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制备出 强发光方向性量子点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3-31
  • 记者3月28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樊逢佳教授等人与其他科研人员合作,在量子点合成过程中引入晶格应力,调控量子点的能级结构,获得了具有强发光方向性的量子点材料,此材料应用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中有望大幅提升器件的发光效率。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外量子效率(EQE)是QLED器件性能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因此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然而随着研究的推进,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已经趋于极限,这时若要进一步提升EQE须从外耦合效率角度入手,即提升器件的发光效率。在提升外耦合效率方面,外加光栅或散射结构的方式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并带来诸如角度色差等问题。基于此,不增加额外的结构而使用具有方向性的发光材料,被认为是一种更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然而,QLED中使用的量子点材料并不具有天然的发光偏振,针对这一点,研究团队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验设计,在核—壳量子点制备过程中引入不对称应力,该应力成功调制了量子点的能级结构,使量子点的最低激发态变为由重空穴主导的面内偏振能级。随后,他们使用背焦面成像等手段确认了此量子点材料的发光偏振,88%的面内偏振占比使该材料具有很强的发光方向性。

      发光方向性的提升可以将QLED的效率极限从30%提升到39%,为制造超高效率的QLED器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关报告
  • 《石墨烯“打底” 我科学家制备出高速晶体管》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0-31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先进炭材料研究部科研人员首次制备出以肖特基结作为发射结的垂直结构晶体管“硅—石墨烯—锗晶体管”,成功将石墨烯基区晶体管的延迟时间缩短了1000倍以上,并将其截止频率由兆赫兹(MHz)提升至吉赫兹(GHz)领域,未来将有望在太赫兹(THz)领域的高速器件中应用。该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   1947年,第一个双极结型晶体管(BJT)诞生于贝尔实验室,引领了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技术的新时代。过去的几十年里,提高BJT的工作频率一直是人们不懈的追求,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HBT)和热电子晶体管(HET)等高速器件相继被研究报道。然而,当需要进一步提高频率时,这些器件便遭遇到瓶颈:HBT的截止频率最终被基区渡越时间所限制,而HET则受限于无孔、低阻的超薄金属基区的制备难题。   近年来,石墨烯作为性能优异的二维材料备受关注,人们提出将石墨烯作为基区材料制备晶体管,其原子级厚度将消除基区渡越时间的限制,同时其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也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的低阻基区。   “目前已报道的石墨烯基区晶体管普遍采用隧穿发射结,然而隧穿发射结的势垒高度严重限制了该晶体管作为高速电子器件的发展前景。”该研究团队负责人表示。他们通过半导体薄膜和石墨烯转移工艺,首次制备出以肖特基结作为发射结的垂直结构的硅—石墨烯—锗晶体管。   该研究人员表示,与已报道的隧穿发射结相比,硅—石墨烯肖特基结表现出目前最大的开态电流和最小的发射结电容,从而得到最短的发射结充电时间,使器件总延迟时间缩短了1000倍以上,器件的截止频率由约1.0MHz提升至1.2GHz。   据悉,我国科研人员同时对器件的各种物理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实验数据建模发现了该器件具有工作于太赫兹领域的潜力,这将极大提升石墨烯基区晶体管的性能,为未来最终实现超高速晶体管奠定了基础。
  • 《科学家制备出大面积天蓝光钙钛矿LED》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2-2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肖正国教授课题组近期通过刮涂法,成功制备出大面积、高效率的天蓝光钙钛矿LED,向钙钛矿LED照明的商业应用迈进重要一步。相关成果2月18日发表于《先进材料》。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LED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较低电压下能够实现很高的发光亮度,是下一代节能照明的理想之选。目前,红光和绿光钙钛矿LED效率很高,但白光照明中必不可少的天蓝光/蓝光钙钛矿LED效率较低,主要由于天蓝光/蓝光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更难控制,造成薄膜质量比较差。此前,还没有制备大面积天蓝光钙钛矿LED的报道。 肖正国课题组在刮涂制备大面积、高效率红光钙钛矿LED的工作基础上,调整钙钛矿的组分,并加入额外的卤化胺添加剂来限制钙钛矿晶粒的生长并钝化缺陷,实现天蓝光发射。同时,用甲酰二甲胺部分代替二甲亚砜,得到更易挥发、过饱和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在刮涂过程中,钙钛矿晶核会从过饱和溶液的内部直接析出,这能有效地增加晶核密度并缩短晶核生长的过程,从而制备出均匀致密、小晶粒的钙钛矿薄膜。 实验结果显示,他们通过刮涂法制备出来的天蓝光钙钛矿LED面积可达28平方厘米,外量子效率达10.3%,发光均匀性和亮度表现优异。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10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