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热带海洋变暖可能导致本世纪末极端暴雨频率大幅增加。
由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HartmutAumann领导的研究小组梳理了美国宇航局大气红外测深仪(AIRS)在热带海洋上获得的15年数据,以确定平均海表温度与强风暴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极端风暴是在海面温度高于82华氏度(28摄氏度)时形成的。根据这些数据他们还发现,海洋表面温度每上升1.8华氏度(1摄氏度),风暴的频率就会上升21%。
“在一个较温暖的环境中,剧烈的风暴会增加,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常识。雷暴通常发生在一年中最温暖的季节,”Aumann解释道。“但我们的数据能够定量估计它们可能增加的数量,至少对于热带海洋而言是这样。”
目前公认的气候模型预测,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增加(每年1%),热带海洋表面温度到本世纪末可能会上升4.8华氏度(2.7摄氏度)。研究小组的结论是,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预计到那时极端风暴的频率将增加60%。
尽管气候模型并不完美,但这些结果可以作为相关人员的指南,从而提前准备为气候变化带来潜在影响。
“我们的研究结果对海洋变暖的预测结果进行了量化,并提供了更直观的解释,”Aumann说。“除非采取缓解措施,否则更多的风暴意味着更多的洪水,更多的结构破坏,更多的作物损害等等。”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