打造了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购物体验,满足会员“随时随地以他们想要的方式”购物的需求。线下门店提供沉浸式体验,会员可与亲友一起品尝美食、发现宝贝;线上渠道则实现极速配送,平均配送时间不到40分钟,快则15-20分钟,超过80%的订单能在一小时内送达。朱晓静透露:“我们超过50%的销售额实际上来自线上”,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山姆全渠道策略的成功。 第三个关键因素,是来自会员的信任。 朱晓静表示:“我们的会员信任我们,他们相信当他们来到山姆,能以优惠价格买到高品质产品。他们相信我们不断努力改善购物体验,他们也相信我们真正了解他们。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真正研究他们的需求,并洞察当下需求,同时预见未来趋势,以预测他们内心的物欲,这样我们就能让他们惊喜,不仅是现在,也是未来。” 这三个因素,实质是构建了"商品-全渠道-信任"的价值闭环,也形成了山姆独特的差异化竞争壁垒。 1 山姆强势增长, 2025加速扩张将达60家门店 我们也看到,近年山姆在中国进入了飞速发展期。沃尔玛最新业绩报告显示,沃尔玛中国第四季度净销售额达51亿美元(约3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连续四个季度加速增长。 而山姆会员店以全渠道千亿销售额贡献了中国区七成营收,电商业务同比增长34%,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开业的山姆会员店达54家,下沉至三线城市,预计2025年将达到60家。 在此次的投资大会上,作为增长引擎的山姆中国业务再次获得了高层的高度肯定。 根据朱晓静透露给出的数据,“在最近的中国春节销售旺季,我们的会员费收入再次增长了35个百分点,我们的会员店确实非常繁忙。”而在此前2024财年第四季度业绩会上,董明伦也曾专门点赞了山姆在中国的表现,指出“今年春节,山姆中国业绩强劲”。 2 山姆的核心驱动力 那么山姆的驱动力是什么?我们看三个核心点,极致商品力和极速达业务和会员服务。 极致商品力,是山姆业绩引擎的核心驱动力。 山姆通过洞察消费趋势,比会员更快一步挖掘新品;供应链上探,产品创新从源头开始抓;场景化的代入和体验,“满足会员生活方式”的创新等,打造了自身创新模型。通过创新模型,将成功的新品和升级点,不断复制到全国门店。 比如山姆严控SKU至4000个(仅为传统商超的10%),创造出瑞士卷、5kg装JJ级智利车厘子等年销超20亿元的超级单品。 此外,自有品牌也是关键增长要素。 山姆Member’s Mark销售占比达30%,例如,独家引进的澳洲谷饲牛肉年销量超10万吨,并且低于市场价格。2025财年,沃尔玛中国毛利率持续优化,便得益于高毛利自有品牌商品占比提升及供应链效率改进。 我们观察到,山姆开发自有品牌有两大原则,一是针对还没有清晰行业标准的产品,由山姆去定义标准生产。二是当山姆发现外部供应链中某个环节利润太大时,为了给会员最佳性价比,山姆也会选择去开发自有品牌,这样能保证给会员最合适的性价比。 山姆会员商店首席采购官张青此前表示,山姆多数的新品规划期是12—18个月,期间还会不断更新商品。“不能让会员用高价钱购买所有的品质商品,山姆从效率里面挖掘价值,能让会员用市场平均价格或者低于市场的价格,买到高于市场品质的商品。” 这种"严选+极致性价比"策略下,让山姆在一种商超业态竞争中保持先发优势。 第二个点是“极速达”。 朱 晓静在会上指出,山姆线上销售已超过总销售额的50%,超过80%的订单能在一小时内送达,平均配送时间不到40分钟。 山姆的前置仓网络是其电商业绩的保障,线下门店与线上平台形成“服务互补”,如山姆的“到店体验+到家配送”模式,覆盖不同消费场景需求。依托山姆前置仓,构建“极速达”服务网络。山姆进驻到一个城市,往往会采用“先仓后店”,即在实体门店开业前就开设云仓,会员能提前享受山姆差异化的商品和服务。 极速达对于山姆的会员增长、业绩增长和服务体验而言,功不可没。山姆云仓精选2000个高复购、即时消费的SKU,覆盖生鲜果蔬、母婴用品、个人护理、干货零食等多个品类,其中包括深受喜爱的原味麻薯包、小青柠汁饮料、榴莲千层、山姆瑞士卷及黄油华夫饼等经典商品。 而从云仓的布局来看,基本上是以一个门店对应 6-15个仓。针对会员和潜在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面积预估在200-500平米之间。有业内人士测算,目前山姆会员店全国共拥有近500个前置仓,仓均订单1000单,客单价或超200元。 目前其大店+云仓的模式,已经成为山姆开店的标准。 通过线上线下全场景,满足核心区域的高频的即时消费需求,提高会员的购买频次,并有效拉新会员和提升老会员续卡率。 这点从山姆云仓的扩张速度就能看出来,山姆也成为即时零售赛道的头部玩家。 最后是会员经济的长期主义经营。 朱晓静透露,在今年春节销售季期间,中国山姆店会员费收入增长了35%。目前山姆中国会员数突破 500 万,每年会员费收入超 13 亿元。2024年山姆会员年均消费额突破万元,卓越会员续卡率高达92%,贡献总营收60%。 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对商品毛利的依赖,更通过“筛选-服务-增值”的闭环,精准锁定中高收入家庭。据波士顿咨询(BCG)报告显示,中国拥有6700万的中高收入家庭。国内新中产层的崛起,正在将市场迅速放大。 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的崛起,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零售本质”的价值重构。它证明在传统零售败退的时代,真正可持续的增长来自于对商品力的死磕、对效率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会员的长期服务。山姆的强势增长,也印证了零售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 《【Fooddaily每日食品】打造中国版“山姆”,传统超市的新战事》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4-10-29
    • 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的北京首家门店,于10月19日恢复营业了,表现可圈可点。 根据统计,恢复营业以来,近5日销售额达770万元,进店客流量20万人次,结账客流数6.6万人次。其中,烘焙类商品增长868.63%,熟食类商品增长1445.57%。 中国传统超市,肉眼可见的在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